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高中階段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就成為教師必須要完成的一項教學目標,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意識已經處于完善階段,此階段的學生自控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能夠得到顯著的增強,而且一些基礎語文知識學生也已經都學習過了,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主要需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整體語文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夠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情境教學能夠使得學生更好地理解情感與內涵,為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奠定良好教育基礎。
【關鍵詞】語文;情境教學;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8-074-02
【本文著錄格式】阿拉.高中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21,20(18):74-75.
前言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創設情境進行教學的方法,將之應用在語文教學之中能夠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學生從語文閱讀內容中學習到良好的思維品質。為了更好地發揮情境教學法對高中語文教學的積極作用,本文將主要分析利用情境教學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理解閱讀情感
語文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其中閱讀教學的難點多數都是學生無法準確地把握閱讀內容的情感內涵。即使是高中生也還沒有養成將課文中涉及的環境帶入到自身的生活之中,學生閱讀時、思考時都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課文與問題的,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無法與課文內容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那么在學習語文內容時自然會出現無法正確理解課文情感的情況。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語文教學質量,讓學生可以更加正確地理解閱讀中的情感,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去引導學生閱讀并且理解閱讀中的情感。而要想保證利用生活情境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圍繞學生實際生活創設生活情境,創設生活情境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那么所創設的生活情境自然需要從學生身邊入手,唯有如此學生在面對這樣的生活情境時才能夠更加充分地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相融合。其次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當前多媒體教學技術已經基本上在高中教學中得到普及,雖然說高中生的年齡已經較大了,但是多數學生的社會閱歷還是不足。因此在閱讀內容中還是有很多是學生不熟悉的,既然不熟悉那么教師也就很難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中的圖片、視頻等功能,讓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那么結合這些內容創設生活情境也能夠讓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例如,在進行《荷塘月色》的教學時,需要學生掌握課文運用的通感等修辭手法,感悟一切景語皆情語,并且體會作者的情感。為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通感這樣的修辭手法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學校美景的圖片,讓學生嘗試用通感這樣的方式也描述校園的美景。或者可以讓學生仿照自己的寫作方法去學習介紹自己喜歡的美景,這樣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創設生活情境,學生能夠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情感,也能夠更加迅速地掌握其中的描寫方法。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問題情境是情境教學中教師最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思考的能力,且在正確的引導下學生思考的廣度和深度完全夠用,但是當前學生還沒有養成自主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這就使得學生思考程度不足。要知道雖然說學生的思考潛能是完全足夠的,但是若是沒有長時間去運用頭腦思考問題,能力再強的學生也就很容易變得遲鈍、不敏銳。根據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要求需要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語文思維。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也要積極從激發學生思維能力方面入手,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思考的質量,提升學生思考的效果。高中語文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事項。首先是問題要貼合語文教學內容且問題的難度要合理。要想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此時教師的能力就很重要,高中生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學生也在對教師的能力進行評估,若是教師的教學能力無法滿足學生的期望,學生也很難積極地跟隨教師學習語文。問題的設計是最能夠體現教師能力的,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情境中所需的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當前的思考能力以及課文去設計問題,要保證問題緊貼教學內容才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語文閱讀內容。而難度合理則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思考的必要性以及思考的挑戰,這樣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的動力才會更強。其次高中語文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控制問題的數量和提問的順序。學生思考也有其思維的順序,若是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提出的問題跳躍性很大會給學生一種混亂的感覺,這很容易導致學生不愿意思考,或者即使思考了也無法理清頭緒,對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沒有幫助。同時問題情境雖然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內容,但是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也需要把握最終的問題數量。即使高中生思考能力和精力都能夠強于中小學生,但是高中生也會感到思維疲憊,因此滿堂提問肯定是不行的。例如,在進行《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讀全文后,提問學生“從文中篩選出描寫王熙鳳的外貌的句子,可以得出她怎樣的形象”“在賈寶玉出場前文章從兩方面對賈寶玉進行側面描寫,體現他怎樣的性格”等類似的問題,這些問題準確并且指明學生思考方向,可以提升學生思考的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三、創設合作情境強化學生學習主體意識
當前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都要求在進行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體,而且高中生的學習能力本身就很強了,因此,高中語文教師現在進行教學時要懂得放手,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由思考的機會,唯有如此才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和成長。為此教師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通過創設合作情境的方式給予學生合作的空間,讓學生可以嘗試以自己的能力去分析學習一篇課文,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感。首先教師要合理地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理念通過問卷、考試、提問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綜合評估,然后將學生進行分層,根據分層的結果將學生分成綜合能力基本持平的學習小組,并且在短時間內這種小組的成員是不變的。其次是根據教學重難點設計合作學習任務,需要注意的是學習任務的難度相對要大一些,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以此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例如,在進行《故都的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得出作者要租破屋欣賞秋日風景的原因,為什么要泡一碗濃茶?賞花為何不求艷而是以藍白色最佳?”然后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討論。同時選定小組長,在回答任務時由組長指定人選,促使組長監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又或者在學習文言文類型的教學內容時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翻譯,這也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合作情境中學生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更加高漲,可以更有效地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四、總結
綜上所述,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高中語文教學能夠更好地提升語文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得到更加迅速的成長,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更加良好的教育基礎。教師首先可以創設生活情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中的思想感情。利用問題情境來提升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其次教師需要創設合作情境營造良好自由的學習氛圍,通過角色扮演等方法營造扮演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在寫作教學中組織實踐活動創設實踐情境,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通過上述的情境教學方法可以更加良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讓高中生能夠更好地提升其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湛棋. 高中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實踐研究[J]. 文學教育(上),2020(11).
[2]董亞東. 情境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0).
[3]夏婷婷. 情境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5).
[4]向成俊. 情境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9(51).
作者簡介:阿拉,藏族,1979年生,甘肅迭部人,本科,一級教師,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