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川
摘 要:現階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大部分學校并未開設有關環境保護的有關課程,運用生物課堂向學生普及保護環境知識,對于環境保護工作有直接推動作用。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自主保護環境的思想認識尤為重要,這需要廣大初中生物教師不斷探索總結找出最適合養成學生保護環境思想認識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生物;環保教育;環保意識
引言:
隨著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如今社會群眾將目光越來越側重在環境保護的問題中,進而,環境問題已成為當前熱度較高的話題,個人認為,在未來的社會環境中環境保護是每時每刻都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而對于廣大中學生而言,如若學生可以在初中學習階段時養成良好的保護環境的思想認識做到踐行保護環境理念,為學生在日后的日常生活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大有裨益,為人類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初中階段對于生物的學習是與環境保護問題緊密聯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因此可以通過初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育方法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意識。同樣需要生物教師探索教學方法將環保意識與生物知識緊密融合在一起。
一、以現實社會問題為切入點,樹立基本環境保護理念
在初中生物學習的過程中,若想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首先需要通過現實社會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問題作為課堂的切入點,運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環境保護問題作為教學案例進行分析探討。令學生可以對環境保護過程中所面對的細節問題有更加深刻的認知,而不是滯留在表層的問題中。例如:在學習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時以目前所面臨的水環境污染問題作為課堂切入點,充分的分析是由于人為的工業污染,在工廠的生產過程中,污水不加處理直接排放到河流,導致水體酸堿化、富營養化、重金屬污染甚至底泥重金屬污染,出水口水溫改變等等。城市污染,是由于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各種污水混合液,造成水污染多方面原因導致,造成人類用水不安全的危害以及我們可以做一些節約用水的環境保護工作。讓學生明確水環境污染會危害人類健康,導致一些傳染病、危害農業與漁業,導致農作物品質降低。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減少水環境污染就是保護自身的用水安全的舉措,同時令學生明確日常生活中自己那些舉動會加重水環境污染,如:人們未將廢舊電池回收,直接扔入土壤、燃燒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對水造成污染、使用含磷洗衣粉對水造成直接的污染等等,進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有意識的預防[1]。
二、運用生物實驗課堂,普及環境保護知識
由于生物實驗課堂所用的實驗材料往往取自周圍的自然環境。而這些實驗材料如何選取、到哪種環境去取、取自那個部位,都包含著環境保護教育的素材。例如:在學習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時,需要栽培一種植物,觀察從種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長發育以及開花結果的整個過程進行生物實驗,首先需要生物教師準備植物種子如:菜豆、玉米、棉花、白蠟、錦葵等等供學生依據自身興趣愛好進行植物種子選取,其次,教師帶領學生選取種子種植地點,令學生明確種子對播種土壤有怎樣的要求,如:播種時以土壤濕度適當,天氣晴朗為宜,最適宜播種的土壤為含有適當沙質和有機質的壤土,以土質松軟,排水良好者為佳。根據當地情況和藥用植物的習性以及藥用部分的不同做成壟、高畦或平畦。畦上的土壤必須打碎耙平。借此種植機會生物教師向學生普及土地保護的知識,如:土地鹽堿化是由于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量大,海平面上升等原因造成的,會為人類帶來水質惡化,影響生活用水,影響人類身體健康,影響農作物和地表植物生長,生物多樣性減少,腐蝕各種建筑設備等危害,若想保護土地要做到:科學灌溉、嚴禁過度開采地下水,合理進行圍墾養殖,種植耐鹽耐堿植物和牧草。將種子種植在土壤后,進行澆水工作,生物教師可以選擇向學生普及如何節約用水,如:及時關閉水龍頭,做到隨開隨用、不用則關,淘米水用來澆花、沖洗馬桶為環境保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2]。
三、將保護環境的意識,落實到保護環境的具體行動中
保護環境單單依靠學生具備環境保護意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將思想認識落實到保護環境的具體行動中,需要地球上的每一個公民從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為環境保護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同時這需要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師時刻督促告誡學生以環境保護為己任,以保護環境為榮,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留意身邊發生的有關環境保護的小事,謹言慎行,減少對環境保護產生不良影響的行為,并且化身“環境保護小宣傳員”,可以向親朋好友宣傳保護環境為人類帶來的益處以及如何為環境保護工作做貢獻[3]。例如:使用布袋進行超市商場采購,減少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會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盡量不要購買、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筷子、剃須刀、紙杯、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等等,盡量選擇可回收利用材料包裝的飲品,如:紙質飲料包裝、塑料飲料包裝等等、注意節約用電,離開房間時關上電器,拔下插頭。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并在自己的房間內外種植花草。堅持綠色出行,大量排出的汽車尾氣也會污染環境,所以為了擁有更新鮮的空氣,更健康的環境,我們一定要選擇綠色的出行方式,可以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放棄自駕汽車,其實騎自行車、步行、公交車出行都是不錯的選擇。切勿隨意倒掉淘米水、養魚水、洗菜水,用來澆花,可以促進花木生長。合理使用家中燈光照明,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減少耗電設備的待機消耗,手機不充電時候一定要將充電器及時拔掉。珍惜糧食,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可恥[4]。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環境保護教育問題,需要上下思想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合作,換而言之,若想達到令人們正確認識環境、解決各種環境問題的目的,首先需要加強環境教育,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讓人的行為與環境相和諧則是必經之路。進而做到每個人主動愛護環境,保護環境,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保證可持續發展,同樣也是一件為人類子孫后代謀福利的長遠事情。
參考文獻:
[1]劉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J].新校園旬刊,2017:76-76.
[2]辛蓮追.初中生物教學中環保教育的滲透路徑分析[J].中外交流,2019,026(047):286-287.
[3]張成燕.淺談初中生物教學如何滲透環保教育[J].神州,2019(9):206-206.
[4]馬耐暑.淺析生態意識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9,000(00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