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中學生學習倦怠量表》對揚州市某重點高中的500名在校學生進行測評,探討高中生學業倦怠現狀。結果顯示,高中生學業倦怠整體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學業倦怠水平在性別、年級、父母教養方式、學習成績等因素上存在顯著差異。為有效預防高中生學業倦怠的產生和加重,學校應積極營造輕松的校園氛圍,教師應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父母應采取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學生也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激發自身的學習動機。
【關鍵詞】高中生;學業倦怠;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0-0030-04
【作者簡介】朱飛飛,江蘇省邗江中學(江蘇揚州,225009)教師,一級教師。
一、問題提出
(一)學業倦怠的界定
學習倦怠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習負擔過重,持續地處在較大的學習壓力之下,產生生理和情緒耗竭,同時與同學和教師的親密感下降,關系逐漸疏遠,學習效能感也不斷下降的現象。
(二)高中生學業倦怠現狀
高中是個體人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高中生的生理發展逐漸走向成熟,但心理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由于三年后要面對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戰——高考,高中生在學習上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越來越多的學生出現學業倦怠,有的學生甚至出現厭學、拒學的情況。因此,對于高中生學業倦怠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揚州市某重點高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3個年級分別隨機抽取3個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500份,現場回收有效問卷447份。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中學生學習倦怠量表》對被試進行施測。該量表由胡俏和戴春林根據我國中學生的特點編制而成,共21道題,采用5級計分法,包含4個維度,分別為情緒耗竭、師生疏離、生理耗竭、學習低效能感。其中前3個維度采用正向計分,學習低效能感維度采用反向計分。
三、研究結果
(一)高中生學業倦怠的總體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高中生在學業倦怠總分及其各維度上的平均得分在1.97~2.53之間,以3為中間值作參照,各項得分均低于參照值,說明高中生學業倦怠總體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學業倦怠各個維度的平均分由高到低分別為學習低效能感、生理耗竭、師生疏離、情緒耗竭,其中,學習低效能感和生理耗竭的得分超過參照值的學生人數達到48%和43%,這說明高中生學習低效能感和生理耗竭情況比較嚴重。很多高中生在初中時成績可能名列前茅,但到了高中,特別是重點高中,班級的同學都是各初中的尖子生,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很多學生會產生較大的失落感。而且高中的課程難度增大,對學生的要求也變高,導致學生的學習效能感較低。此外,學生的休息時間減少,睡眠時間得不到保證,缺乏戶外鍛煉的時間和機會,很容易造成學生生理上的不適。
(二)高中生學業倦怠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
1.高中生學業倦怠在性別上的差異。
為研究學業倦怠是否存在性別上的差異,筆者將學業倦怠總分及其各維度作為因變量,性別作為自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高中生學業倦怠總分及情緒耗竭、學習低效能感、師生疏離三個維度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分析其原因可能有:(1)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家長對男生的期望比對女生高,對女生則會給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因此女生的學業倦怠水平相對較低。(2)女生的心理成熟度比同齡的男生高,她們可能更懂事,自控能力較強,在學習上投入更多的積極性,與教師的關系也更加密切;而男生相對自控力較弱,可能將更多的精力花在運動或游戲上,學習落后使他們的學習效能感較低;再加上男生不愿意受教師的管制,常常受到批評,因此與教師的關系也會相對緊張。
2.高中生學業倦怠在年級上的差異。
為研究學業倦怠是否存在年級上的差異,筆者將學業倦怠總分及其各維度作為因變量,年級作為分組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級的高中生在學業倦怠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高二年級的得分顯著高于高一和高三年級。究其原因可能有:剛從中考的壓力中掙脫出來的高一學生,對新學校的一切事物充滿了新鮮感,還處于一種興奮狀態;而且高一的學業與高二和高三相比還不是特別緊張,學生還不能深刻體會到高考的壓力,因此高一學生的學業倦怠總分較高二要低。而高三學生經過了三年的高中生活,已經完全適應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調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業倦怠。但是對于高二學生來說,這個階段是整個高中的分水嶺,面臨著文理分科,剛適應的教師和同學又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適應;加上在選科方面,有些學生對自身情況缺乏足夠的認識,盲目聽從教師或家長的建議,最終選擇的并不是自己擅長的學科,導致學習出現困難,承受更多的挫折。
3.高中生學業倦怠在父母教養方式上的差異。
為研究學業倦怠在父母教養方式上是否存在差異,筆者將學業倦怠總分及其各維度作為自變量,父母教養方式作為分組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學業倦怠總分及各維度分在父母教養方式上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民主型教養方式的得分最低,專制型教養方式的得分最高。在學習低效能感、師生疏離維度上,專制型教養方式的得分最高;而在情緒耗竭、生理耗竭維度上,冷漠型教養方式的得分最高。進入青春期的高中生,對父母的情感依賴逐漸減少,追求獨立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他們不愿意父母過多地干涉,需要更多的自由、理解和尊重。民主型教養方式的父母會給孩子更多的說話機會,懂得傾聽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這樣孩子便能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學習壓力自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而專制型或冷漠型教養方式的父母一味地讓孩子言聽計從,不懂得與孩子溝通,孩子本就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再加上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支持,自然會出現情緒耗竭、生理耗竭,最終導致學業倦怠。
4.高中生學業倦怠在學習成績上的差異。
為研究學業倦怠在學習成績上是否存在差異,筆者將學業倦怠總分及其各維度作為因變量,學習成績作為自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高中生學業倦怠總分及各維度分在學習成績上存在顯著差異,排名越是落后,得分越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有: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教師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期待,在他們身上花費更多的精力,而且會更加信任和寬容,學生自然自信心上升,學習積極性提高。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認同感較低,缺少關注和期待,遇到問題更多是責備、懲罰,導致成績較差的學生產生反抗心理,師生關系疏遠甚至惡化。正值青春期的他們,在各種責備和失敗中,會出現各種情緒問題,最終在學習上產生倦怠感。
四、高中生學業倦怠的應對策略
根據研究結果,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預防高中生學業倦怠的產生和加重。
(一)學校層面
在如今的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出臺了相應的文件,讓教育局及學校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優化學生成長的校園及社會環境。各地教育部門也根據減負精神出臺了一系列強制性的規定,但是這些規定真正得到落實的很少。因此,教育局各部門及學校應積極落實有關文件,將減負的工作做到實處,真正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預防學生出現學業倦怠:第一,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校可以通過學生社團、校本課程的形式,讓學生在繁重的課業之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動手能力,促進學生耐挫力、意志力的提升。第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學生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會用合理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緒,更全面地認識和看待自己,學會合理應對壓力。第三,確保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適當的體育運動是學生釋放壓力的有效途徑,學校可以開展具有校園文化特色的集體運動,如學習太極功夫扇、組織馬拉松等,既能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也能讓學生的學業壓力在體育運動中得到釋放。
(二)教師層面
就教育教學而言,教師要合理安排作業量,注重作業的質量而不是數量,避免懲罰性的作業,確保學生有充足的休息時間,讓學生有時間進行課外活動,增強學生體質,避免出現生理耗竭。對于成績落后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注,根據最近發展區原則,幫助學生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
就教師管理而言,應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要講求民主、注重平等,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而不是根據學生的成績區別對待。除了學習和成績之外,教師還應給予學生更多心理上的關注,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抗挫能力,注重學生自信心和堅強意志的培養。在班級管理上,多設立干部崗位,讓每個學生都有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特別是成績靠后的學生,可以通過班干部經歷增加他們的責任感,提升其對自身的要求,從而增強學習動機。
(三)家庭層面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應盡量采用民主型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在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中更好地學習和成長。當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時,父母不要一味地責罵和懲罰,而是幫助孩子一起尋找問題的原因,并讓孩子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不要總是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與他人比較,應該幫助孩子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給予積極的鼓勵。
(四)學生層面
高中生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激發自身的學習動機。積極的學業情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各項任務,增強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自信心。情緒管理最關鍵的是調整認知,首先要認識到自己存在哪些錯誤的認知方式,改變錯誤的認知方式,情緒自然會有所改善。其次要學會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找同學傾訴等方式消除焦慮等不良的學業情緒。最后要學會積極的心理暗示。被動的學習狀態只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出現生理耗竭、學習低效能感等。學生應抓住學習的主動權,積極主動地安排學習任務、學習計劃。通過制定合理的目標,讓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滿足感,從而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最終增強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徐馨.初中生自尊、成就動機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0.
[2]馬麗榮.初中生家庭教養方式、師生關系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3]胡俏,戴春林.中學生學習倦怠結構研究[J].心理科學,2007,30(1):162-164,195.
[4]何艷.初中生學習倦怠與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2.
[5]李翠芳.中職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學習倦怠現狀及其關系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6.
[6]廖川英.初中生心理韌性、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6.
[7]黃鳳.初中生學習倦怠與發展資源、學業自我效能感的關系[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8]譚彩霞,史海云.中學生的學習歸因、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倦怠的關系[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27(3):50-54,103.
[9]張靜.高中生社會支持、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