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純
【摘要】在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感恩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只有培養學生知恩、感恩,才能夠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主要圍繞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的重要性,并提出營造感恩環境的相關對策等展開。
【關鍵詞】班級文化;營造;感恩環境;方法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夠學會付出。作為學生應當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師長,只有從小培養學生們的感恩之心,才能夠進一步推動德育的開展,為學生今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不斷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要培養學生盡自己所能、主動地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和事的意識和能力,進而達到提高學生感恩教育的效果。
一、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的必要性
感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美德,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與傳播的過程當中應當創設良好的感恩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作為學生,只有懂得感恩的重要性,才能夠在未來生活過程中懂得回報父母,在工作過程中懂得回報社會、回報祖國。學會感恩不僅僅是一種良好的傳統美德,更是學生今后工作的根本條件。
在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是必要的教學方法以及手段,只有營造良好的感恩環境才能夠引導學生懂得感恩,學會報恩。在班級文化創設的過程當中,營造感恩環境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部分,對當下創建良好社會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營造感恩環境,才能夠將感恩這兩個字融入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尊重他人。與此同時,良好的感恩環境也有利于給學生一定的心理暗示,無形之中學生會有意識的去幫助別人,這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價值觀念,提升個人的道德水平,最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教育,能夠使得學校教育逐漸轉化為內在的感恩情懷,最終升華成社會責任意識。作為教師應當從根源抓起,通過營造良好的感恩氛圍,進一步培養學生們的感恩意識。
二、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班級文化營造感恩環境的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由于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當中,缺乏感恩意識且感恩環境與當前教學目標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師應當在營造感恩環境的過程當中深度思考以下幾點問題:
首先,作為學校仍然存在著忽視德育這一問題,部分學校在開展有關教育活動的過程當中過于注重主科對于學生的影響,而忽略了德育,這不僅僅體現在進行科目設置方面存在缺失,與此同時,在進行教學體系評價的過程也存在缺失,學校過于注重升學率,而忽略了對于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最終僅僅形成了教師評價學生、學校評價教師這一模式。這一模式的形成也使得當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只注重主課的分數,而忽略了德育對學生人格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這也使得感恩環境的營造受到了影響。
其次,很多家長對于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認識不足,在對學生進行感恩環境營造的過程當中,很多家長并不重視這些環境的形成,這不僅體現在家長在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層面上有所滯后,在對學生教育進行處理方面也存在著單一性。一些家長僅僅通過口頭說教的方式,希望學生端正自己的思想,然而,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除此之外,很多家長都將教育孩子的目標放在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在家庭教育的過程當中存在嚴重溺愛問題,有些家長甚至包辦了學生的衣食住行。這些使得一些學生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缺乏正確的認知,學生往往不懂得感恩的重要性,這也使得在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不符合預期。除此以外,很多家長都缺少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學生不能夠正確地認識父母在幫助其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精力,也沒有辦法感同身受地了解父母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承受的壓力。這也使得學生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慢慢地與父母產生了隔閡,不能夠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對于父母的感恩情懷。
最后,由于社會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缺乏感恩意識,隨著當前社會結構的進一步變化,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很多新事物的出現都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社會觀念以及價值觀。由于學生在這一年齡階段分辨是非的意識不強,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如果缺乏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會逐漸喪失感恩這一傳統美德,在社會環境中感恩文化得不到有效的落實。這也使得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效果不明顯,教育導向也出現了偏差。
三、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的對策
1.在自覺行動中回報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僅僅應當了解真理,還應當防止出現缺乏熱情、人性冷漠這一情況。因此,在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有利于喚醒學生在內心深處對于愛和感恩的理解。只有學生通過知恩、感恩,才能夠用自己的愛去回報他人,感化他人。
通過在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感恩。例如,在校學生可以主動地幫教師承擔一些工作;成績優秀的學生幫助學困生,形成互幫互助小組;講感恩的故事,學唱感恩歌曲,讀感恩書籍,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在營造感恩環境的過程當中,引導學生感恩并不是建立在交換的基礎上的,否則容易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被物化,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回報父母,通過善于對教師、對家人、對朋友表達愛,讓學生了解到感恩的重要性。這種在自覺行動中的感恩活動,讓學生在行動的過程當中成長和進步,讓他們懂得發現身邊美好的事物,懂得珍惜別人給予的愛,懂得付出也是一種快樂。
2.在活動互動中尋找愛
在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應當落實于行動,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愛,通過創設活動來讓學生了解感恩的重要性。
首先,在學校中應當營造良好的感恩氛圍,環境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三觀,因此,良好的感恩環境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和途徑,能夠讓學生在這種感恩環境的氛圍之下受到啟發。例如,可以制作有感恩的標語、張貼展板;在組織活動的過程當中應當僅僅圍繞著感恩這一主題,讓班級的每一角落都在述說感恩的重要性。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感恩畫畫、比賽設計感恩卡片等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感恩的能量。在具體活動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參加愛心實踐作業,感恩主題班會等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能夠感受到學生之間的同學情誼,與父母之間的親情,通過在一次次的活動中體會愛與感恩情懷。
3.提高認識中感受愛
感恩不僅僅是回報給予過愛的人,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感知到的情感,感恩能夠幫助人們關注身邊細微的小事,幫助人們學會尊重和感激他人,懂得回報自然、回報社會。
營造感恩環境是通過感恩這一媒介,最終讓學生感受到愛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當重視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在學校通過開展有關感恩的活動,讓學生感受來自生活的點滴感動,在內心對感恩有深刻的體會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感恩,并以此為基礎喚醒每一位學生心中的愛。與此同時,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也離不開家長的配合,教師可以將感恩的重要性以書信的形式告知家長,通過與家長進行一些實踐活動的設計,增進學生對于感恩這一詞匯的理解。例如,在主題班會中,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回家為父母洗一次腳,雖然洗腳是一個小的舉動,但是能夠體現學生對于父母的愛,對于親情的感恩。在植樹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植樹,這便是對大自然的感恩。只有幫助學生感受到愛,學生才能夠將感恩實踐于行動中。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道德觀念以及法制意識也在不斷地變化。由于學生的感恩意識較為薄弱,因此,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通過在班級文化中營造感恩環境,能夠引導學生了解感恩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不斷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質,最終構建和諧校園。
參考文獻:
[1]劉曉蕓.把班級建設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建設和諧班集體策略初探[J].教育科學論壇,2019(26):76-77.
[2]丁宏,寇玉達.新思政觀引領下的高校“一體化”心理育人體系構建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Z2):59-61.
[3]杜靜,王曉芳.新時代“尊師重教”傳統的回歸與重構——全國教育大會關于教師隊伍建設戰略的思考[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9,34(4):112-114.
[4]李艾璘.新時代教師立德樹人快速成長的策略芻探[J].成才之路,2019(21):11.
[5]鄒向軍.農村高中德育有效融入潤心教育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9(21):13.
[6]許艷,王鵬,張媛媛.當前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