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琴
摘 要:在高中階段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科學開發校本課程是開展閱讀教學的重要基礎,是其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師必須對其教學過程進行深入分析,確保能夠更為科學地開發校本課程,保障學生閱讀素養,實現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文章綜合探究高中英語教學中開發校本課程的具體策略,分別從材料選擇、材料處理、課程范圍、實施過程、閱讀技能和教師素養六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校本課程;開發
一、 引言
在開展高中英語教學時,閱讀是其極其重要的一項內容,教師需要對其加強重視,科學開發校本課程,確保課程內容能夠高度滿足學生成長需求,保證學生能夠更為高效地參與閱讀教學,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的有效提升,進而強化整體教學效果,為了進一步明確高中英語教師如何更為科學地開發校本課程,特此進行本次研究工作,希望英語教師能夠更為高效地開展閱讀教學。
二、 科學選擇材料
通常情況下,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時,學生學習興趣是其相關工作的主要依據。與此同時,學生的接受程度和認同度是順利開展校本課程的重要基礎,因此,學校在具體選擇校本課程資料時,需要確保材料的思想性、科學性、發展性、趣味性、開放性和靈活性。首先就材料類型而言,校本資料必須涵蓋廣告文體類、書信類、歷史類、民族類、藝術類、體育類、時事類、經濟類、社會類、文學類和科普類等各種常見類別,就難易程度而言,需要確保材料中句式和詞匯量的復雜程度,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同時需要由簡及難地編排校本課程材料,確保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進行梯度訓練。就內容而言,閱讀材料還需要有效聯系課本知識,確保學生在課堂學習獲得到的相關技能和知識能夠在校本課程中進行有效實踐,同時還可以利用校本課程中學到的相關技能和知識,對課本知識進行有效補充和科學強化。就材料形式而言,不僅需要選擇使用傳統文本材料,同時還需要結合使用歌曲、電影、錄像、錄音、演講以及廣播節目等各項材料。
三、 優化材料處理
對教師而言,編排設置校本資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教師需要對其閱讀材料進行科學選擇,在開展具體工作時,不僅需要對教育教學相關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同時,教師還需要了解現代社會,拓展學科視野,確保能夠積累更為豐富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和其他教師進行團結協作,確保可以對各種問題及其現象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進而進行科學判斷,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實踐活動檢驗教學思路,確保其正確性,該種方式的有效落實,才可以確保對校本課程進行更為有效的開發。總之,在處理教材時,泛讀和精讀是其最為常見的兩種方式,雖然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于強化學生閱讀能力,但是教師在處理材料和設置活動時,還需要注意學習策略,情感態度,語言知識,語言技能以及交際意識,確保能夠高度滿足教學目標。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法理解,語感培養,詞匯補充,技巧訓練和閱讀速度等方面訓練時,還需要合理融入影視或廣播等材料,進行口語表達和聽力理解的合理添加。就處理方式而言,教師還可以針對閱讀材料設置任務型閱讀題,趣味題,討論題,問答題,連線題,填空題和選擇題,對于具有較強語言能力的班級,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之后對相關題型進行自主設計,這種方式的有效落實,可以實現學生解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強化學生逆向思維,確保學生可以更為深刻地理解題干。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材料大意進行復述,分析材料中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寫出讀后感,或者針對某一論題發表個人觀點,該種方式的有效落實,可以實現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和口語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四、 拓展課程范圍
通常情況下,在高中階段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確保課外閱讀量的詞匯量達到36萬以上,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校本課程開發時,需要根據學生的詞匯量和英語閱讀能力,適當擴充教材內容,可以進行網絡文章資源和英文原著閱讀的合理增加,確保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學生在具體閱讀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其原著簡介進行閱讀,同時還需要分析人物性格,與此同時,對于部分內容,教師還可以進行歌曲或影視資料的科學應用,教師在實施具體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對經典對白進行對話模擬,該種方式的有效拓展,可以實現學生詞匯量的有效擴充,確保學生對英美文化具有更為深刻的了解。例如,教師在具體開發校本課程時,可以選擇使用“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相關內容,然后將其設置在語言文化部分。在具體進行校本教材編輯時,教師首先需要對其閱讀材料進行深入分析,明確學生對西方國家文化的了解程度,然后有效擴展其他國家的傳統節日,對西方國家傳統節日進行深入分析,在教學節日時,教師還需要補充講解文章中的新單詞,閱讀校本課程的科學設置,能夠實現學生視野的有效拓展,確保學生更為深刻地學習語言基礎,實現學生詞匯量的合理豐富,使其對英國文化具有更為深刻的認識,進而實現學生文化素養的有效增強。
五、 改進實施過程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具體實施校本課程教學時,同時涉及學生、教師和學校三個方面。首先,學校在實施校本課程教學時,領導部門需要對其加強監督和科學指導,同時在課程資源,財力以及人力方面為教師提供保證。與此同時,學校還需要科學設計課時安排,確保能夠同時兼顧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避免校本課程和國家課程之間產生沖突,進而確保更為有效地實施校本課程教學。教師在具體編寫校本課程時,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部分,因此,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還需要對學生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完善上課前準備工作,對其教學課程進行合理安排,在具體實施教學活動時,需要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對其預定課程進行及時調整,確保能夠對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引導,實現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除此之外,學生在具體參與課堂學習時,需要確保積極參與,同時還需要保證時刻思考,適時反饋,只有確保三方之間有機結合,才能確保更為有效地實施校本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