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強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有效實施以后,語文教育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廣泛,語文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發展形勢,轉變自身教育觀念,并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積極開發一切可以運用的課程資源,拓展語文學習空間,使語文學科符合綜合性教學要求。
關鍵詞:開發利用;語文資源;初中教學;成效
前言:
新課改要想有效實施,必須對現有語文課程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擁有一雙善于發現課程資源的眼睛,充分利用周邊可以開發使用的教學資源,讓學生的語文課程變得多姿多彩,如民俗文化、熱點話題、自然風光等。為此,教師應在日常授課中充分開發利用這些課程資源,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在激活語文課堂的同時,高效完成語文課程教學目標。
一、創新教材資源,倡導廣泛閱讀
教師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教學思想,不斷創新改革教育模式,才能對語文教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創新型教學方式應以學生學習興趣為驅動力,找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成效的突破口,使其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學習方法。例如在學習《蒹葭》一課時,《蒹葭》作為我國《詩經》中的經典選篇,因晦澀難懂,使得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毫無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與該篇文章相適宜的教學氛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讓學生在鄧麗君女士宛轉悠揚的歌聲中初步理解該篇文言文的含義。隨后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歌叫什么名字嗎?哪名同學能說一說這首歌曲的出處?”通過環環相扣的提問方式,讓學生對蒹葭這篇課文產生濃厚的求知欲望,使其在尋找答案中自主探究理解這首詩的基本內容。
廣泛閱讀是提高語文學生素養的有效途徑。初中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多閱讀書籍內容,并將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培養學生信息提取能力,將海量閱讀書籍汲取文章精華轉變成自己的語文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定期在班級內舉辦“讀書沙龍”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所閱讀的書籍資源與他人一同分享,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書籍閱讀活動。在閱讀交流過程中,教師應融入學生當中,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暢所欲言,借助書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樣既能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能力,又能培養學生事物認知視野,提高學生閱讀問題解決能力。
二、加強聽說訓練,加深情感體驗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引導學生拓展語文知識運用領域,教師則需在日常教學中增強資源開發利用意識,舉辦形式多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學?,F有資源加強學生聽說訓練。例如:學校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教師可充分利用晨讀時間鼓勵學生讓其參與到經典誦讀活動當中,借助語文活動課激發學生對經典詩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意識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學校還應定期開展國學知識問答競賽,模仿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國家寶藏》節目,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歷史經典,通過“寫、悟、演”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經典文化的理解認知,借助系列主題實踐活動,使語文教育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情感是貫穿整個語文教學流程的紐帶,師生情感會跟隨課文情感的起伏波動予以延續,正是因為情感的存在才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梢?,語文教育離不開情感,沒有情感的課堂教育,不會產生行之有效的教學成果。初中語文教師應在日常備課中,深入思考語文教材編寫意圖,提取語文教材中隱藏的情感教育,以便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學會運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情感態度,使其在語文教材與教師言行舉止的雙重影響下,逐漸具備審美判斷能力,獲得思想認知上的啟迪。例如在綜合性學習“君子自強不息”時,教師可以借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討論話題,談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話題內容既可以是自己或身邊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奮發圖強、力求上進的優秀品質,還可以是國家為實現偉大民族復興夢作出的卓越努力,在話題討論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奠定基礎。
三、利用自然資源,提升語文效率
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時,教師除了注重語文教材講解以外,還應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鼓勵學生節假日期間領略各地風土人情、參觀當地博物館以及自然景觀。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學生可以通過豐富有趣的實踐活動,用自己的認知思維認識世界、探究世界,將語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我為什么而活著》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找到生活的真諦,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空余時間,找一份短暫的假期工,提前體驗參加社會工作的經歷,嘗試找到“我為什么而活著”的答案,通過身體力行的參與,反思當前自我學習狀態,為今后學習設立現行目標以及長遠目標,繼而切實感受到生活處處皆語文。除此之外,教師需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日常教學中形成“大語文觀”,要求學生在各個領域全面發展,找到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通過跨學科交叉學習拓展認知視野,強化自身語文實踐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語文學科、政治學科、歷史學科結合在一起,通過角色扮演、話題辯論等教學形式,強化學科之間的聯系性,使其在參與實踐中通曉古今中外的發展歷史以及政治演變過程,懂得每篇文章的寫作歷史背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有效落實以后,“大語文教學觀”要求教師充分開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要完善學生人格修養,使其身心健康的茁壯成長。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落實新課標教學理念,積極開發利用語文教學資源,豐富拓展語文課堂教學空間,改變傳統語文教學只局限于課本的教學困境,讓學生在海量閱讀、知行合一中,更好地理解語文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打造高效語文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張贇.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結合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方法[J].學周刊,2021(12):155-156.
[2]高金霞.錯誤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04):113-114.
[3]趙紅花.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學科課程資源整合與應用研究——以初中語文課程資源整合與應用為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