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雪雯
摘 要:文章立足于初中歷史教育實踐,從概念界定及其有效策略兩個方面入手,針對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初中歷史教學這一主題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討。旨在于順應核心素養教育趨勢的同時,讓學生既能學到歷史知識,又能提升歷史素養與能力,收獲更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概念;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其意義與價值。也正因為如此,眾多與教育有關的先進理念走進了大眾的視野范圍,使得現代素質教育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態。在眾多的科學教育觀點之中,核心素養的概念一經提出便得到了教育工作者們的高度關注與重視,也致力于學科教育實踐進行核心素養培養與構建的嘗試。身為一名初中歷史學科教師,筆者自然也不例外。在自身的歷史教育實踐中,筆者便有意識地以核心素養的先進教育體系為指導打造高效的歷史課堂,收獲頗豐。以下,筆者僅結合個人教育感悟及其啟示針對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發表個人的淺顯看法。
一、 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概念界定
首先,筆者將對初中歷史核心素養進行概念上的界定,這是文章研究與探討的重要理論基礎。
(一)核心素養
歷時多年,由近百名研究人員組成的核心素養研究課題于2016年9月向社會各界公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將核心素養界定為能支撐學生長遠性進步與發展的基本素養與關鍵能力。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具體又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這一龐大的核心素養體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學生長遠性的進步與發展。
(二)初中歷史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無數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中抓準時機進行熏陶與教育的。不同的學科具備不同的學科特點,擔負著不同的教育使命,因此,每一學科都應當立足自身的學科實際情況,嘗試歸納與梳理出彰顯本學科特色的同時又服務于學生整體素養發展的學科核心素養框架體系。初中歷史學科亦然。具體來講,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這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構成了學生通過歷史學科學習所應當具備的關鍵素養與能力。
二、 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
接下來筆者將結合具體實例闡述與探討有效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途徑及其實施策略。
(一)引入信息技術,還原真實的歷史情境
歷史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因此,與我們的現實社會生活之間總是存在著較大的出入與差距。也正是由于時間與空間上存在的鴻溝,不少學生感覺歷史抽象、難學,逐漸失去了歷史學習的興趣不說,歷史的學習效率也較低,試想如此,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又何談而來呢?考慮到這一實際情況,筆者在自身的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會有意識地運用直觀化、生動化的信息技術手段,以此還原真實的歷史情境,促使學生在該情境中去看、去聽、去感受、去思考,以此獲得對所學歷史知識的理解,也能獲得自身歷史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經濟危機”這一節歷史內容時,筆者便引進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當時身處經濟危機之中的美國真實的圖片,人們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只能用木板、舊鐵皮、麻袋、紙板搭起簡陋的棲身之所;人們找不到工作,街上到處都是掛著牌子“尋找工作”的人;人們吃不飽,穿不暖,造成了大量的貧民窟,嚴重的社會暴亂也經常發生……瀏覽一張張雖然是黑白色但卻源自于真實歷史的圖片,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感受到了當時美國陷入經濟大危機之后普通民眾的悲慘生活。這樣一來,原本抽象的、復雜的歷史知識內容變得淺顯易懂不說,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也得到了極大的激發與調動,而這顯然為學生更加直觀化地理解“美國經濟大危機”以及后續的“羅斯福新政”等眾多內容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引入信息技術鍛煉與發展初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預期目的得以很好地達成。
(二)尊重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歷史細節
在以往的歷史課堂中,我們時??梢钥吹綄W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安靜聆聽,教師則像“演講者”一般滔滔不絕地進行歷史知識的講解與滲透。這種教育模式雖然有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來自教師歷史知識的傳遞,但是從長遠上來看,卻并不利于學生歷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理解與掌握歷史知識、解釋歷史現象,對于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來講并無實際益處。鑒于上述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局限性,初中歷史教師有必要一改以往的教育模式,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歷史探究,在此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歷史思考、分析與問題解決能力,這對于學生接受到優質的歷史教學進而促進歷史核心素養的發展來講顯然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教學“第二次工業革命”這節知識時,我就沒有僅僅只是照本宣科地對學生進行具體歷史知識點的講解,而是立足于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基礎知識,鼓勵學生嘗試著尋找與梳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形成時間、形成原因、包含的內容、實際影響等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自主去分析與閱讀歷史教材,需要自主進行思考與探究,更要發散思維智慧去總結與歸納。這除了有助于學生初步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這一重要歷史事件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還使得學生透過歷史現象看本質的理解與探究能力得到了極好的鍛煉,知道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能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地看待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形成的影響。升華了歷史知識,又發展了歷史核心素養,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歷史細節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三)援用豐富史料,透過史料與歷史對話
史料是歷史發生過程中所留下來的豐富資料,是我們后來者研究歷史、正確、辯證地看待歷史的重要載體與素材。也正因為如此,史料便構成了學生歷史學習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為了讓學生的歷史學習更有質量,更有效率,同時也讓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得以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們初中歷史教師在自身的初中歷史教學中便有意識地援引文字、圖片、視頻等眾多形式的歷史史料,其在開闊學生歷史視野范圍、豐富其學識與見識的同時,還讓學生借助史料與逝去的歷史對話,與發生了的事件對話,而這顯然有助于學生包括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歷史核心素養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