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鐿晗
【關鍵詞】小學英語;歌曲;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43-0075-0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使其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有趣的課堂活動是激發學習者語言學習動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采用該年齡段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如在教學中融入歌曲,可以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進其語言能力發展。
筆者分析10名教齡超過10年的教師的階段性教學反思日記后發現,大部分教師喜歡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歌曲,而在選擇融入教學的歌曲時,他們主要考慮教學目標、學生年齡特點及語言水平這三個要素。此外,筆者還發現,大部分教師主要通過課前導入、課中教學、課后拓展以及復習鞏固這4條路徑來融入歌曲。
1.在課前導入環節融入歌曲。
教師在選擇課前導入歌曲時,應考慮歌曲與本節課教學主題的相關性、歌詞的難易程度以及該年齡段學生對此類歌曲的感興趣程度。比如:在譯林版《英語》三下Unit 7 On the farm的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以融入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這首歌曲緊扣教學主題,歌詞難度不高,且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歌曲中包含多種動物的名稱以及對動物聲音的擬聲詞,旋律歡快活潑,朗朗上口。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模仿動物發出的聲音。教師亦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每組分配不同的動物頭飾,并讓學生合作表演,邊唱邊跳,活躍課堂氛圍,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在課中教學環節融入歌曲。
教師在課中教學環節適當融入歌曲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是因為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且容易對枯燥乏味的知識點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可以在講解完知識點后,融入旋律活潑歡快的歌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比如:在譯林版《英語》四下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的教學中,教師講解完服裝類單詞后,可以給學生播放含有該類單詞的歌曲“What are you wearing?”。這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起到及時鞏固的作用,一舉兩得。
3.在課后拓展環節融入歌曲。
當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后,為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拓展訓練。比如:教學譯林版《英語》四下Unit 5 Seasons一課后,有教師播放歌曲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 并向學生提問“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 Why do you like it? ”,讓學生掌握季節詞匯以及相應季節活動的詞匯。對于難度適中的歌曲,教師可以在學生理解之后,讓學生進行改編練習。比如對于歌曲“What can you see?”,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根據所學的句型、詞匯對歌曲進行改編,從而創作一首新的帶有個人特色的歌曲。這樣可以將學生的英語學習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學生也會從中獲得成就感。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提取主題思想,完成學科育人目標,比如課文主題是關于感恩的,可以選擇以感恩為主題的歌曲在課尾進行升華,讓學生學會感恩;若課文主題是保護環境的,則可以借助與環保相關的歌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4.在復習鞏固環節融入歌曲。
不少教師認為期末復習課相對而言比較乏味,因為在復習課上,教師主要讓學生做涉及考試知識點的練習題,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語言知識。對此,小學生容易感到厭煩,產生消極情緒。此時,教師可以穿插播放歡快活潑的歌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歌曲融入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播放一段歌曲,讓學生填寫空格所缺單詞或者圈出聽到的內容,或者讓學生邊唱邊跳等。這些活動均可以讓學生在期末復習的氛圍中放松心情,產生興趣,也可以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
(作者單位:蘇州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