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陽 王雷 何占濤
◆摘? 要: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其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需要結合“立德樹人”構建行動邏輯、路徑,并在實踐中,充分把握堅定政治信仰的政治性、把準政治方向的引導性、堅持政治領導的統領性、提高政治能力的系統性和凈化政治生態的規范性。
◆關鍵詞:高校;政治建設;行動路徑
2019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實施《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后文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進行了統一全面部署,為進一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目的是堅定政治信仰,強化政治領導,提高政治能力,凈化政治生態,實現全黨團結統一、行動一致。高校不同于其他社會組織,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其加強政治建設中應涵蓋落實立德樹人這個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加強政治建設也事關高校辦學方向、黨的政治核心地位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此,高校加強政治建設,既要嚴格遵循《意見》,也要能滿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求。
一、行動邏輯
(一)堅定政治信仰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首要目的是堅定政治信仰。對一個政黨的政治建設來說,堅定政治信仰既是起點又是目的,要充分把握其政治性。
政治信仰的本質是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在現實政治生活中,政治信仰往往借助意識形態來表達思想,實現目的。因此,堅定政治信仰首要是把牢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政治上的堅定來源于理論上的清醒。確保黨的理論清晰,必須始終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政治信仰的堅定決定了政治立場的牢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黨領導下的高校必須堅決站穩人民立場,解決人民最關心的問題。
(二)把準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需要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引導。
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要堅守的政治方向的內涵。聚焦教育,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首要是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念能融入到高校人才培養、辦學治校的全過程中。同時,立德樹人指明了教育工作的目標方向。而教育是由社會關系決定的,是社會通過學校進行的直接或間接干涉決定的。我國教育發展要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是根本的政治任務。在育人實踐中,立德樹人是做好“兩個維護”的“業務支撐”,而做好“兩個維護”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政治保障,兩者協同發力。
(三)堅持政治領導
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必須堅持黨的政治領導。黨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需要始終堅持黨的政治領導的統領。
黨的政治領導,主要體現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重大決策的領導,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方面的領導。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肩負政治領導職能,黨委的政治領導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保證。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是確保把黨的領導融入到學校治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是加強政治領導的關鍵。堅持政治領導,還要提升領導效能,改進領導方式,提高決策執行的科學有效性。完善領導體制、改進領導方式加強改善了黨的領導,但政治領導是“全過程領導”,需要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的保障。
(四)提高政治能力
提高各級各類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能力,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關鍵。黨的政治領導作用的充分發揮要有足夠的政治能力來保證。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基層組織通過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等功能,將黨的領導延伸。黨員是黨組織的主體,是實現黨組織政治功能的基礎。提高政治能力由黨組織具體至黨員,應首先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本領,切實發揮標桿引領和典型示范作用。
(五)凈化政治生態
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是長期任務,是確保政治建設成效落地生根的關鍵。良好的政治生態可以從根本上維護社會政治穩定。
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是確保政治生態穩定的基礎。堅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涵養政治生態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任務。選人用人是政治生態的風向標,直接影響政治生態走向。正確用人導向所營造的良好政治生態能規范黨風、政風,凝聚黨心、民心。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凈化政治生態的有力抓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過程,就是激濁揚清、扶正祛邪的過程,就是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過程。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能加速良好政治生態的建設進程,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提供堅強保證。良好的政治生態離不開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浸潤滋養。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可以增強文化自信,匯聚積極力量,持續注入文化動能。
二、路徑選擇
(一)突出堅定政治信仰的政治性
把牢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首先要嚴格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全面加強各類陣地管理。教師是實現意識形態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統一的執行者,教師的意識形態能力能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與抉擇。學校要充分認清教師意識形態端正的重要作用,不斷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師主流意識形態的培養。
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要堅持以上率下,持續組織開展理論學習,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豐富學習載體,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政治立場體現政治信仰,高校的“人民立場”表現在堅持以師生為本,解決師生切身問題,以能更好的促進師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作為高校建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突出把準政治方向的引導性
立德樹人的成效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政因素”,強化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
高校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是要找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發展定位,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略高度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出發,制定發展規劃,強化師資隊伍,優化學科發展,推動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是把“兩個維護”貫穿始終,要切實將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教育的重要論述貫穿到學校發展建設中,進一步細化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求,強化政治建設機制保障。建強督查督辦工作機制,確保各項決策部署在高校落地生根。
(三)突出堅持政治領導的統領性
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黨對高校領導的實現方式。完善黨的領導體制,要健全黨委、行政議事決策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規范性。確保黨牢牢掌握高校的領導權,要及時把堅持黨的領導要求寫入章程。領導班子是黨委領導作用發揮的關鍵,高校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班子成員的思想政治素養和辦學治校能力,并健全完善二級黨組織議事決策機制,豐富提高基層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
領導效能是領導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提升領導效能,要不斷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強化領導干部聯系基層,完善密切聯系師生長效機制。堅決反對“四風”,深入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作為不擔當等問題,始終以師生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要緊緊扭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把落實第一責任人責任作為推動主體責任落實的“牛鼻子”,壓實管黨治黨責任制,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一體謀劃、部署、推動與考核;把嚴肅追責問責作為推動第一責任人責任履行的“牛鼻子”,完善黨內監督體系,強化責任協同,推進精準問責,形成管黨治黨責任落實從部署到執行再到監督的閉環。同時,加強巡察工作規范化建設,鞏固深化巡視整改成果,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四)突出提高政治能力的系統性
“全過程”的政治領導需要全員全方位系統性提高政治能力。聚焦黨組織,黨員數量和素質決定了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的發揮,要通過嚴把黨員發展和管理,激活基層黨組織活力,提升基層黨建質量。同時,加強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特別是做好教師黨支部“雙帶頭人”建設,激活高校基層黨組織推進教學科研的組織力行動力。
聚焦黨員,黨員干部是推進事業發展的先鋒,政治本領是黨員干部的立身基石。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本領,要健全教育培訓體系,確保政治本領能被及時“補充”。同時,要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確保政治本領真有真用。
另外,高校還應加強群團組織的政治引領,深化群團組織改革,充分發揮群團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五)突出凈化政治生態的規范性
清正廉潔,是共產黨人的基本底線。預防腐敗先于懲治腐敗,是預防控制廉潔風險轉化為腐敗行為,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風險防控,前移反腐關口。深化警示教育,增強干部不想腐的“免疫力”。對發現的腐敗問題絕不姑息,增強不敢腐的“震懾力”。高壓態勢永續是永葆清正廉潔政治本色的重要條件。紀檢監察機構專責監督,是“高壓態勢”的“保養員”。保障“高壓態勢”長存,需要紀檢監察機構高效工作,充分發揮專職監督作用,增強監督的嚴肅性長效性。
黨管干部是彰顯中國共產黨治理效能和執政優勢的重要支撐。規范選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標準,嚴肅在崗干部管理,完善輪崗交流,確保干部與職位匹配。同時,要及時補充干部隊伍,嚴格選拔任用程序,選育優秀年輕干部,加強干部梯隊建設,完善隊伍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干部隊伍分析研判機制。
沒有健康嚴肅的政治生活,就不會有良好的政治生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既要加強對黨內政治生活的督促指導,也要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不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不增強政治生活的功能性,黨內政治生態就不可能得到真正凈化。
紀律、規矩是凈化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剛性約束、基本規范。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明能有效防范政治風險。抓好圍繞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日常管理監督,著力提高干部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鑒別力,可以使政治風險和政治隱患被及時化解排除。
文化具有教育引導、行為約束和社會共識凝聚等功能,高校是先進文化的傳播陣地,傳播政治文化必須堅決破除不良文化,著力提升傳播效能,增強文化定力,鞏固積極健康的政治文化的指引。
三、總結
堅定政治信仰是政治建設的起點和目的,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從堅定政治信仰開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其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需要突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準政治方向。黨的領導的核心是政治領導,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提高政治能力是加強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是實現政治領導的保障。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基礎性、經常性工作。因此,高校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應按照堅定政治信仰、把準政治方向、堅持政治領導、提高政治能力、凈化政治生態的行動邏輯展開。
在建設中,高校要始終堅定政治信仰,突出意識形態、理論學習、立場觀點的政治性。牢牢把準政治方向,突出教育根本任務和根本政治任務的引導性。全面堅持黨的政治領導,通過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突出黨的政治領導在高校的統領性。廣泛提高政治能力,全面覆蓋各級黨組織、黨員和群團組織,突出提高政治功能的系統性。持續凈化政治生態,突出政治本色、選人用人、政治生活、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政治文化的規范性。
參考文獻
[1]劉順厚.新時代高校黨組織政治建設的基本要求[J].思想理論教育,2019(11):77-81.
[2][12][13]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EB/OL].
[3]丁俊萍,李慶.論堅定政治信仰與黨的政治建設[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9,12(03):100-108.
[4]荊學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政治信仰[N].社會科學報,2012-08-23(3).
[5]范迎春.淺析政治信仰的內涵及其與意識形態的關系[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6(04):9-12.
[6][22]習近平.增強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J/OL].求是,2019(14).
[7]康秀云.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三重邏輯[N].光明日報,2019-11-19.
[8][9]聶月巖.堅持和加強黨的政治領導[EB/OL].求是網.2018-7-11.
[10]楊忠.高校如何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N].光明日報,2020-4-14(13).
[11]魏雪芳.政治生態視角下中國政治穩定問題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
[14]馮顏利.建設政治文化 嚴肅政治生活 凈化政治生態[N].人民日報,2017-7-25(7).
[15]杜冬冬.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提供堅強保證[J].中國紀檢監察,2018(17):13-14.
[16]宋佐東.高校教師意識形態能力的構成與培養[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1):24-26.
[17][18]徐麗,孟若冰.緊緊扭住責任制“牛鼻子” 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N].天津日報.2020-4-24(4).
[19]陸居怡,楊勁松.新時代高校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任務及路徑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9(18):29-31.
[20]王懂棋.怎樣理解黨管干部[N].學習時報,2020-06-22(2).
[21]狄凱生,史秋梅.凈化優化政治生態重在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N].青海日報,2019-4-8(10).
作者簡介
劉明陽(1991—),男,天津市人,天津商業大學黨委辦公室干部,碩士,研究方向:高校黨建、思想政治教育;王雷(1977—),男,天津市人,天津商業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主任,研究方向:高校管理;何占濤(1992—),男,河南臨潁人,天津商業大學黨委辦公室干部,碩士,研究方向:高校黨建。
基金項目:2020年度天津市教育工作重點調研課題“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黨對高校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研究”(JYDY-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