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 肖小媚 彭冠群
摘 要:社會的進步以及科技的發展,使得當下時代發展的主題就是創新,而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許多教育工作者也在教育領域提出了創新的思想,主要是通過利用新穎的想法來將已知的信息和數據進行創新,從而獲得具有更多幫助效果的成果,這就是創新,在教育工作中表現為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從而得到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模式。對中小學數學教育工作來說,我們需要對課堂內容、教學模式等多方面內容進行創新,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逐漸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本文就將展開對中小學數學教育創新的討論,首先尋找目前我國中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之后根據問題以及當下中小學教育的實際情況來思考對中小學數學教育進行創新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中小學 數學教育 創新
中小學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后期綜合能力的發展和培養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幫助作用,根據相關教育工作者對目前我國多數中小學的教學情況進行調查后得知,當下我國中小學的數學教育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問題。例如教學內容單一、老舊,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還有沒有給中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規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使得學生會由于教學內容的問題而逐漸失去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學模式的創新性缺乏也極大程度上降低了課堂內容對學生的吸引能力,同時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也使得多數中小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工作時沒有一個固定的目標,缺乏方向性。隨著創新理念在教育領域的推廣,中小學的數學教師應當思考如何對數學課堂進行創新,從而改善課堂狀態,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其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目前我國中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單一、老舊
近些年,一些專家意識到中小學數學教育情況的固化,提出要將開放式教學模式引入中小學數學教育工作中,這同時也是對新課標改革工作的落實。由于教育改革的推進,目前考試題目中都會適當融入相關的新聞,以此來考察學生是否能在解題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這是目前考試發展的大趨勢。但是根據大量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中多數數學教師在課前編寫教案時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思維,只是單純根據教材內容的順序、深度以及廣度來編寫,并沒有對課外的一些相關文獻以及資料進行研讀,從而使得教學內容無法緊跟時事,導致學生不具備對應的能力[1]。另外,單純地根據教材內容的順序、深度以及廣度來編寫教案會使得學生失去對數學課堂的學習興趣,很難吸引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的注意力,對其數學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1.2 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
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已經開始被廣泛傳播并應用,但是一些學校對于素質教育的落實卻不夠全面和深刻,尤其是在教學模式的轉變上,一些學校仍然使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方法。這種模式以及方法的應用就使得數學課堂的詞匯教學步驟如下:首先教師將讓學生把書翻到本節課要講的地方,教師按照書本上的內容和順序在黑板上對公式進行推導,學生在臺下只是被動地聽講,沒有獨立思考和發言的機會,之后教師再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這樣的教學模式勢必無法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數學不同于語文和英語,它是一門抽象的科目,本身也比其他科目要更加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數學題的解題方法又不受限制,因此也是一門能夠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學科,因此,教師對于數學的教學不能夠單單是對公式內容的灌輸記憶,而是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主動學習的意識,因此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根據目前現狀對相關教學工作進行創新。
1.3 沒有規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許多中小學在開展數學教學時并沒有重視到教學目標的規定對于數學教學創新工作的推進能夠具有的實質性幫助作用,只有在規定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教師們才能夠看到一個明確的教學方向。但是目前許多中小學對于數學教學的目標仍然是模棱兩可的,在相關文件或者通知中并未指明當下數學工作的教學目標,使得一些教師為了不偏離大方向,只能依舊沿用著以往的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這樣就會阻礙教師提高數學課堂的吸引能力,因此各中小學需要加強對教學目標規定的重視。
2 對中小學數學教育進行創新的具體措施
2.1 吸引學生對數學課堂內容的關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小學數學教育的創新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吸引學生對數學課堂內容的關注,處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生仍然對新鮮事物都十分好奇,因此教師就需要抓住這一點,通過對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內容進行創新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對他們好奇心以及好勝心的利用,在數學課堂上加入一些解題競賽,鼓勵學生去積極參與,通過設置題目來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求知欲,他們自身的好奇心以及好勝心就會推動他們想去解出題目的答案,也能夠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讓他們主動地去對數學公式以及題目進行思考和探索[2]。
2.2 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來培養其創新能力
在中小學數學教育的創新過程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能夠間接地激發其頭腦中創新意識的出現,數學由于其特有的抽象性,學生則需要在教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去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要想更好地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完成對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通過設置題目、或者提出問題來完成,但是由于一些數學題的難度較大,教師需要把握引導的力度,不能夠讓學生在解答過難的題目時過于依賴教師,也不能在解題過程中因為缺乏適度的引導而失去方向,適度的引導能夠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建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題目,小組成員的安排應當保持“階梯”的原則,將能力強和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穿插成組,加強學生之間的討論,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討論過程中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給其他學生提供參考,那些學生還可以為能力較差的學生解答疑惑,互相產生幫助作用,這樣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2.3 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只有將學到的東西用于解決問題,才能夠稱作是學習成功,在應用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發現一些新的方式,對其創新意識以及能力的培養提供有效助力。實踐是創新的基礎,因此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加強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視,同時也要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避免過于依賴教師的幫助而導致其對題目缺乏判斷能力,不會去主動思考解答方法。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更多關于實踐能力培養的內容,留有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去進行實踐,以此來優化他們的實踐能力,從而在實踐中完成創新。教師在設置題目時應當注重學生的看法,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之后小組之間進行討論,邀請代表上臺展示自己小組對于這道題的理解和解法,教師再對內容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對優秀的解法給予表揚,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
2.4 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可能一些教師會認為數學教育的創新和課堂角色的情況無關,這是錯誤的想法,對于以往的傳統課堂來說,正是由于教師是課堂的全面主導者,教學內容、課堂走向、問題以及答案的得出等等都是由教師一人掌控,因此許多學生就不愿意去動腦子思考,也不愿意參與到課堂中,認為自己對于課堂的完成來說不具有任何作用。因此教師要想數學教育的創新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就需要對課堂角色進行重新界定,將學生作為中小學數學課堂主體,發揮學生對于課堂推進的積極作用,教師只作為課堂方向的指引者,給學生機會去自己學習知識,同時鼓勵他們在學習后對公式進行總結并提出問題,適當布置任務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緩解其對數學堂的抵制情緒[3]。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時代發展主題的變化,我們應當注重對中小學數學教育的創新,希望各位教師能夠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究其根本,之后再結合創新的內涵和實際要求來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此來在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汪秉彝,呂傳漢.創新與中小學數學教育[J].數學教育學報,2000,9(4):34-37.
[2] 王輝國.創新與中小學數學教育[J].教育科學(全文版):00062-00062.
[3] 胡文萍.談創新與中小學數學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