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欣
◆摘? 要:語文的教學本質來源于生活,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服務生活,然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特別是近年來部編版教材的使用,每一冊都將生活常識融進語文教學中。知識點也極為豐富,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素養的。教材與時俱進了,教學又該如何將其呈現,是需要語文教師去思考的一個問題。語文教學也不能只是生搬硬套的講解課本知識,精妙的教材,加以教師自身創新式的教學課堂,才能夠開拓小學生的眼界,提升他們的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常識;學生素養;有效融合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本身跟生活就是息息相關的,教師教學就需要有機結合到生活,將語文教學生活化,而不只是簡簡單單地講授課本知識。在這個利益化的時代,教育上也出現了“唯分論”的現象,這種現象直接導致在實際教學中造成對素養提升的重視度不夠,不管是學校,社會還是家長都更多地關注到了升學,成績上來。其實,這是極其不利于小學生素養提升的。而語文作為直接與生活對接的科目,更需要將更多實際生活融入到教學中,這樣的課堂才是惟妙惟肖的,這樣的課堂效果才會對小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全面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就此,筆者總結了平時實施的一些策略。
1把實際生活搬到語文課堂上,生活化語文,語文生活化
新課標改革下,教學生活化是每位教師必需去研究的課題,語文作為一門生活中的智慧科目,更需要將語文教學置于生活背景下去開展,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去感悟生活,品嘗生活。課堂上對于一些可能沒法理解的內容,教師就可以代入生活。比如三年級一首詩歌《聽聽,秋的聲音》這課里,教師就可以直接運用到生活的場景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去感受秋的聲音。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可以準備一個視頻,最先播放聲音,比如蛐蛐聲兒,風聲兒,葉子簌簌落下的聲音等等,讓學生去聽,感受秋天特有的聲音,既而播放配有畫面的視頻,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這首詩里詩人傳遞的情緒,情感。
2適當增加一些戶外教學活動,讓語文走進大自然,走進田野間
語文賦予生活的藝術化,戶外活動是一項最大程度將生活巧妙融合語文教學的活動,當學生參與其中,對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是極其有利的。來自城市的學生由于缺乏農村生活的經驗,在涉及到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植物,動物,田間生活等,是有認知不足的,即使理解了這個字怎么讀,怎么寫,但是將其放入文中去理解,依然是一知半解,不能透徹地去理解文中表達的含義。平時可以多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的時間,走入村莊,去細心觀察自己身邊的生活,去體會,去感悟。
比如《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大自然的聲音》《蟋蟀的住宅》等涉及到大自然,或者類似蜘蛛,青蛙等,平時在城市接觸少的都可以作為教學活動的對象。春夏秋冬,都可以讓家長帶學生去鄉間感受四季的變化,去觀察動物在四季的變化,作息。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繼而將這些知識轉化成自己的個人素養。
3設置可以動手操作的課堂練習或者課后作業,讓學生觀察生活
新課改下對于語文素養的提升也較為重視了,動手操作的作業其實更好地聯系了生活,在鞏固課堂知識點的同時,特別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個人素養。比如一些課文里講到的風箏,麻雀,秋天等教學素材都是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的,也可以讓其體驗不同的生活,還可以增加語文的寫作技巧,也可以體會到不同的情感,是一舉多得的活動。
講到風箏,完全是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風箏的,由他們去設計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特風箏,風箏圖案,形狀可以參考多國文化,也可以參考中國傳統文化,也可以自己創造,在制作的過程中,由于收集資料,無意識地學習了語文知識,還提升了學生的個人修養。
再比如可以鼓勵學生養一些小動物,比如小金魚,蠶。因為這些素材都需要在田間去采集,當然也可以通過網購得到,在動手操作這些的時候,對于學生又是很不錯的情感體驗的,不僅為語文寫作積累了素材,還可以讓學生學會珍惜小生命,愛好動植物。
還有,可以鼓勵學習自己種植植物。從是一顆種子開始,發芽,開花,結果,記錄一顆植物的成長之路。這種經歷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大的一筆生活財富,在他們種植植物,記錄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對生活的體驗感,還積累了寫作素材。對于那些一寫作文就怕的學生來說,這種生活化的融合語文教學,是一種快速獲得素材的方法。
如果情感體驗少,對于理解語文深一層的含義是比較困難的,同樣要寫出一篇驚艷的作文便是難上加難,所以當把生活常識直接融入教學中后,學生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情感體驗,由心而發的去感受不同場景的生活,豐富了生活,積累了知識,沉淀了閱歷,對自己的個人素養進一步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利的。
4教師自我修養的提升
生活常識巧妙融合教學還離不開語文教師本身的個人修養,語文是一門智慧型學科,對于語文教師的要求不能單單是照本宣科,還需要拓展創新,這當然就需要語文教師飽讀史書,能夠信手拈來,一個素養極高的語文教師,本身就會影響學生,所以語文教師還需要不斷的完善自己本身,完善自己的教學,完善自己的生活感悟。
5結語
在學生的成長中,語文教學始終作為第一服務課程存在,素養的提升有賴于語文涵養的沉淀,生活化語文,語文生活化,將是語文教師需要一直去鉆研的課題。體會生活會積累素材,也會讓學生寫出作文,但是如何把作文寫得鮮活,這需要學生很深的生活感悟,只有不斷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加深生活感悟,也才能讓語文發揮它應有的沉淀生活的作用,也才能真正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不管在課堂上還是課外,語文教師都要始終如一的把生活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讓其展露智慧。
參考文獻
[1]唐睿璽.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探究與實踐[J].學周刊,2021(11):123-124.
[2]何海浪.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模式構建[J].學周刊,2021(1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