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剛
[摘 要]中學時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初中生在學校的學習成長是生活的重要部分,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有著自己的想法。學校除了培育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素養,使學生能健康成長。
[關鍵詞]良好習慣;小組合作;關注學生
重視和加強人文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現在的中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得到較多的寵愛,行為習慣多以自我為中心,在集體生活中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狀況。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學校教育的滲透作用也是很大的,要明確中學生除了要具備科學文化知識,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質。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一、在合作學習中培養良好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習新課的時候,在探討問題時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在物理實驗活動中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更加有效。學生都很喜歡實驗課,因為實驗課不僅學習氛圍輕松,而且能自己動手體驗實踐,還有的學生在實驗課中做得又快又好,從而獲得充分的成就感。在學習《電流和電路》時,有一個關于“通路、斷路和短路”的小實驗,每個小組長負責安排本組的分工,每個小組都躍躍欲試,都期待通過自己的操作看到有趣的現象。當大家都準備充分后,學生分工明確,組裝連接電路,各個小組活動得熱火朝天,有的小組燈泡很快就亮了,通過再次連接導線的位置,改變小燈泡的明暗程度,一個小燈泡熄滅了,而另一個更亮了,學生都很興奮,臉上展現出勝利的喜悅。有的小組小燈泡沒有發光,小組同學一起動手查找出原因,重新操作后,實驗成功了。這只是合作學習中一個小小的例子,合作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學生為了解決問題或克服困難,都認真思考。通過學生的講解與互動,體現出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看到學生的不同特點,以及學生對待問題各自不同的解讀。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狀態,有一些問題可以放手交給他們,讓講課的是自己的同學,回答的也是自己的同學,發生爭論、辯解的還是自己的同學,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和熟悉的交流方式進行學習與探究。對于后進生,如果他們對實驗特別感興趣,可以引導他們開展一些實驗,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可以給他們設計一些教材中沒有的實驗,再讓他們試著解釋原理,慢慢培養他們的興趣。對待學生,要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有效的引導,告訴學生用自己的努力可以使班級變得更好,讓學生發揮出他們的熱情,從而營造更好的班集體。
二、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狀態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還應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態。在一次物理考試中,平時物理成績較好的一名學生沒有考好,他的眼神表現出失落和懈怠,從而影響了接下來的學習。我及時與他談心,幫助他調整心態。還有一些學生由于青春期的困擾,從而無法安心學習,教師一定要找到恰當的方法,通過組織活動或聊天等,打開學生的心結,多考慮學生的感受,多理解和關愛他們,讓他們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教他們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導學生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三、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但經常是多面性的,對待不同人的差別很大。這是什么因素導致的呢?分析原因,是由于每一名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也不同。現在的農村中學生,有些家族是單親的,或是離異的,這對于他們的身心有著很多不良的影響;還有一些是獨生子女,得到較多的寵愛,自我優越感很高;還有一些父母能夠對孩子進行較好的教育。分析對學習有懈怠心理的學生:一種是本身學習動力不足,自身和家長都不夠重視;另一種是學生情緒化嚴重,心情好就認真學習,狀態不好就隨心所欲,在學習方面嚴重放縱自己。我通常在班會上或是課余能夠利用的時間里,向學生滲透思想教育。在學習有關電壓的內容時,教材上有這樣一組圖片:橙子、西紅柿、火龍果分別插上導線,連成電路,竟然可以發電,能點亮一排發光二極管。我又告訴學生,水果除了可以吃,在這里就成了提供電力的裝置,同一個物品在不同的環境中有著不同的作用,還可能有更多用途,千萬不能小看它,我們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也要真誠相待,不要用有色眼鏡看人,希望我們周圍的環境都是美好的、積極的。學生都能理解我要表達的內容,也知道我的教導都是對他們成長有利的,他們都能夠欣然接受。通過課堂上的互動,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知道要努力學習才能夠有更多的發展空間,為人生的發展積蓄力量。
四、鞏固知識培養良好學習心態
學習是一個不斷強化的過程,“溫故而知新”是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也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只有對學過的知識掌握了,才能對新知識有更好的理解,才能使知識有效銜接,使學習變得更加有序和有效。對于鞏固知識的方法,我不斷思索并進行實踐。復習《壓強》時,常規方法就是提問:什么是壓強?壓強有幾種?公式是什么?有哪些影響因素?對于這種方式,有些學生沒有回答的興趣,這樣的狀況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呢?提問的方法要靈活多樣,同樣是復習《壓強》,可以這樣設計:一名學生自主選擇問題,對其他同學進行提問,想要提問的學生有了熱情,躍躍欲試,好像自己提出的問題能夠把其他學生難住,自己才感到驕傲。問題有常規的,也有趣味性十足的,問題生動活潑,學習氣氛也變得輕松。學生之間的提問與教師課堂上的引導有很大不同,能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有學習動力的學生總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把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整理,還能有效促使平時不太愛提問的學生也積極參與,找到屬于自己的機會。有的學生與眾不同,提出的問題雖然不是重點,但是卻是細節性知識,引起大家的好奇。對回答有不同意見時,其他同學隨時可以提出質疑,進行討論,有需要的時候,還會查找教材或學習資料,從而解決問題,找到正確的答案。動作快的學生獲得答案后,會大聲朗讀出來,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通過查找,學生更熟悉教材了,學生深刻理解了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只為了答對一道題,更要注重學習方法,只要用心,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不斷有更多更大的收獲。
五、通過實驗注重細節培養
通過觀察細節,可以知道學生的行為習慣是怎樣的。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要通過一些細節加以引導,這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就能夠體現。凸透鏡成像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在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要不斷改變蠟燭、凸透鏡、光屏之間的距離。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焦點、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二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的范圍內,分別出現大小不同的像,實虛不同的像,這就要求學生要認真操作,找到準確的位置和距離,才能觀察到期望的結果。當然,也會由于學生的動手實驗心切,忽略了一些細節,使實驗出現偏差,這時,可以發動其他同學一起找出問題,改進操作,從而出現期待的結果。通過實驗告訴學生不論做什么事都應該認真,要細心,這樣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還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六、用真誠鼓勵觸動學生的心靈
大道理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同,效果不夠理想,而通過給學生講故事的方式,容易走進他們的心靈。我曾經和學生分享了這樣的故事:父親給三個孩子出了同樣的問題,怎樣使菜園里沒有雜草?大兒子說:“天天進行除草。”二兒子說:“可以打除草藥。”聰明的小兒子說:“只要種滿莊稼,就不會有雜草了。”之后問學生贊同誰的觀點,站在不同角度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從而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這樣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效果。人都有優勢和不足,要展現積極的方面,充分發揮個人優勢,而那些劣勢會被優勢的光環所覆蓋。故事的影響力要用到課堂學習中,有的學生認真聽課,而有的學生不專心。對于那些頑皮的學生,我會心平氣和地對其說:“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老師愿意看到你身上的優點;每個人也都會犯錯誤,只要能認識并及時改正,就是好樣的!”大多數學生都認同我的觀點,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學生都是十幾歲的少年,教師只有真誠地和他們交流溝通,循序漸進地關心幫助他們,他們都會有所進步。
現實生活中的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的發展,教師要用一言一行和所掌握的知識來引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關注學生的成長,了解學生的心靈,關心他們的所思所想,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引導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中不斷進步,使他們在中學階段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08).
[2]李鎮西.愛心與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9,(03).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