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運來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發展中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并得到廣泛的關注。留守兒童問題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下出現的必然問題。父母外出“打工”,留下的兒童在農村中缺乏有效的監護,導致其行為和心理出現一定程度的扭曲。在學校教育制度下,教師需要對這部分學生給予額外的關注,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育和成長,為家庭教育的缺失承擔更多職責。本文將對小學留守兒童行為和學校之間的關聯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問題分析;改善策略
留守兒童的問題需要得到理性和科學的正視,留守兒童也能表現出自信、自強、謙卑有序的行為傾向,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給予更合理的關注。在此基礎上學校中的師生關系、學校的地理環境、同學關系、學生個體學習成績等都可能對其想行為模式產生深刻的塑造作用。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遠距離的通訊交流限制也得到緩解,教師需要對相關教學因素和輔助條件進行綜合性地看待,促使留守兒童的教學質量問題得到切實緩解和改善。
一、農村小學校內環境對留守兒童行為和心理的影響
(一)學校的地理環境
即使在農村地區,不同的區域也能塑造學生多樣的心理和品格。完全封閉的環境下,學生對外界信息獲取的渠道十分稀少,對外界的認知十分模糊,因此其心理更加單純,在學校學習中其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對社會問題方面想法比較簡單,在教師合理引導下,其人格將會得到更有效的塑造。在半封閉的農村環境下,社會中五花八門的信息會不斷融入到校園中,熟人社會的解體使學生對客觀存在的環境有很大疑慮和焦慮情緒。缺乏父母的有效看護,其心理得不到有效緩解,容易陷入偏執的認知狀態。對此教師在考慮教學中,需要從客觀環境角度出發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使學生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和行為狀態。
(二)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影響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不健全,對陌生環境有著天然的焦慮和抵觸情緒。教師作為學生在學校中最先“認識的人”,能夠對學生的心理起到巨大的慰藉作用。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維持自身的正面形象,將更多的社會正面輿論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心中的德育意識。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該組織學生參與多樣的集體活動,促進學生之間對彼此的了解,使課堂整體氣氛保持活躍和融洽。值得一提的是,在處理留守兒童問題中,教師更多需要進行細致觀察,在察覺到學生的異樣之后,在施加援助收單,避免直接將留守兒童擺放到特殊位置。
(三)同學關系對學生的影響
在學校的日?;顒又校笥殃P系對學生的心理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品行,以更積極的眼光看待周圍環境和問題。在管理班級紀律中,教師要積極維護班級秩序的公平和正義,將自己擺到多數同學的立場上去,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結成積極的整體。
(四)學習成績對留守兒童的影響
學生在學校中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其學習成績保持穩定,對其心理也是很大的慰藉,使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發展保持信心。在關注留守兒童成績問過程中,教師要理清其中的邏輯關系。良好的成績促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品行,但良好的品行不一定能夠保證學生保持優秀的成績。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避免對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行單純評判,而是從側面促進其學習成績的提升,使學生在學校學習中找到歸屬感,促進其行為的矯正。
二、農村教學環境下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策略
(一)教師積極開導學生的人生發展視野
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要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積極引導,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更長遠的視野,以緩解其當前階段的負面心理和情緒。例如良好的語言素養,能夠使學生進行更智慧的交流和溝通。良好的數學素養能夠使學生以理性態度思考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更重要的是優秀的成績是學生提升自身發展潛力的重要橋梁,學生要將更多注意力放在自身的學習上。
(二)教師維持和學生良好的師生關系
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學生多樣幫助和指導。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保持熱情的演講風格,有幽默的語言對教學內容進行介紹和說明,將學生的思維向現實生活中引導,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具有更強的“人間煙火”氣息。在生活指導上對常見的當屬經濟問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保持自身干凈的外表和規律的作息習慣等,使學生從生活的其它角度獲取自信。
(三)促進學生集體團結意識的發展
在班級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學生集體關系的改善。如組織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帶領學生參與戶外、學校公共活動等。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對彼此更加了解,以榮譽感和競爭意識使學生之間締結更深刻的友誼。此外在生活指導上,教師可以留下一些需要集體完成的作業和任務,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彼此幫助和探訪,使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
(四)通過具體指導輔助學生的成績提升
在針對留守兒童教育上,教師應該從學生的成績角度出發對其行為進行矯正。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績。如單獨的留堂輔導,以信息技術開展課余教學等,使學生從學習中感受到溫暖和激勵。
(五)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協調家校之間的溝通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環境下,教師要倡導家長積極履行自身的職責。例如定期讓家長參與到教師和學生都在場的三方視頻會談中,在家庭視頻會議中對學生的近期表現進行評價和鼓勵,使家庭在學校教育中盡量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教學階段,兒童的行為更多依托于其所處的環境以及自己所取得成就。教師要積極履行自身的職責,將跟多地重心放在對學生成績的培養上,減少在德育道德上的盲目干預,保持科學的人本教學態度,客觀上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更重要的是為家校合設立橋梁,使家庭教育發揮其應有的教育責任。
參考文獻
[1]韋宗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問題與校內影響因素[J].中外交流,2019,26(47):182-183.
[2]劉選民.農村小規模學校中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