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炎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是教學的核心目標,教師應當緊緊把握住這一目標,立足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實際情況,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在自主探究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在創設問題情境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在聯系生活實際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在動手操作實踐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教學策略
在小學數學中,教師針對所教學的數學知識特點,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數學學習的觀察、比較、分析,以此來感悟數學知識;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判斷與推理,形成相關的數學學習能力。在這一系列的數學學習感悟中,教師應當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進入問題情境、聯系生活實際及動手操作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一、在自主探究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一節數學課應當是充滿思維含量的課,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摒棄傳統的灌輸式只注重學習結果的教學方式,應基于學生的學習自主地位得以保障的前提下,創設各種各樣有利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進行主動積極的思考,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充分地發展。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觀察物體”這一知識點,在引導學生觀察電視機的包裝箱、裝鞋子的盒子等各種各樣的長方體的物品時,筆者是按照如下的步驟進行具體引導的:①出示探究問題:觀察長方體的物品時,能不能同時觀察到六個面?最多只能觀察到幾個面?還有什么發現?這些問題先提供給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可以跟同桌討論,也可以跟前后桌進行討論。②引導學生觀察家中帶來的各種各樣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品,根據以上的問題及談論的情況進行觀察與研究。③引導全班的同學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在教師創設的自主探究學習平臺中進行學習,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二、在創設問題情境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往往能夠激發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所教的數學知識所呈現出來特點,立足學生的數學實際狀況,巧妙地創設相關的數學情境,引導學生借助此類問題情境進行學習,并在這個過程中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以發展。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納稅和利息”的相關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納稅和利息”相關數學知識的特點及學習目標要求,可以創設如下問題情境:同學們,明明的奶奶一年前到中國農業銀行存5000元,存期為一年,一年到期后,明明的奶奶到銀行把前全部取了出來,結果銀行多付了175元給明明的奶奶。同學們,你們知道明明的奶奶在這次存取款的過程中,她的本金是多少呢?利率是多少?明明的奶奶得到的利息是多少嗎?這樣的問題情景的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而且在思考與探索的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以培養。
三、在聯系生活實際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之間架設一道連接的橋梁,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運用數學,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聯系生活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析、判斷等展開積極地思維,形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時分秒”這一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針對“時分秒”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很是常見,可以按照如下步驟展開教學:①課前預習任務布置,可要求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看看生活中會有接觸到哪些體現“時分秒”相關時間的。②上課時,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再拿出自己的電話手表及家中帶來的時鐘等,進行討論,說說對“時分秒”的認識與看法。③教師借助課件展開“時分秒”的知識教學,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④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在數學課堂上學到的“時分秒”數學知識,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會運用到“時分秒”的數學知識。這樣,學生緊緊圍繞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展開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四、在動手操作實踐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有一些數學知識學生學習起來感到較為抽象,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實現數學知識的學習化抽象為形象、具體。教學實踐表明,對于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動手操作實踐往往能夠突破抽象數學知識的學習難點,使學生較快地理解、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而且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其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有效訓練。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各種能夠體現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按照如下教學步驟進行引導:①引導學生用紙片剪出各種大小不一的長方形與正方形。②在學生剪出各種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要求,引導學生按照老師提供的要求剪出符合要求的長方形與正方形。③引導學生試著用一根小鐵線分別折成長方形與正方形,并討論這樣折的方法。這樣,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加深了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的把握,學生學習起來就不會感受抽象,有了感性的認識為基礎學習起來的數學知識就更為牢固。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瞄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尤其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運用各種恰當有效的教學策略,促使在觀察、分析、判斷及推理等過程中展開有效的思考,形成相關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董陳萍.談微課在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20(01):21-22.
[2]劉金鳳.例談微課在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5):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