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瑩
【摘要】師愛是偉大的,教師如何給予學生真切的愛也是一門藝術。本文從用關愛溝通心靈、用信任提高自筆者認識、用賞識刺激積極表現、用反思觸動心靈,鞏固教育效果四個方面論述了教師幫帶后進生,與學生共成長的過程。
【關鍵詞】小學;后進生轉化;師愛;溝通心靈;信任與賞識
師愛是偉大的,教師如何給予學生真切的愛也是一門藝術。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尤其是班上的后進學生,更需要教師走進他們的內心,給予足夠的耐心與愛心,用心澆灌,努力地轉化他們,與他們共同前進。
學生小東是一個新型的留守兒童,他是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父母離異,雖然與父親生活在一起,但因缺乏父母管教,學習成績不太理想,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一年多來,筆者通過與小東的相處和對其教育,根據小東的特點,筆者對他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轉化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下面談談筆者轉化該生的一些做法:
一、用關愛溝通心靈
世界上有兩種愛是最無私的:一是母愛;二是師愛。但師愛不同于母愛,母愛是天性,師愛是一種情感與心靈的融化,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對后進生處處真誠相待,時時耐心相幫,真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賴的朋友。雖然小東三天兩頭地給筆者制造麻煩,但筆者還是用寬容的態度去對待他,給他分析錯在什么地方,用自己的耐心一點一點地去改造小東。筆者知道小東喜歡別人注意他、關心他。他的校服是到我校插班時買的,早已不合穿了,由于媽媽不在身邊,且家庭比較困難,所以父親一直都沒有給他買新校服。看到小東不合身的校服,筆者記在腦里,疼在心里。碰巧學校舊的校服要清理,筆者馬上就想到了小東,給他“挑”來了幾套,告訴他這是學校對他的關心,他看到教師給他帶來的“新”校服,臉上充滿了感激。筆者知道這幾套校服不僅溫暖了這個學生的身體,也溫暖了他的心。對學生的愛不單要在語言上、心靈上對其關愛,更是要用真摯的情感燃起學生的希望。
二、用信任提高自筆者認識
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后進生也不例外。教師應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愛護,尊重他們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相信他們能進步。只有當他們自我認識、自我覺悟,才能從心底里痛改前非、積極向上。在開學不久,筆者就接到了學校的通知,有家長投訴小東和外校的一些學生欺負本校的一名學生。筆者聽了之后,又生氣又心疼,但筆者還是冷靜下來,先找到小東了解具體的情況。“有家長投訴你在外面欺負他的孩子,老師相信你不會這樣做,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損人不利已的事情你是不會做的。”筆者這樣對小東說,聽到筆者對自己的信任,小東的眼里充滿了感激,他肯定地回答:“老師,我沒有。”然后,小東把當天的情形詳細地說出來:他當時只是在公園里玩,那位學生被欺負時他剛好在附近,因為他以前跟這位被欺負的學生鬧過不愉快,所以家長誤會小東也參與了這一件事情。筆者跟小東分析,說:“別人之所以誤會你是因為你以前做得不夠好,這一次你沒有參與說明你進步了。老師為你高興。”當晚,筆者帶著小東到被欺負的學生家里,把事情解釋清楚,家長也給小東道了歉。雖然這一次被人誤會了,但得到教師的信任,讓小東明白到筆者對他進步的肯定。
三、用賞識刺激積極表現
小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對于后進生,教師若能充分利用他們自我表現欲強的心理,加以積極引導,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采取優點激勵法,使他們的內心爆發出積極的感情,從而產生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
部分后進生非常期盼得到教師的正面肯定,特別希望得到教師的賞識。小東平時什么活動都積極參加。少先隊大隊要六年級各班推薦一個學生去參加“國旗下的講話”競選。筆者想起了小東以前是學校朗誦小組的隊員,便找到小東問他:“聽說你以前是學校朗誦小組的隊員,同學們都說你朗誦文章時非常有感情,如果教師推薦你去參加‘國旗下的講話的競選,你有沒有信心勝出呢?”看到筆者那么重視自己,小東樂意地接受了任務。為了參加競選,小東做了很充分的準備,說話稿也被他掏爛了。小東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在國旗下富有感情的演講,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贊賞,筆者在班里表揚了小東,并獎勵他一枚校徽。事后,筆者找了小東談話,首先肯定了他這一次的表現,并告訴他:“用心是你取得成功的關鍵,并希望你把這一次的表現繼續發揚下去,在課堂上專心聽課,積極發言,在紀律和學習上爭取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
學校的笛子比賽結束后,筆者一直擔心小東課余的時間該怎樣安排。剛好少先大隊的鼓樂隊要準備參加全鎮的比賽,隊里有一個號手下學期要轉學,了解到這個情況后,筆者靈機一動:小東最喜歡參加學校的課外小組活動,他本身的樂感又不錯,不如推薦他去做號手。筆者先找到了大隊輔導員向他提了這個建議,小東是出了名的調皮大王,大部分教師都是知道的,輔導員對于小東參加鼓樂隊表現出擔心。在筆者的請求下,輔導員終于同意了。筆者告訴小東學校挑選了他參加鼓樂隊,問他想不想去參加,小東聽了不知有多高興,他告訴筆者:“我早就想參加了,因為覺得穿起那漂亮的儀仗隊服很是威風。”于是,筆者馬上與他約法三章:一是,一定要聽教師的指揮,準時參加訓練;二是,上課一定要認真聽,不得開小差,成績不能退步;三是,與班上一個紀律比較好的同學結成一個學習小組,每天認真地完成作業。以上的三條在一周內都得做好的話就能額外得到一枚校徽,小東很爽快地答應了。在近一段時間的訓練中,筆者一直留心觀察小東的表現,發現小東表現得很出色,盡管只是一些簡單步伐的訓練,又苦又累,但是他并沒有絲毫打退堂鼓的念頭,小東認真的態度得到了訓練教師的肯定,沒兩天就被破格提升為小隊長了。此后,小東在課室里有了很大的轉變,在課堂上很專心聽課,積極地發言,教師不在時除了自己遵守紀律外,還不時提醒一些破壞紀律的同學。筆者和科任教師交流時,都說小東不現在懂事多了。筆者知道小東在慢慢地轉“正”了。
四、用反思觸動心靈,鞏固教育效果
在教育后進生時,不僅要給后進學生幫助,而且要給時間。為了鞏固對小東的教育效果和了解他平時的心理,筆者要求小東寫周記,反思自己每天的行為,只要把自己的話寫出來就行,小東對這樣的任務也很樂意接受。在小東交上來的周記里,筆者每篇都寫上批語,其中有一篇是在學校組織的考試后寫的:“這次考試成績出來,令我大吃一驚,我竟考出了這么不理想的成績,老師和我講了許多話。經過這一次的考試,我明白了,態度決定成敗。正是因為我沒有認真上課,認真聽話,不認真對待作業,課后不認真復習,才有今天這個結果。從今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專心聽講。我保證下一次考試一定達到心目中的目標。”筆者給他的批語是:“明白了自己的不足,這已經是一大進步,但還要付出行動,別停留在嘴巴上。”一個后進生能這樣反醒自己多不容易。在另外一篇里,他談到了習慣的養成:“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但是每個人的習慣都是養成的,我也不例行。音樂是我的強項,我也有短處,比如學習,學習就是我的弱點。我的音樂之所以那么好是因為每天放學回家,我都得練習半個種,周末是最少練習半天,就這樣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在學習方面,我每天、每周只知道完成筆頭作業,沒有復習,所以我的成績就不太理想。古人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就是個例子。我保證,我會養成學習這一方面的好習慣。”筆者給他留的批語是:“老師覺得你很會總結方法,只要你在學習上也像在音樂方面那么認真,你的學習成績一定能趕上其他同學的。”
小東的周記一直堅持了整整一個學期,從周記里筆者一直感受著小東的進步。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小東期考時進入了全年級的前三十名,獲得了學校的優秀成績獎勵,還被評為“進步之星”。小東從筆者手上接過獎狀后,充滿感激地對筆者說了一句:“老師,謝謝您!”筆者向他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下一學期要努力改掉壞習慣,爭取成為“三好”學生。筆者知道這一年多來的關心、關懷和關愛已經打開小東的心靈之門。
小東的成功轉化讓筆者倍感欣慰,給筆者深刻地體會到:對后進生,教師要傾注愛心,以尊重、賞識喚起他們的進取心,以真誠、寬容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引導他們力爭上游、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