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爽
◆摘? 要:導入技能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所采用的一種教學技能,它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教學狀態,優質的課堂導人能夠為后續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課堂導入技能對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善用課堂導入技能抓住學生的“心,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技能
從綜合的角度來看,課堂導入猶如一首歌曲的旋律,抑或是一出好戲的預告。旋律的動聽與否決定了歌曲動聽與否,而戲劇預告內容吸引力的高低則決定了觀眾的數量,這與課堂教學導入的優劣性能否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同樣的道理。
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技能的實施過程中,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還沒有真正認識到課堂導入的意義,主要表現在對導入環節的忽略或者課堂導入的敷衍。同時,也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沒有準確把握課堂導入的原則,忽視了導入“精、聯、準、巧”的原則。另外,還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課堂導入技能的過程中認識不足,無法準確把握課堂導入的關鍵;沒有實施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此外,小學生也沒有認識到課堂導入的重要性,主觀認為課堂導入是課前的“休息”。對于學生來說,導入應是課間十分鐘和新課知識之間的“橋梁”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新課學習狀態的活動方式;對于教師來說,導入應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起始階段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式,向學生引入新知識的過程,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關。
一、課堂導入要“精”
現代教育的突出特征是講究效益和效率,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學效能感。課堂導入起到的是過渡的作用,重點是導入后的教學,所以上課教師力求要做到精,通過簡單的故事、游戲、實驗、問題導入新課。也就是說教師應在短時間內使學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發求知欲望和思維活動,引起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做到心動、腦思、口說、手寫;同時也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教學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心理和知識上進入聽課的良好準備狀態,進而為教學的順利進行創造有利條件。
案例:四年級《梯形的認識》
師:網上找來一-些圖片,同學們看這些圖片都有一個非常相似的地方,可以叫什么?
生:梯形。(板書:梯形)
師:為什么?
生:......
師:你們想認識梯形的什么呢?
生:定義、特點、作用、畫法。
生活中像梯形這樣的圖形很多,學生在上新課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教師的導入可以非常簡單,了了幾句話就把學生的思緒引到梯形中來,通過問題你想認識梯形的什么迅速激起學生想學習梯形有關知識的興趣,學生的思維立刻引到接下去的新課學習中。
課堂導入不能過于復雜,要“精”。這樣可以節省出時間去探究課堂新授部分。
二、課堂導入要“聯”
課堂導入要“聯”,有些教師擔心導人缺乏新意,喜歡找些與上課內容沒有多大關聯的事物導入新課,轉彎抹角,導入的內容很多,看似形式新穎,但是與本節課聯系不大,作用不突出,這樣往往導入部分兜了很大一個圈子才把學生的思緒拉過來,我們可以想象這種做法雖然也起到了導入的作用,但時間和精力花費太大,與導入本身的含義相違背。課堂導入一定要聯系生活、練習本課教學內容。
案例:三年級《面積和面積單位》
在小小玻璃店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小麗和小花去請小熊店長給自己心愛的相框加上玻璃,便于保存(課件動態呈現小熊店長為兩個長6分米和寬2分米,長3分米和寬4分米的長方形相框安裝玻璃的情景)安裝好了,店長讓他們付同樣多的錢,可兩人認為:兩塊大小不一樣的玻璃收同樣多的錢不合理,屬于亂收費。店長建議:了解一些有關面積的知識,自然就明白了。
短短的一個故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就設計一個買玻璃的場景,通過收費時產生的矛盾,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使學生帶著疑問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恰當設置生動的情境,把面積教學蘊涵在情境中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一方面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又使學生體驗了學習面積的實際意義。
課堂導入不能脫離生活實際,不能離開課本內容,要“聯”。
三、課堂導入要“準”
課堂導入要準確,有實在效果,對于我們教師來說選擇的課堂導入就要有針對性、目的性,能給這節課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有利于同學們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案例:三年級《幾分之幾》
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游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后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蹦敲窗雮€用一個數表示怎么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時引入新課,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興趣盎然,事半功倍。
課堂導入要“準”,不能因為情節吸引人就不加選擇的拿來作為課堂導入。導入的問題過于淺白,導人的內容過于平淡、大眾化,甚至忽視導入的作用,不易誘發學生產生新問題,難以促成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探究性學習,都會影響導入的效果。
四、課堂導入要“巧”
教師在教學中起著“導演”的作用,通過與新課有密切聯系的某件事物或事情從而自然地進入到新的知識點的學習過程當中。當然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給人感覺自然、平滑。自然、巧妙的導入新課能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猶如水到渠成一般。生搬硬套的話,學生的思維就很難按照預設的軌道發展,容易產生分歧,造成不必要的錯誤理解和誤區,會直接影響整節課的效果。
通過教師猜角的度數的游戲,使學生對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產生學習的好奇心,自然平滑地引出了新授知識——三角形的內角和,創設的情境引起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激發了學生更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的興趣,為后面學習新知提供了學習資源。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中的指引者。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掌握導入技能,打好開頭第一仗,課后及時交流反饋,同時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特長,精心設計導入環節,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