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蘭
摘? 要:英語教學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知識教學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本文探討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問題,從理論基礎、作用及實施策略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學生能在情感領域發生積極的變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英語教學;情感教育;小學英語
一、情感教育的發展研究
人會對反映各種事物有所體驗,也會對主、客體之間的種種關系有所反應,這些反應就是人的情緒和情感。情感是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客觀事物持有的一種態度和體驗,是對事物好惡的一種心理傾向性。認知不但能決定我們體驗事物的方式,而且對我們的行為方式也會產生重要的作用。
在英語教學中,有一些教育工作者以考試標準來看待教育教學,這就讓本應充滿趣味的英語教學變成了訓練知識的工具。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育者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這一主體的積極性。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認知教育,也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需求。
二、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一)幫助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現代的教育以培養有個性、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標。這種教育理念下的教師既是學生的“良師”,更是學生的“益友”。教育心理學認為,暗示能極大刺激人類大腦的潛能。
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也表明老師對學生的鼓勵與贊許會讓學生產生情感傾向,讓學生下意識地向老師期望的方向提升自己。融洽的師生情感是健康心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使教育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享受。
(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求知欲,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動力。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幫助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方面取得均衡發展,也就是認知、情感、意志三方面相互促進。
(三)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新課程標準與以往大綱的區別之一就是提倡學習方式的改變。合作學習允許學生完成共同的目標,學生在相互平等的關系中共同學習,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了解和對同一問題的多角度認識。有了這些認識體會,合作的過程才能逐漸成為一個人人主動參與、相互提高的過程。
三、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不因為自身的負面情緒而影響學生的積極情緒。當學生遇到挫折,碰到困難時,教師需運用良好的素養來安慰學生,要重視學生的情感,盡量以欣賞和夸獎為主,讓學生獲得自信。這些方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激發著學生對學習英語的情感。
(二)緊扣教材內容,靈活運用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常常會有許多的對話、故事等供學生進行練習或表演,而這些對話故事當中也往往會含有一定的情感因素。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向學生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只有教師把情感教育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并與之融合,激發學生在課堂當中的活力,英語情感教育才能不斷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1]唐永玲. 新課標下英語情感教育初探[J]. 基礎教育與教學研究,2007(03).
[2]徐紅燕.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人文社科,2011(34).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