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摘 要:在眾多的高中學科中,歷史學科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學科。高中歷史教師應把核心素養理念滲透到教學工作中,大膽摒棄原有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對高中歷史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從側面提升學生的歷史價值觀,還可以從不同角度開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從源頭上提升高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推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工作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高中教學工作的落實過程中,高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培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歷史學科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主要是為了傳授給學生歷史知識,新課程改革模式下,高中歷史知識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重視培養并提升高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水平,為此,教師應把核心素養理念融入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科學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該文主要從不同角度論述了核心素養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從根本上提升高中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力,從而推動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創建。
一、 結合實際科學創建教學規劃
高中歷史教學具有較為顯著的特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重視培養高中生的歷史價值觀,還要指導學生全面掌握課堂所學歷史知識,按照時間和空間順序把所學知識合理歸納總結,從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分析相關歷史時間,有利于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學歷史知識,有助于高中生全面了解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及其帶來的影響。基于此,高中歷史教師需把核心素養理念融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把核心素養融入前期的教學規劃過程中,還要把核心素養融入教學模式的革新中,最終為了提升學生的歷史知識掌握和運用水平做貢獻。通過調查了解高中歷史教學規劃設計工作看出,高中歷史教師需不斷革新自己的思想觀念,大膽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革新教學方法,把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借助一些圖片、歷史資料、視頻等把歷史知識歸納總結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加客觀、公正地看待歷史事件。
比如,高中歷史的“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相關知識教學工作落實中,歷史教師需大膽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盡量不要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把20世紀以來的我國重大思想理論制作成相應的思維導圖,不斷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歷史教師還可以深入研究分析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然后結合教學需求創建針對性的思維導圖,制定相應的教學規劃方案,從而讓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掌握這一時間段內我國的重大歷史事件。教師還可以從時間、空間的視角下指導學生創建相應的歷史事件軸點,借助這種方式能夠增強學生對不同時期歷史事件的記憶和理解,還能更加深入地分析相關歷史事件帶來的影響,有助于高中生養成科學的歷史價值觀念。
二、 借助問題驅動法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歷史教學方案的革新工作落實離不開教師自身教學理念的轉變,為了進一步加強高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教師應不斷革新歷史教學設計規劃方案,還要把其與實際問題結合在一起,從而提升教學設計規劃的實用性。高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培養和提升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教師和學生長期的堅持才能實現。基于此,教師需采用問題驅動法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采用互相溝通交流的方法指導高中生積極思考問題,找到解決辦法,還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事件的研究分析活動中,深入了解歷史事件帶來的影響和意義。
比如,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鴉片戰爭”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提前對這一歷史事件進行深入調查了解,并制定科學的教學規劃,從側面推演出林則徐禁煙的歷史事件,從而讓學生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鴉片戰爭的影響及其歷史意義。此外,要想培養并提升高中生的思考能力,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鴉片戰爭的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解答。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造成我國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或者讓學生思考造成我國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影響因素。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之后,我國不同階層的人們就逐漸開始奮力抵抗外國侵略人員,然而現實并不理想,我國屢屢戰敗,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造成戰爭失敗的原因。教師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些問題,并認真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對相關歷史事件的探究潛能,通過相關歷史事件的比較、價值觀的思考以及政權問題等角度來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加深學生對鴉片戰爭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拓展歷史事件的相關背景事件,挖掘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潛能,從而鍛煉并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引入問題式的教學模式能夠推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工作的發展,還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實現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工作的長遠發展。
三、 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為中心開展相關教學活動
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其中包含學生的歷史觀念理解和掌握、相關歷史資料的實踐證明等,學生綜合技能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科學指導和引領,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創建相關的教學活動,從而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歷史實踐能力。不僅如此,高中生正處在創造能力和行動力較高的階段,教師以歷史文化核心為主展開相關的歷史理論實踐教學活動,能有效指導學生主動查找相關歷史資料,并深化學生的歷史文化情感,讓學生深入了解歷史文化核心素養的意義,并借助高中歷史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其核心素養水平,為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工作的落實奠定基礎。
比如,在端午節,歷史教師通過舉辦包粽子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既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包粽子的步驟,還能讓學生從側面了解端午節和粽子的來歷,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歷史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還可以引出屈原的經歷,并讓學生了解、積累屈原的作品,由此來增加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養水平。
四、 充分發揮教學案例的作用提升歷史核心素養
通過實踐教學案例能夠培養并提升高中生的思考能力,還能激發高中生的探究潛能,不斷優化學生的歷史認知模式。要想更好地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需充分發揮教學案例的作用,創建針對性的教學情境。通過調查不難發現,現在的不少影視作品都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與真實事件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不利于高中生歷史思維模式的創建。因此,教師需要查找相關歷史案例,并把其運用到教學工作中,有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所學歷史知識,公正、客觀地評價歷史事件。歷史案例的運用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觀看相關案例和影視作品,例如在某影視作品中,孝莊太后說出了一句“我是孝莊太后”,教師可以暫停,并讓學生思考這句話說得對不對,為什么?從而引出,孝莊太后是其去世之后的謚號,其生前是不知道自己的謚號的,所以是錯誤的。借助相關影視作品和實際案例的價值,可以有效刺激高中生的感官,還能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相關影視作品,并從中找出與歷史不符合的地方,從而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