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曉敏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開展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思想認識,幫助中學生形成完善解全面的三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學生都能夠意識到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重要性,也不太擅長解答日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科難題。在此背景下,本文將圍繞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習題的解題技巧展開論述,以期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成績。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技巧探析;
前言:
和小學學習過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相比,初中階段的學科內容更加復雜,對學生提出的學習要求也越來越多。為了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應當適當傳授解題技巧,培養學生的做題習慣,做題的時候認真審題快速讀題,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簡明扼要表述個人的答案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解題技巧。
一、抓住題目關鍵語句,簡明扼要表述思想
中學階段學生遇到絕大多數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都不具備很高的難度,但也正因如此,教材中存在很多看似雷同又有一定區別的知識點,需要學生發揮較強的邏輯理解思維進行辨析。為了節省學生的解題時間,提高做題速度,教師可以在教學解題技巧的時候提醒學生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語句,提高個人的審題能力。
例如:教學《維護國家利益》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很多學生不明白“國家利益至上”和“個人服從集體”兩個核心概念之間的差別,以至于解答選擇題的時候,學生經常將兩者混為一談,影響選擇題的正確率。解答主觀題的時候,學生經常將兩句話混用,導致最終的語言表述不夠準確,個人思想沒有完整體現在卷面上,影響最終的成績。為了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教師在教學知識的時候要深度辨析,將課文中語義相近的部分摘取出來,為學生進行深度化講解,遇到類似的題目時,首先要讓學生認真分析題目中究竟是在問什么,仔細讀題,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語句。
比如在一道主觀題中出現了“國家利益”等指向性非常明顯的字眼,學生就要快速反映出,這很可能是要考察“國家利益至上”,如果在題目中出現了班集體或者小區業主群等比較寬泛的集體概念,很有可能是要考察“個人服從集體”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教材理論進行客觀判斷,明確回答相關問題時必須把握好語言之間的差別,樹立正確的觀點進而答題。答題的過程中,學生也要注意盡可能使用簡練的語言,將踩分的關鍵點放在第一句話,方便改卷老師快速找到踩分點,時刻明確解答道德與法治問題的關鍵技巧:簡明扼要的論述才是得分的關鍵。
二、引導學生快速讀題,養成良好答題習慣
初中階段處理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相關練習題,首先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耐心,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文科性質非常強烈,且明顯的學科做題的過程中,學生會處理大段落的文本,所以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耐心處理習題就成為了保證做題正確率的一大關鍵。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仔細審題快速讀題,以提高解題速度。
例如:教學《做情緒情感的主人》這一單元內容的時候,本單元就有很多適合布置大題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比如處理大題的時候先讓學生整體瀏覽一遍材料。初次瀏覽只需要大致判斷本問題的整體框架,重點分析題目的設問,根據設問去教材中尋找可以作為答案的語句。當學生初步養成這樣良好的讀題習慣之后,解答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相關大題時,可以節省下很多時間。其次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詳讀和略讀兩個精髓技巧,先分析題目中的設問,根據設問到材料中尋找關鍵語句,仔細分析每一句話的意思,并且在這些話語中尋找教材相關的內容。最后答題的過程中,要注意答題格式,按點答題,每一句話前面都要寫上序號,表述清晰,既有論點又有論據,這樣才能夠更加清晰的解答出整個問題。
三、結合實際生活經驗,快速判斷簡單問題
這種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大多數內容都不具備很高的難度,但是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總是有學生不能很好的把課上所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以至于做題的時候學生遇到了大量的困難。在此背景下,教師應當在教學解題經驗的時候提醒學生,做題的過程也是回扣生活的過程,遇到理解難度較高的問題就要結合實際生活經驗,這樣可以將一些問法看似有難度但實際上很簡單的問題快速解答出來,提升做題的速度。
例如:在解決《在集體中成長》這一單元的課后練習題時。很多學生會因為本單元知識過于復雜的表述而感到迷茫,綜合分析本單元的重點語句,教師會發現本單元一句話中可以設置多個考點,學生如果依照閱讀慣性審題,很容易就會陷入思維困境,對知識產生混淆。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好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做選擇題的時候,學生會遇到四個選項,每個選項的表述語句都比較長,學生如果從頭到尾讀完題干,至少要花費一分鐘以上的時間。依照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很難將每個題干中的語言表述都進行完整的邏輯分析,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提前學生將日常生活的主要案例帶入到題目中,這樣可以更加快速地解答出問題。比如在分析“我們要積極為集體奉獻,有時候可以不顧個人或他人的個體利益”,從閱讀和思考的角度來說,中學生按照個人的理解能力。要判斷這句話的真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思考話語中的邏輯關系,這個時候學生實際上可以帶入一個生活場景。就以班集體為例,如果學生在班級學習過程中遇到了需要犧牲個人利益以滿足集體利益的情景,確實要樹立好“犧牲小我,成就集體”的思想觀念,但這并不意味著犧牲小我就要犧牲他人的利益,這是和今天我們倡導的集體觀念不相符合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需要經過非常短暫的思考時間,就可以把復雜的問題進行簡化,既能夠提高中學生的做題速度,又可以保證做題的正確性。
總結:
在平時學習時,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培養解題思維,強化解題思路和技巧,會讓我們分析解答道德與法治試題時的效率得到提高。在培養解題能力和技巧時,我們需要找到幾個關鍵的切入點。經過本文論述,養成良好的審題能力,做題習慣和答題技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成績,綜合培養優秀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楊美嬌.初中道德與法治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教學[J].中外交流,2019,26(32):305.
[2]石劍雯.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解題思路與答題策略[J].讀與寫,20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