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后記的文體特點和賈平凹作品后記的整體概況為出發點,來分析研究賈平凹作品的創作動機及其審美思想。賈平凹作品后記在思想內容上具有對底層生命生存境遇的高度關注、慘痛歷史文化的深度反思、現代生態環保處境的深刻憂患等方面的審美內涵,外在形式上具有灑脫自然的文風、樸實厚重的語言魅力、率性而為的結構駕馭等審美特征,而這些內涵和特征構成了賈平凹作品后記的審美世界。
關鍵詞:賈平凹 作品 后記 審美
賈平凹是中國當代最勤奮最高產最具社會影響力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獨特深邃的思想內涵、文白兼具的語言魅力、多變詭異的創作視角在中國當代文壇成耀眼風景。賈平凹的長篇小說作品(以下簡稱作品)成為文壇和評論界高度關注的研究對象,難以計數的學術課題和研究論文以賈平凹其人其文的審美思想為切入點進行全面深入的剖析闡釋作家的審美世界,“賈平凹”現象在當代文壇幾十年自成風流。但少有研究者對賈平凹作品后記進行關注和研究。人們可能認為作品才是大餐,后記只不過是正餐后的“茶余”。其實,后記古已有之,后記更是長篇小說創作的生命之聲。從后記不僅可以看出作家創作這部作品的時代背景、創作動機、個性追求及宣泄的靈魂之音,還可以管窺一個作家的創作風格和審美理想。
一、后記在賈平凹作品中的地位
1.后記記何
后記是一種古已有之的文體,它主要適用于寫作完稿、圖書編就之后,便于讓讀者了解該書的編撰目的、成書過程、內容概要、思想內涵、藝術特色、作家遭遇、寫作經歷、創作心聲而寫的文字。古人認為后記即為“按題跋者,簡編之后語也”。后記一般都是抒懷寫意的有感而發的性情文字,語言風格和思想情感幾乎與散文無異,文人雅士、故交知己,為了互相酬和,批評欣賞,有意而作。
2.賈平凹作品后記概觀
賈平凹從20世紀80年代初發表《商州》一直到這個世紀初完成的《醬豆》,在近四十年的時間里,共創作完成十八部長篇小說。這種創作容量在中國文壇都是奇跡,在世界文壇也少有。我們不得不嘆服作家超群絕倫的文學才華和極度旺盛的創作生命力。在這十八部作品中,其中十五部寫有后記。這十五部從現在到過去依次是《醬豆》《暫坐》《極花》《老生》《帶燈》《古爐》《高興》《秦腔》《病相報告》《懷念狼》《高老莊》《土門》《白夜》《廢都》《妊娠》。十五篇后記,近二十萬字,文字至真至誠,內容至繁至豐,但經過剖析研究,可以歸納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對該作品創作緣起及過程的含蓄暗示。《廢都》是給作家帶來巨大爭議和聲譽的作品,作家在該作品后記中這樣寫:“一晃,我在城里已經住罷了二十年,但還未寫出過一部關于城的小說。”很明顯,這創作緣起由此而生。開始創作時,煩惱揪心的事不斷發生,后來又加上作者疾病纏身生病住院,為了逃避紛擾煩亂的親朋打擾,作者帶了紙筆到了銅川耀州區一個水庫旁邊的小房間完成了《廢都》的初稿。作者也自稱這是一部安妥自己靈魂的書?!栋滓埂穼τ谒拇窟B戲的含蓄引用,《土門》對于西安一個名叫土門的地方的引用等都是闡釋了該作品的創作緣起。還有為了給故鄉樹碑立傳而創作的《秦腔》,以及為了忘卻的紀念——“文化大革命”而創作的《古爐》等都能夠在該作品的后記中清晰地找到他的創作動機。其二,后記也鮮明地體現了作家本人對自己的反思和超越及其他。賈平凹創作的絕大多數作品都是農村題材,為超越過去,他創作了城市題材《廢都》。因深感中年危機而創作的《高老莊》,體現了由原來的華麗優美向蒼涼粗獷的轉變,也凸顯出作家對文字之外的精神追求和超越。還有在《懷念狼》中體現出來的作家創作的虛實觀:以實寫虛。賈平凹作品的后記繁豐復雜,虛實相融,每一篇都不是可以用單極思維去思考和欣賞,而且各有側重并與眾不同。總體上來看,賈平凹作品的后記是非常值得耐讀和玩味的上等文學佳作。
3.后記在賈平凹作品中的地位
賈平凹所有長篇小說都有“一餐不少”的后記,這些后記也成為其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后記文字靈動,感情至誠,真切感人地凸顯了作家創作這部作品的社會背景、時代深思、創作動機、原型來源、創作過程、篇章結構及審美思考。研讀這些后記,不僅有助于深刻全面地理解作品本身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而且有助于深刻闡釋賈平凹整體創作的審美追求和創作風格。后記是正文的延續,并與正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自有其審美價值和寫作目的。故而后記是深入賈平凹作品審美世界的一面窗口、一把鑰匙,是研究賈平凹其人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賈平凹作品后記的審美內涵
賈平凹是一位對現實生活非常敏感并熱衷于深度思考的作家,他在每部作品完成之后,都要在后記中傾訴對人生、社會、時代和個人命運的感悟和思考。這些后記都可以看作是對作品生命本身的一種延續和超越,是對社會眾生、人間百態、生命遭遇、情感體驗的一種深刻反思和自我總結。賈平凹作品取材于社會最底層的普羅眾生以及他們雞零狗碎中體現出來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掙扎和糾結痛苦。賈平凹作品自始至終貫穿著對社會最底層眾生的現實思考和生命追問。一般小說創作都要通過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來向讀者含蓄隱射作家的創作動機、生命體驗與歲月感悟,這個過程相對曲折漫長,而且不被讀者隨意猜測妄斷誤讀,才能達到作家創作的初衷,真正進入作家創作的審美世界。與這種曲折隱晦的含蓄表達相比,對于賈平凹的作品,其后記直接體現了他的審美內涵與審美世界,創作個性和審美追求最直觀的體現在他的作品后記中。在賈平凹作品的后記中,或隱或顯地向讀者表達了自己的創作個性和審美追求,清晰真切地向讀者表達了創作這部作品的寫作初衷和成書過程以及相關審美思考。賈平凹作品后記還凸顯了底層社會命運、人生本真價值、人性善惡抉擇等審美內涵,筆者主要從賈平凹作品體現出來的對生命生存境遇的高度關注,對慘痛歷史的深度反思,對現代生態環保處境的深度憂患等方面來分析作家作品后記的審美內涵。
1.對生命生存境遇的高度關注
生命境遇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外延非常廣闊的概念,它主要是指個體在紛繁復雜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中的遭遇和感受,也包含了對自我和他人生存現狀以及未來命運的憂患和追問。賈平凹是一位富有深刻良知的高度關注現實和生存境遇的作家。在《懷念狼》后記中,他關注的是當今社會動物的生存境遇。在《高興》后記中,他關注的是中國20世紀八九十年代城市社會最底層窮苦百姓撿破爛農民的酸甜苦辣悲欣交集的生存境遇。在《極花》后記中,他關注的是偏僻農村被拐賣的可憐女人無助無奈生活的悲慘遭遇。在《高老莊》后記中他曾說:“我的情結始終在現當代。我的出身和我生存的環境決定了我的平民地位和寫作的民間視角,關懷和憂患時下的中國是我的天職?!辟Z平凹的出生及成長境遇決定了他創作的平民視角和自然視角。作家出生于陜西商洛的棣華村,在他很小的時候,作為小學教師的父親就被開除公職,自己也淪為“可教子女”。母親是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經常在農村任勞任怨辛辛苦苦干農活掙工分。作者在很小的時候就飽受白眼歧視,看透社會世態炎涼。海明威曾說過一個作家不幸的童年是一個人成為作家的最好條件。農民出身的賈平凹深諳農民生存生活的酸甜苦辣個中滋味,作家非常熟悉和擅長寫作自己出生成長的土地——商州。當然,賈平凹關注的不僅是給他創作生命的商州土地,而是整個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艱辛生存的勞苦百姓。作家以巨大的熱情、真誠和耐心乃至生命關注著社會底層的這一特殊的卑微群體,書寫著他們充滿酸甜苦辣五味雜陳的人生百態。
需要指出的是,賈平凹創作對社會卑微群體的關注并非僅僅是虛構想象天馬行空般的藝術創造,而是身體力行切身切地去體驗、感受、思考和追問。在《高興》后記中,我們知道作家創作的原型就是自己的鄉黨——以撿破爛為生的劉書禎。為了寫作這部小說,作者親自深入西安大街小巷的撿破爛群體,觀察體驗感受他們的顛沛流離恓惶度日的務工生活,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起居和生存現狀。作家還多次和好友一起前往這一特殊群體全面深入體驗思考他們的謀生之道和打工經歷,作家甚至靠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幫助一個撿破爛的要回了交警大隊查扣的架子車。正是這種放下身段與這一群體的近距離接觸,才使得作家搜集了大量鮮活生動的充滿生命質感的原始素材,才得以真實生動地再現了中國當代社會進城務工人員卑微辛酸的生存境遇和生命狀態。
2.對故鄉既往的美好依戀和故鄉命運的憂患哀傷
賈平凹是典型的鄉土作家,盡管他在故鄉陜南棣華村只生活了十九年,但是他對故鄉的依戀和熱愛歷久彌深。他經常說自己在城里生活了三四十年,在城里上學、工作、讀書、寫作,但他的情感和情緒的根深深扎根于故鄉那片古老美好的土地。長篇小說《秦腔》后記是最能體現作家故鄉情結的至美文字,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故鄉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民情風俗、逸聞軼事,以及自己從小到大在那里成長留下的充滿美好回憶和辛酸往事的苦樂年華。作者在這里學會了識文斷字啟蒙了思想,一直到十九歲離開故鄉去西安上學讀書。這段文字的質樸委婉、溫馨古雅與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沈從文的《湘行散記》的深摯美好、韻味悠長有同出一轍扣人心弦的感人力量。
作者在西安城里工作和創作的幾十年,總要定期不定期地回故鄉看看,但是發現故鄉已不是過去的那個故鄉了,充滿了深深的失落、憂患和哀傷。土地承包了,糧食夠吃了,田間地頭放著旱煙袋和收音機,收音機里震天吼的是秦腔。那是鄉親們最快活的時光。但是隨著20世紀90年代城鎮化的滾滾浪潮,故鄉的衰敗和農村命運的岌危深深震撼著作者的心。面對此情此景,作者無比哀傷。作者寫道:“我決心以這本書為故鄉樹起一塊牌子。當我雄心勃勃在2003年的春天動筆之前,我奠祭了棣花街上近十年二十年的亡人,也為棣花街上未亡的人把一杯酒灑在地上,從此我書房當庭擺放的那一個巨大的漢罐里,日日燃香,香煙裊裊,如一根線端端沖上屋頂。我的寫作充滿了矛盾和痛苦?!薄艾F在我為故鄉寫這本書,卻是為了忘卻的回憶。”縱觀作者十幾本長篇小說,作品深處的思想場域都充滿了對故鄉的寄托和瞭望。作者的創作始終沒有離開那個叫做棣華街的故鄉,那里有著作者悲欣交集的苦樂年華,有著作者遠去的不堪回首的故鄉,那片魂牽夢縈的故土一直在遠方召喚他,讓他為了忘卻的記憶寫出一部部痛徹肺腑的鄉土作品。
3.對現代生態環保處境的深深憂患
現代生態環保觀念是一個超越傳統理念的完美與和諧,而進入詩意棲居的思想觀念。它關注的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存的審美理想。這種生態環保觀念的產生與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當然也與文學觀念的演變與助推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中國當代不少作家很早就開始關注因經濟發展而帶來的生態環保惡化的社會現狀,他們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對這種趨勢表示了深深的擔憂。當代著名女作家遲子建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展現的鄂溫克人為了回望鄉土和詩意棲居的生活和遷徙,展現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現代詩意棲居與古老傳統部落之間的糾結沖突,寄寓了作者祈愿生態美好、生活安定、和諧發展的理想愿望。此外還有老湖的《老家植物志》、滿都麥的《人與狼》、姜戎的《狼圖騰》等。作為一個對當代社會現狀有著強烈憂患意識的杰出作家,賈平凹也深刻地認識到在現代城市文明不斷推進的過程中,現代文明給我們棲居的鄉土家園帶來的巨大破壞和深深傷害。在《懷念狼》中,表面敘寫的是一個想保護狼卻結果滅絕狼的奇幻怪誕的傳奇故事,小說的內里卻表達的是人類的家園將何去何從,人類的精神寄托將走向何方的哲學命題。后記《六棵樹》一文是最能體現賈平凹鄉土情結和生態反思的后記作品。作家對故鄉那四十棵樹因修路而不斷移栽砍伐死去感到痛惜,人類為了無休止地索取物質利益,而不斷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路修通了,樹卻死了。賈平凹通過寫樹,暗示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與宿命。村里的禿子吊死在皂角樹上,癢癢樹移栽到城里死了,永娃也離開了這個世界。隨著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故鄉人失去了歸宿?!读脴洹肪拺压枢l曾經存在的鄉土圖騰和美好記憶。它向我們暗示人類如果不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和行動,來制止這種破壞自然生態的行為,在不遠的將來將承擔咎由自取的后果。
三、賈平凹作品后記的審美特征
后記屬于散文的范疇,但與散文不同的是,后記與小說正文血肉貫通不可分割,而散文總是獨立成篇,二者審美內涵和特征卻是高度的一致。賈平凹是文壇公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以語言樸素自然思想內斂雋永且質優量大蜚聲文壇。散文是語言藝術的精品,散文是最能體現作家語言功力的藝術樣式。作為散文范疇的后記,既能體現作家內在的創作個性和思想內涵,又能展露作家外在的藝術追求和審美特征。研究賈平凹作品的后記,對于深入玩味品鑒作家的整體創作風貌和審美特征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1.灑脫自然的文風
賈平凹將作品后記是當散文來寫的,所以后記延續了作家散文一貫的灑脫文風。賈平凹的散文是典型的大散文,具有形式不受限制不拘一格,形散情真揮灑自如的特征,鮮明體現了作家倡導的散文要有生活實感、境界要闊大、題材要開闊的大散文觀。賈平凹的后記作品,不受小說正文的謀局布篇和思想內容的相關限制,所寫內容、所吐露的情感甚至字數多少、篇幅長短隨性而為,完全因作家的性情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所指而定?!陡吲d》的后記有兩篇,上萬字,是十幾篇后記里面最長的?!肚厍弧返暮笥洷M管只有一篇,但是也有九千多字?!锻灵T》的后記較短。字數篇幅只是外在,完全率意隨性?!陡吲d》后記一寫作者與劉高興的前程往事,后記二寫故鄉的漸漸死去的六棵樹?!肚厍弧泛笥浹笱鬄懽约旱墓枢l棣華街的風土人情、逸聞趣事。《極花》后記寫的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個婦女被拐賣的真實事件。顯然作家的后記寫作內容豐富多樣,沒有統一規范,形式也豐富多樣富于變化。就語言而言,在筆者看來,賈平凹的文學語言是當代作家里面最具內涵和神韻的,即便放到整個文學史,作家的語言也是為數不多的極具審美價值的天才語言。賈平凹的文學語言文白夾雜、自然樸素、內涵豐富、個性獨特、伸縮自如,甚至明顯帶有靈動含蓄樸素詼諧的陜西方言特點。這種語言極具漢文化的神韻和美感。在后記寫作中,作家延續了這種語言風格,伴同豐富真實的故鄉經歷和至真至誠的故鄉情結以及隨意隨性灑脫自然的創作靈感,使得這些后記作品成為作家文學創作中不可多得的文學臻品,讓人玩味不絕,不厭百回讀。有些時候,筆者甚至認為賈平凹的后記作品是當代作家作品里面寫的最樸素最真誠最靈動最感人最值得玩味的散文佳作。
2.樸實厚重的語言魅力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作家運用語言的能力是一個作家成熟的重要標志。初學寫作的時候,總是追求語言華麗的辭藻、多樣的修辭、優美的文風,當寫作越來越成熟老練的時候就總是向樸素自然靠近。賈平凹早年的寫作明顯流露出向沈從文、孫犁等作家有意模仿的痕跡,顯得清麗淡雅優美雅致,到后來隨著生活閱歷的不斷增長和寫作體驗的不斷加深,寫作語言越來越直白樸素,甚至日臻口語化。從作家作品的十幾篇后記來看,語言表意精準貼切,樸實流暢,日臻化境。作家的語言才華得到充分的體現。在中國當代文壇,賈平凹是極為善變靈活靈動使用文學語言的天才作家,是典型的自然之子?!肚厍弧返暮笥?,作者首先以開闊的胸懷介紹故鄉在陜南的地理位置,然后如數家珍地介紹這里的人文歷史和逸聞趣事,崎嶇悠長的官路,絡繹不絕的騾馬幫,代代相傳的闖王拳法,還有姓李的老頭、生活中街的冬生……最后意猶未盡備感傷懷地回到現實深感故鄉凋敝遠去,流露出深深的傷感和無奈。在悠悠的敘寫中,樸實流暢的字里行間滲入濃濃傷感的故鄉記憶和情節,顯得自然真摯,憂傷感人,整個文風毫無虛飾做作賣弄之感。真正具有大師氣度的作家,在歷經漫長的精神流浪和苦苦追尋自己風格語言的節奏和感覺找到自己的審美世界后,總是道法自然返璞歸真,成為真正的自然之子。走進文學長河,幾乎鮮有以華麗奢靡的語言作品永存千古的。賈平凹不止一次地認為好的語言與作家自己的個性氣質相關,不在于花里胡哨的修辭修飾,而是能夠準確貼切簡單樸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調,這樣的語言是最富感染力的。文學語言是寄托作家思想內涵情感經歷的載體,返璞歸真是它的最終歸宿。此外,賈平凹還在作品正文及其后記中恰當貼切地使用了一些方言俗語本地土話,更凸顯出作家文學語言樸實自然的地域特色。
3.率性而為的結構駕馭
賈平凹的文學創作一直追求那種清風明月渾然天成道法自然的審美效果,作者也多次強調要拆掉那種有意為之的文學結構,讓寫作回歸現實生活本身。但稍加注意不難發現作家的文學結構很多時候還是有意而為之的,只不過比其他作家作品顯得巧妙自然不露痕跡。譬如作家的很多小說都是以小人物生活情景化來開頭或結尾。《秦腔》開篇第一句話“要我說,我最喜歡的女人還是白雪”,自然引出清風街瘋子引生喜歡美女白雪的生活情景,當然這樣也是一個巧妙的懸念?!豆艩t》開篇第一句話“狗尿苔怎么也不明白,他只是爬上柜蓋要去墻上聞氣味,木橛子上的油瓶竟然掉了”,以一個極為常見的生活細節引領讀者進入了那個遙遠時代的古爐村以及村民們的雞零狗碎的生活現狀。賈平凹長篇小說的開篇平淡自然,情節推進也遲緩延宕,但是結尾大多以主人公出乎意料的結局或大型武斗后的寥落收場。《廢都》的結尾是莊之蝶精神坍塌流浪街頭不知所終,《秦腔》的結尾是夏風死去白雪難產離婚,《古爐》的結尾是紅大刀與榔頭對的大打出手,《高老莊》的結尾是高老莊人和地板廠職工之間的打斗,還有《極花》的結尾中派出所前往偏僻山村解救被拐賣婦女時與當地村民的撕拉硬扯互有打斗等等。但賈平凹作品的后記與這些長篇小說的正文或結尾相比,完全是隨意隨性的自然之作,盡管都有著明顯化的線性敘事的痕跡,但絕無明顯的有意而為之的程式化模式化的生拉硬扯的矯揉造作之感,體現出渾然天成的駕馭結構的大家風范。
后記寫作明顯帶有個人化私密寫作的特點和風格,后記都是以第一人稱寫作家的生活境遇、成長經歷、生命感悟、歲月浪花、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家長里短,不一而足,或悲或喜,或長或短,或歌或哭,或虛或實,常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全憑意趣興致,沒有定法限制,結構上如行云流水,隨意自然,清風明月,花開花落,云卷云舒,渾然天成?!肚厍弧泛笥泴懙氖枪枢l棣華街的地理風貌、民俗風情、歷史逸聞、民間趣事,以及作者在這里生活了十九年的辛酸往事和所思所感,從過去到現在,從死者到生者,從老人到年輕人,從出生到離開,字里行間止不住的哀傷幽怨感嘆熟人親朋的一個個離去,村子的一天天凋敝破敗,故鄉在記憶中也一天天消逝。洋洋灑灑揮灑自如的語言文字和行文結構完全隨作者的意趣情緒靈活多變蜿蜒向前。《高興》的后記,純粹用口語化和日?;臄⑹觯蜃x者交代三年前和“劉高興”的初次見面到作者和朋友一起去見西安城里撿破爛的劉高興,這篇后記沒有任何華麗辭藻的修辭修飾,結構上也沒有任何處心積慮的設計和安排,但是讀起來酣暢淋漓,非常舒服?!陡吲d》的第二篇后記《六棵樹》內容與小說故事正文沒有任何的關聯,但都寄托了故鄉人正在老去,故鄉土地上的萬物正在寥落,對故鄉的情結日益沉重,在主題上是異曲同工妙指一處。賈平凹作品的后記結構率性而為靈活多變突破了傳統后記的寫作規則和定勢,以流血流淚的靈魂文字書寫自己的生命經歷歲月感悟和宇宙蒼生,在冥冥之中與讀者心靈相通真情相融,這應該算是對后記文體的一種創新和超越吧。
四、結語
賈平凹是赤誠之子、自然之子、平民之子,賈平凹作品后記在立足鄉土家園的生命眾生、歷史悲歌和時代詠嘆的同時,以社會最底層的平民視角,樸實自然地傳達著自己的生命遭遇和歲月感悟,并以不斷超越自己的決心和魄力,以探索創新的思維向文學創作的審美世界大膽嘗試且不斷超越,并讓自己的文學創作體現出與眾不同的厚重且深邃的審美內涵和特征。后記是走進賈平凹作品審美世界的一面窗戶一把鑰匙,它是讀者和作者心靈相契的文字和聲音,也是研究賈平凹其人其文最原始最重要的參考資料。
賈平凹的作品后記也深深凝聚著對生他養他的土地和人民的深情和大愛,作家也深切地關注著中國現實和不同時代人民的命運以及中國文學發展的方向。中西融合協同發展是民族文學發展的必然,創作出立足中國本土民族特色并具有世界視野的文學作品是每一個中國作家面對的文學挑戰和理想追求。要實現這樣的宏愿,筆者認為中國作家的文學創作就要在表現形式上具有中華文化的魂魄和神韻,作品的審美境界要有世界的氣度和容量,堅持中華文化的品相,寫出中國的味道和氣派。賈平凹的文學創作無疑做到了這一點。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充分肯定賈平凹作品后記豐富深厚的審美思想的同時,當然清楚地知道奠定賈平凹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地位的是他的一部部極具分量和時代感的長篇小說。后記只是這些小說作品的延續和補充。長篇小說是真正考量一個作家氣度、容量、耐力、決心、才情、語言、思想、經驗、創新、超越的大工程。賈平凹在其十八部長篇小說創作中,進行了大膽有益的探索和超越,以中國古老傳統的表達方式及思維與西方現代派的創作技巧交相融合,使得賈平凹在現當代作家中成為最叛逆最獨特最高產最成功最受世人矚目的作家。后記與正文互相映襯,后記也是正文審美思想的完善和暗示。我們在研究賈平凹長篇小說的審美思想的同時,也可以在后記中豐富和完善作品本身的思想內涵。后記的存在,使得小說本身顯得更為完整和豐厚,也更有利于讀者完整深刻地去了解賈平凹作品的審美世界。
毀譽參半、頗具爭議的賈平凹作品的審美世界,當然不是完美至善的,至于他在文學史上最終會有什么樣的地位,歷史會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馬涵一.賈平凹長篇小說序跋研究[D].渤海大學, 2013:6.
[2] 賈平凹.廢都[M].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2010:429.
[3] 賈平凹. 懷念狼[M].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2010:198.
[4] 賈平凹. 高老莊[M].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2010:317.
[5] 劉同兵. 論賈平凹小說創作的生命意識[D]. 山東大學,2008:1.
[6] 賈平凹.帶燈[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361.
[7] 賈平凹.秦腔[M].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2010:001.
[8] 賈平凹. 古爐[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0:3.
作 者: 安學珍,銅仁職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藝理論、文學創作論等。
編 輯: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