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文教學中的評價藝術又是作文教學過程的延續(xù)。在當下的作文評價中,教師應注重評價內容具體化、評價原則靈活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以及評價語言個性化,從而達成真實有效的評價效果,使學生不斷完成自我創(chuàng)作、自我鑒賞、自我修改、自我提高的習作任務。
【關鍵詞】語文教學;作文評價;評價內容;評價原則;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語言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43-0040-03
【作者簡介】陳晶,南京市金陵匯文學校(小學部)(南京,210036)教師,二級教師,南京市鼓樓區(qū)先進教育工作者。
學生寫作文的過程既是自我表達的過程,也是發(fā)展寫作能力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而作文評價則是作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當下的作文教學,要求教師能夠通過教學、批改、評價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觀察生活、組織語言、勤于練筆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應更加關注評價內容、評價原則、評價主體、評價方式和評價語言,理解并尊重學生,讓寫作與評價成為師生之間融洽溝通的橋梁。
一、評價內容具體化
1.點睛好題,使習作更加亮眼。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個好的題目能有效吸引讀者的眼球。在習作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需要學生自己擬定題目。好的題目可使習作更加亮眼,如果學生擬題較好,教師可在旁邊批注“你的題目真貼切”等鼓勵性語言;如果擬題不貼切,教師可旁批“還有更好的題目嗎?”或者在旁邊列舉幾個題目供學生選擇。
2.好詞好句,為習作增光添彩。
對于作文里的好詞好句,教師不僅應將其圈畫出來,還應毫不吝嗇地進行表揚與鼓勵,如可在旁邊批注“寫得真精彩”“這里的描述生動細致”等語言。即使是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引用了書上的好詞好句,也應該表揚其引用得準確、恰當,讓學生在鼓勵中得到發(fā)展。
3.妥善選材,找準好文切入口。
除了對好詞好句進行評價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寫作材料選擇是否恰當、行文過程詳略是否得當、中心思想是否突出、寫作順序是否合理等方面進行評價。好的選材能夠提高作文的品質,而主次、詳略、寫作順序的合理安排會使文章張弛有度、有血有肉。
4.強化結構關聯(lián),從開頭、結尾入手。
好的開頭,是一篇好習作的起點,它可以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在作文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習作的開頭、結尾,且注重引導學生開頭、結尾的前后呼應。對開頭、結尾寫作妥當、恰切的習作給予肯定與鼓勵,對有待改進的開頭、結尾,也應提出具體、可行的修改意見。
二、評價原則靈活化
1.循序漸進,拾級而上。
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么,教師對作文的評價也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這就要求教師切實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關注學生生活的點滴,尊重學生的想法與表達方式,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可拔高要求,避免學生對寫作產生畏懼心理,望而卻步。
2.針對性評價,有的放矢。
小學語文課本上每個單元都有相應的習作篇目,每篇習作都有相應的習作要求。在寫作開始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習作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習作,讓寫什么寫什么,掌控好寫作的大方向。同時,教師也應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對于習作方向正確的文章,要進一步捕捉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優(yōu)點,也應不吝惜表揚,使學生在寫作中獲得成就感。當然,對于習作中的不足之處,教師也應及時指出,讓學生在啟發(fā)中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獲得進步。
3.從生活出發(fā),構建強有力的關聯(lián)性。
現如今,一些學生不能很好地捕捉生活中有效的寫作素材,只顧喊口號、訴情感,寫出假大空的作文。這就要求教師適當引導學生習作應與生活密切關聯(lián),這是關聯(lián)性的第一種解讀。關聯(lián)性的另一種解讀則是指教師在作文批改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的本篇習作與上一篇習作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對比評價。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會產生一種“渴望”心理,渴望自己的每篇作文都比上一篇有進步,渴望自己的進步被發(fā)現、被肯定。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
1.自評自改。
“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自我診斷、自我修改的好習慣。首先,字詞句是文章的根本,要讓學生學會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句的問題,做到文通字順,使文章在表情達意上沒有太大問題。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主題和立意,這是文章的靈魂。思考文章的價值或者意義,往往是最難的部分,因為學生不易分清哪些選材最有意義,認為自己的選材就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引導,拓寬學生的視野。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具體的作文修改的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分別準備一篇作文的初稿和定稿讓學生去閱讀,引導學生比較兩者有何區(qū)別。
2.互動評價。
一是生生互評。生生評價是指在小組成員之間完成的評價活動,是互相閱讀彼此的文章,給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的過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作文水平的差異,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便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學習,可以采用“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方式將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久而久之,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將越來越默契,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共同進步,進而激發(fā)寫作動力。
二是師生評價。新課改下的作文評價要求教師轉變身份,由傳授者轉變?yōu)橐龑д撸晒芾碚咿D變?yōu)橹笇д撸伞熬痈吲R下”的一把手轉變?yōu)槠降鹊膶υ捳撸@就彰顯了平等的師生關系。一些程式化的評價如“選材新穎”“立意獨特”“描寫具體”太空洞,缺乏針對性。因此,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寫作興趣,引發(fā)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使學生的習作更具有指向性和針對性。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一同參與,讓學生進行自我思考、自我創(chuàng)作,真誠地吐露心聲,這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是家長評價。作文來源于生活,而家長在學生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家長很多時候直接參與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熟知學生的生活經歷與閱歷,可就文章真實的選材方面提供更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給學生的作文注入新鮮血液。
四、評價方式多樣化
1.辯論會(或即興演講)。
這里的“辯論會”是指學生將自己的習作內容以口頭表達的形式呈現在眾人面前,讓大家參與點評。說是寫的基礎,這樣的形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無形中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辯論會中,學生踴躍發(fā)言,他們需要這樣的表達機遇和舞臺。一場活動,一個舞臺,一次機會,學生就會大放異彩,在互動交流中,其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網絡在線評價。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盛行,網絡評價方式也應逐漸進入作文評價系統(tǒng)。網絡在線評價是指學生將自己的作文上傳至個人博客等網絡開放平臺供讀者進行在線評價。這樣的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單一性和固定性,帶來的是完全開放、自主、多元的評價模式。這樣的評價過程無疑會接納更多的觀點和思想,更便捷、更多元。
五、評價語言個性化
1.欣賞激勵型評價。
教師的欣賞與激勵,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若有學生的習作旁征博引,教師或許可以批注“你的知識面真廣,老師自愧不如!”若有學生文采飛揚,教師不妨鼓勵道:“能欣賞到你的文章是我的榮幸!”相信學生肯定會信心倍增。
2.對話商量型評價。
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人在受到充分肯定和信任時更容易把自己的靈感和才智發(fā)揮出來。因而,教師在作文評價時,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且最好能以一個伙伴的立場進行評價,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平等的師生關系。用商量的口吻與之討論,學生更樂于接受自己習作的不足,并保持學習的積極性。
3.指導點撥型評價。
教師要適時點撥學生的習作,讓學生明白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但這并不意味著幫助學生直接修改,而應告訴他們修改的原因及修改的方向,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空間。如學生在記事類文章中所寫的兩件事情之間沒有自然過渡,教師可以旁批:“老師在讀文章時,感覺從第一件事情到第二件事情的過渡有些生硬,你有什么好的修改方法嗎?”如此,學生在啟發(fā)中不斷進步。
作文評價時,教師不能僅為學生某一次或者某一個階段的作文練習給出終結性評價,而應通過多元的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斷提高。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不斷完成自我創(chuàng)作、自我鑒賞、自我修改、自我提高的習作任務,是作文評價藝術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