蘇永芳
摘 要: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尤為關鍵的構成部分,并且小學高年級的習作教學屬于教師重視的內容。以此為基礎,應用各類研究方式,調研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的現階段情況,找出其中所包含問題的同時,嘗試提供優化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習作教學的探究便已取得長足的發展,經由教師持續地探究、實踐,在習作教學方面獲得了顯著的成效,不過必須承認的是,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最令人遺憾的部分依舊是習作教學,學生寫作文存在困難、教師教育工作開展不順利。
一、習作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對階段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部分教師對高年級習作教學目的缺乏深層次的明確,同時對高年級的習作教學與低、中年級的習作教學難以做出區分,缺乏對高年級習作教學的關鍵部分的掌握。伴隨著年級的提升,學生寫作應當獲得強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文中稱作《標準》)對學生習作的要求將不斷提升,因此,高年級學生在習作上將面對的關鍵情況將顯著地與低、中年級形成差異。
(二)部分教師習作教學方法單一
在教師隊伍中,有些教師不僅是語文教師,也是班主任,他們日常的教學量尤為龐大,并且還受到經驗、年齡、理念等因素的制約,在習作教學上難以積極設計,教學手段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習作的主觀能動性。
二、高年級習作教學改進策略
(一)明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
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需要研究、閱讀《標準》內習作教學的目的以及含義。在設立教學目標的層面上,應該將《標準》作為依據,基于學生的習作水平,憑借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設立習作教學目標。在具備《標準》內階段性目標作為前提的情況下,應當規劃各個學期的目標、
各個月的目標、落實到各堂習作課的目標。
(二)促進習作教學方法綜合化
1.觀察與表達間的結合
學生在習作前,需要有部分時間對該命題展開準備,在學生表達事件或者描述個人的情況下,應先展開細致的觀察,在觀察的同一時間可以生成思考,在觀察以及思考之后,學生方可以應用文字、句式進行表述,在此期間,每個步驟均尤為關鍵,都將影響到最后學生寫作的品質。所以在習作課程中,教師不可以盲從傳統“提供命題—闡述結構—進行作文”的流程,而需要為學生營造觀察、思考的余地,例如,在課堂中提供學生實際物體或進行簡單實驗,使學生把觀察、思考以及表述進行牢固的融合,使學生得以進行表述、交流,而并非一味地強行思考。
經過教師、學生的交互,使學生體味到各種各樣的人以及他們的表情,磨煉學生觀察、思考、表述的水平,并且使學生逐漸體會到只有仔細地觀察,才可以生成明晰的表述方式,此種表達方可以更繪聲繪色,方可以精準地表現出人物的行為、表情、話語等特征。
2.習作與閱讀緊密結合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點關注明確表達、在習作教學中重點關注實際涵蓋,看似彼此并不存在太多的關聯。實際上,教師能夠把兩者互相運用,在大量文章內歸納出出色的寫作方式,將其運用在習作教學內。
在閱讀課堂中,教師不應該僅僅讓學生關注明確文章的涵蓋以及核心表達,同樣應該使學生學習、掌握作者的文字表述、作文方式、情感表達,再把此類方式同自身的習作結合在習作課堂中,教師能夠為學生展示片段的對比,把自己完成的文章同閱讀課的文章的片段展開對比,解析誰的段落更出色、具體體現在什么地方、怎樣的習作更優秀。
3.習作教學應從說到寫
習作教學不應該僅僅關注學生的習作本身,而需要優先關注學生的表述,此處的“表述”同樣能夠被視為“溝通”的含義。學生敢于表述方可在內心有所思考,方可把腦海內的場景更加具有邏輯地以文字表達出來,因此,習作教學應該遵從由表述到動筆的次序。例如,對于出色段落的欣賞、解析,使學生品味、閱讀、欣賞、評價并學習,同樣能夠在課程中對該堂習作課的題目進行簡單的辯論、討論、溝通,全面激發學生表達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基于表述上的明確,賦予學生習作的靈感。
三、結語
現階段,可以明確習作教學中存在一些負面情況,例如,部分教師對《標準》內的階段性目標缺乏掌握,有的教師在習作教學方式上陷入單一化現象等,應將學生作為主體,從教師視角出發,切實明確優化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現階段情況的舉措。
參考文獻:
蔣雪梅.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調查與改進策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