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小堅
摘要: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應當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之中,語文閱讀是一個動態的學習過程,不是枯燥的、呆板的、無趣的,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收獲許多文學知識,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閱讀具有延展性動態化等功能。在下為了進一步有效落實語文要去教學,教師就要把控好學生真實的內心狀態,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設計更具針對性的閱讀活動,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使學生樂讀、會讀、享讀,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好的閱讀習慣影響學生一生,這就要引起廣大教師的足夠重視。
關鍵詞:閱讀策略;讀書習慣;語文要素;有機落實
引言:閱讀能夠帶給學生美的感受,在字里行間內獲得心靈的啟迪,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初期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如同一張白紙,教師的科學引導,將使學生受益終身。基于語文要素下教師開展閱讀教學,就要從學生主體出發,通過多元化的閱讀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
一、語文要素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特性
語文要素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深入課堂教學情境,教師的引導決定了教學氛圍。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學科、環境、學生學習相互溝通聯系到一起,使得學生置身于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當中。其次就是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同樣也是學生保持長久注意力的關鍵。語文要素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積極性,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構建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得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語文閱讀活動當中,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在傳統語文閱讀當中,教師閱讀思路就相當于學生的閱讀思路,學生只需跟隨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思考,大多數情況下學生缺乏獨立探究的空間。因此導致學生閱讀興趣底下,面對篇幅較長的閱讀文章,學生不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當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活動,通過有效的探究問題,使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探究,循序漸進地增強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閱讀策略和讀書習慣的語文要素落實策略
(一)營造濃郁的課堂閱讀氛圍
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場所,良好的課堂班級氛圍,是一切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尤其是對于年齡小學生而言,他們更容易受到周邊氛圍的影響。對此作為語文教師,要格外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使學生沐浴在濃郁的閱讀氛圍當中。
例如,在每堂語文課程當中,教師都可以在黑板上寫上一句名人名言,起到鼓勵激勵學生的作用。也可以讓學生輪流到黑板上寫下一句話,這句話要從學生閱讀的文章中摘取,需要學生選出好詞好句。部編教材也都是按照單元的形式進行整合的,每個單元都具備一個語文要素,教師教學過程中必然要建立整體教學意識。在完成整體教學以后,教師就可以根據教材單元語文要素內容,為學生介紹一些閱讀文章與閱讀書籍,起到課后拓展延伸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帶領學生分享閱讀心得,制作閱讀“讀書卡”,將自己閱讀收獲分享于全體同學,并且提出自己的思考。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局限于閱讀,還要學會如何將閱讀內容講述出來,如何進行語言的歸納,推動閱讀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
(二)重視閱讀文章背景
能夠選取部編材料的文章都是十分優秀的,甚至一些文章富含深厚的內涵,能夠起到重要的教育意義。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學生生活條件優越,沒有經歷過苦難,對于一些事物缺乏認知。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就要借助特定的語文閱讀文章,開展獨特的語文閱讀教育,使學生獲得心靈的啟迪。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激發興趣開始。一是故事激趣法。
例如,帶領學生閱讀《手術臺就是陣地》這一文章時,這篇文章講述了醫生白求恩的故事,文章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春天,齊會戰斗打響,在這次戰斗中白求恩大夫將手術臺當作陣地,在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不顧個人的安危,一直堅持為傷員做手術,一直連續工作69個小時,展現出了偉大的革命精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了解白求恩大夫的背景,以及除了這一事件,白求恩大夫在抗日戰爭時期為我國做出了哪些杰出的貢獻。通過背景調查,使學生內心產生敬畏心理,帶著這種情感去閱讀文章,學生就會獲得更多的感觸。閱讀完成后,教師可以再引導學生談一談,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這時學生所理解的內容就會更加的深刻。
(三)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器官
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展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帶給學生更為豐富的閱讀體驗。在課堂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學習時興趣,啟發學生主動觀察,主動發展問題,并且通過自主交流探究解決問題。
例如,帶領學生閱讀《大自然的聲音》這一文章時,在課堂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展開教學,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器官,讓同學們真實的聽一聽大自然中的聲音。教師為學生播放了一段音頻,聆聽過后,同學們可以說一說自己都聽到了什么聲音。有的同學聽到了鳥鳴、水聲,有的同學聽到了風吹樹葉的聲音。這時教師可以問一問同學們,如何用美妙的語言來形容這些聲音呢,同學們一頭霧水,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同學們就會更加感興趣,并且迫不及待的投入到閱讀當中去。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同學們找一找,文章中都有哪些形容詞。閱讀過后學生分別找到了敲敲打打、洶涌澎湃、潺潺、滴滴答答等詞語,這時教師再帶領學生聆聽一遍大自然的聲音,學生內心就會有更多的感觸。
結束語:總而言之,一個人愛讀書,會讀書,能夠體驗出學生的文學素養,只要教師善于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他們進行閱讀的方法,從書中吸取營養,學會積累,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定能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郭文豐.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06):94-96.
[2]劉金蘭.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實踐探究[J].亞太教育,2019(12):116-117.
[3]楊毛草.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3):234+236.
[4]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