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十分重要的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環節。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部對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更新自身教學觀念,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來滿足教育部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1.學生獨立閱讀時間少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負責講授教材知識內容,而學生負責傾聽教師的知識講授內容。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往往專注知識講授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小學生對于任何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他們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如果老師盲目地向學生介紹知識,但沒有給學生獨立閱讀的時間,那么學生將沒有機會閱讀,進而喪失對于閱讀的興趣。
2.學生閱讀能力差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老師更加注重成績而忽略了學生漢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因此,學生沒有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此外,老師的課程非常快,因此學生既沒有時間在教室里閱讀課文,也沒有時間思考課文的內容和含義。學生缺乏閱讀能力,因此他們無法很好地理解課文,也無法獲得高質量的閱讀體驗。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1.創設良好教學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只有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才能直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熱情,從而確保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創設良好教學環境可以為閱讀教學帶來生命活力,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小學語文教師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用多媒體和其他信息技術設備來幫助閱讀,在課堂中融入多樣的照片,動畫,視頻,聲音等與閱讀相關的內容,創設良好教學環境。精心創建直觀生動的教學環境可以直接激發學生在多個層面上的感受,吸引學生對閱讀的好奇心,并直接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使他們有機會開始主動閱讀。
例如,在《四季之美》教學中,作者首先鼓勵學生閱讀課文內容,初步體驗作者所描述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獨特魅力。隨后,教師則通過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了四組照片,每組照片是不同的季節。作者一顯示圖片,他就會要求學生回答圖片中的季節,并使學生將其寫在文本中而找到描述相關季節的句子。借助信息技術,學生閱讀文本的熱情逐漸增強。這樣,作者通過精心創建教學環境激發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2.設置“讀書角”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老師可以在教室里建立一個書架,并要求每個學生用書填充書架,以便班上的所有成員都可以閱讀各種各樣的書。學生們可以在“讀書角”中找到感興趣的書并且進行閱讀,以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量,提高的閱讀能力。此外,父母還可以在家中為孩子創建一個圖書角,在其中放置所閱讀的圖書。父母可以在業余時間陪孩子讀書,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進而逐漸擴大閱讀范圍。
3.創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快樂閱讀
隨著語文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應該在漢語教學中尋找新的突破,使課堂更加活躍,讓孩子們快樂地閱讀。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方法來使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小貓頭鷹》一課中,教師可以要求幾個學生在課堂講臺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角色。學生在扮演角色時要充滿情感,以便能感覺到自己當時的狀態,理解閱讀文本所表達的情感。通過這種角色扮演,學生不僅可以體驗角色扮演的快樂,還可以提高其閱讀能力。
4.重視擴大課外閱讀,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課堂閱讀的有效補充和擴展,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在這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對課外閱讀的關注和重視,向學生推廣各種優秀的課外閱讀書目,指導學生就課后閱讀內容做出明智的選擇,以便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此外,教師還要定期進行專題課外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之間分享課外閱讀經驗,有效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熱情。
例如,筆者每周會組織一次課外閱讀會議。在會議開始之前,作者從學校圖書館借了幾本具有閱讀價值的書。在活動開始時,作者將它們分發給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作者要求學生積累其中的好詞好句。通過這種方式,作者通過專注于課外閱讀的擴展來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
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力。只要教師和家長能夠進行正確的指導,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因此,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特點,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鄒佳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嚴僮倫.我的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實踐.語文教學研究[J].2006(08):34-35.
[3]陳少丹.淺談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23):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