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恩良
摘 ?要:在時代發展中,心理問題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積極探索有效的引導途徑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基于此,在農村留守兒童引導中,為保證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有必要從教師、家長、學校和社會多個方面進行引導,從而及時糾正留守兒童的不良心理狀態,助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思考
一、引言
在我國留守兒童的數量并不少見,并且會在城鎮化進程中日益增加。尤其是在所帶學校中,受到地理位置和教育資源的影響,大規模的貧困農民想要走出山區,也讓一部分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因此心理問題比較嚴重。據統計發現,學校中處于13到15周歲的留守兒童占學生總數的57.5%,且80%的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問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僅依靠傳統的心理教學引導方法指導學生,不利于達到良好的心理教育效果。尤其是在初中這一學生叛逆的關鍵時期。因此,有必要結合學生的情況,從多個方面分析,為留守兒童打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還給留守兒童一個健康、快樂的生活。
二、教師:積極開展校園活動引導感受
教師是留守兒童前行路上的指明燈,能夠為留守兒童指明前行的方向。尤其是針對有心理健康的留守兒童,想要保證學生的健康心理,需要在校園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在進一步感悟活動的內涵的過程中養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作為教職工作者,可以在教學指導中積極組織校園活動,努力為留守兒童打造展示自己的舞臺,從而從日常活動中幫助留守兒童感受到活動的快樂,并在潛移默化中幫助留守兒童養成健康的心理狀態。例如,在發現班級中比較內向的留守兒童的字具有一定優勢的時候,可以以此為基礎搭建才藝展示的舞臺。在提出活動項目后,可以先組織班級中的學生相互探討,并講一講自己擅長的才藝項目。針對班級中的留守兒童,教師則需要投入更多的關注,指導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表演項目,如書法、朗誦等。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夠得到同學的關注和教師的重視。最后,教師再針對留守兒童的表現給予肯定的評價,將有助于在逐步引導中帶領留守兒童走出心理的誤區。
三、家長:融入多元溝通引導感悟親情
在眾多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中,家長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尤其是針對于一些從幼兒園或者小學階段就處于留守狀態的兒童,在初中階段想要保證這一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離不開家長的融入和指導。在實踐中融入多元溝通模式引導是一種比較不錯的方法。在溝通中,留守兒童可以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關心,也能夠理解家長的不容易,并在家校雙方的科學引導中逐漸擺正心理狀態,走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的誤區。例如,在日常管理中可以結合微信、微博、QQ、電話、博客、視頻聊天等途徑,搭建留守兒童與家長的溝通途徑。同時,教師還可以與家長溝通留下影像視頻,并以此為基礎,在班級中播放,從而讓留守兒童可以在教師的講解引導和與家長積極溝通中感悟親情,繼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學校: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教育引導
在教學中發現,無論是教師還是學校,都需要盡可能地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樣才有助于帶領留守兒童作出心理的誤區。作為留守兒童成長的重要環境之一,教師也需要認識到學校的重要性,并嘗試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教育引導,讓留守兒童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中獲得心理的慰藉。例如,在學校中可以由各班教師 組成教學小組,并緊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綱要》的指導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為達到良好的效果,學校可以搭建“心情小屋”。在小屋中,幫助學校中的心理問題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從而借助學校中教師心理指導的優秀案例,積極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工作,保障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五、社會:加快當地發展完善法制建設
欲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還有必要從根源上出發,站在社會大形勢思考,找出合適的方法積極引導,從而以社會為基礎,以法制建設為手段,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健康情況,保障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要加強留守兒童法律保護,做好法制建設工作。如,針對所屬轄區的留守兒童,可以以派出所或者學校為單位,做好詳細登記并明確專人關注引導。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將匯總信息上報給上一級,以確保每一名留守兒童都能夠得到關注。針對當地發展問題,需要廣泛調動社會力量,積極開拓當地產業,從而以積極的措施改革當地經濟現狀,讓農村富余的勞動力可以遵循政策有序流動,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朝夕就可以完成的問題,卻是社會面前的重要問題。因此,在實踐中有必要結合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分析,站在社會大環境積極分析探索,從而為留守兒童打造健康的成長環境,保障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繼而為社會輸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莉.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21):86-87.
[2]朱園梅,李月霞.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一些思索[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8(04):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