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燕
【摘? ?要】主題意義的探究是當下英語學習的必然要求。針對“語境創設碎片化,脫離主題;板塊活動孤立化,缺乏整體性”等問題,教師可以從“串聯課時語境,提煉單元主題;豐盈主題語境,凸顯主題意義;設置語境任務,優化探究方式”三個方面入手,以單元連續性語境為依托,進行主題探究式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落實學科育人目標。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主題語境;主題意義
主題意義的探究已經成了當下英語教學發展的重要趨勢。《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現代外語教育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教師要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語境創設碎片化,脫離主題”“板塊活動孤立化,缺乏整體性”等問題,教師未能真正引導學生在有意義的語境中實現語言學習與意義獲得的協同發生,也未能真正借助主題意義探究推動英語教學方式的變革。
對此,教師需要從系統化、整體性的角度去解讀教材,提煉單元主題,并圍繞主題創設連續性的單元語境,運用任務驅動,引導學生在意義探究的過程中建構知識體系,提升綜合素養。
一、串聯課時語境,提煉單元主題
全語言理論認為,應該讓學生在整體的、未分裂的語境中,而不是技能練習的碎片中發展語言和思維。PEP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圍繞同一主題編排,呈現的卻是片段式的情景。教師在解讀教材時,要有“主題意義探究”的意識,根據“意義”將單課時的情景進行聚焦。
(一)提煉主題,聚點成線
教師要有單元整體教學的思想,在解讀單元文本時要綜觀整體,從單元主題中提煉出單課時的話題,使其服務于單元主題。
【案例1】
PEP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4 Then and Now單元以學校的變化和主人公成長過程的變化為背景,帶領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和一般將來時三個時態,描述事物和人物的變化。教師將本單元的主題定為“Changes around us”,該主題的意義在于讓學生感知理解“The world is changing, we are changing, too!”。為達成該主題意義,筆者對各單課時的主題進行了提煉,使整個單元的學習渾然一體,具體見表1。

從上表可以看出,對單元的課時語境進行統整和串聯之后,各單課時的主題就能緊扣單元主題,有利于學生建構單元主題意義,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板塊重組,意義先行
《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加以適當的取舍和調整。教師始終以主題意義的探究為起點和歸宿,根據學生認知和意義建構的需要,對單元進行板塊重組,使其有利于意義探究過程的推進。
【案例2】
在教學六年級上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的內容時,教師將該單元的主題提煉為“Traveling ways and Traffic rules”。該主題的意義在于學生能夠明白要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理的出行方式,并能遵守交通規則,確保人身安全和社會秩序。為了使語境更加適合主題探究的需求,教師在教學時對Part B的Lets try和Lets learn進行了板塊重組和調整。
該部分的主題可以提煉為“Obey the Rules”。首先,教師通過部分歌曲來激活學生的已有認知,復習不同的出行方式,滲透根據實際需要合理選擇出行方式的概念。接著復現Part A Lets learn中教師跟學生在教室里談論如何去自然公園,最終選擇“By bus”這一情境,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而Part B Lets try的內容是乘巴士前,Mrs Smith告訴學生應該遵守的規則“We should get on one by one.”。這既承接了之前談論乘巴士出行的情境,又為接下去談論交通規則做好了準備。Part B Lets learn的內容是在即將到達自然公園門口時,Mike激動得不顧交通信號燈就想往前走,Mrs Smith告訴大家應該時刻關注交通規則。“牢記規則,安全第一,確保有序”的主題意義教育水到渠成。
二、豐盈主題語境,凸顯主題意義
主題是意義提煉的結果。為了更好地凸顯主題意義,教師還應善于把握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對文本的語境進行合理的補充和拓展,使主題語境更加豐富和充實,適合意義探究。
(一)完善前置語境,增加學習厚度
當學習的文本內容較為淺顯,達不到學生對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需求,或者文本語境前后聯系性不強,內容單薄,無力支撐主題內涵時,教師應該圍繞主題語境,為文本語境完善前置語境,以增加學習的厚度,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
【案例3】
六年級下冊Unit 4 Then and Now Part B Lets learn的情景是討論Wu Yifan在喜好以及能力方面的一些變化,繼續學習運用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在時描述今昔的對比,感知和理解“We are changing, enjoy growing!”的主題意義。為了促成進主題意義的生成,教師鏈接了五年級上冊Unit 2 My Week Part B Read and Write閱讀文本中提到的Wu Yifan不喜歡體育運動的情境。學生了解到如今的Wu Yifan熱愛運動,身體也變得更強壯,由此認識到人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堅持做一件事情就可能改變自我的道理。通過前后的對比,課堂提升到了“人的發展變化”以及“健康生活”的意義層面。
(二)續接后置語境,遷移感知主題
“教師要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和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點。”到了運用和遷移等語言產出階段,教師更需要拓展文本語境,擴展主題的外延,幫助學生更為整體、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
【案例4】
五年級上冊Unit 4 What can you do? Part C Story Time講述了機智聰明的小田鼠如何擺脫被蛇吃掉的厄運,在緊張的故事情節中復習鞏固本單元的核心句型“What can you do?”“Can you…?”等,故事以小田鼠成功脫險為結果。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感知“如何在險境中保護自我”的主題意義,在故事主情節結束之后,教師拓展了“小田鼠將事情的經過告訴媽媽”的后置情境,讓學生能自然地進入故事角色,體會角色心情,田鼠媽媽對小田鼠的諄諄教導也正是對學生的自我教育。“Be calm when you are in danger and turn danger into safety”的主題意義也深入了學生的內心。
(三)關聯生活語境,指向問題解決
《課程標準》指出: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從教材走向生活是主題探究的關鍵,由此才能讓學生深化對主題的理解,表達個性思想,并運用主題語言解決實際問題。
【案例5】
六年級上冊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的單元主題可以定位于Asking the way and directing the way。該主題的意義在于讓學生明白如何在必要時尋求幫助以及如何幫助別人指路。只有將文本語境與生活語境聯結起來,并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才能體現該主題的社會交際意義。教師讓學生以所在城市為學習素材,以“Design a new town and map out the route”為任務驅動,在復習鞏固單元主要語言點的同時,充分考慮reasonable、convenient、beautiful的設計理念,同時規劃好出行的路線。
學生完成了設計之后,需要用所學知識向全班同學展示并描述。接著,其他同學再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例如,Is there a subway station near the school? Its convenient for us to take a subway to go to school.學生考慮到了學校附近應該建有地鐵站,方便出行。可見真實問題的解決使學習從描述生活上升到了思考生活、改變生活的高度。
三、設置語境任務,優化探究方式
“課堂教學應該以主題意義為引領,創設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采取主動、合作的學習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主題意義應滲透在課堂的每一個活動中,在活動中動態生成、建構。
(一)意義疊加,層層遞進
主題意義的達成不可能一步到位,學生要在語境活動中自主體驗、探究、思考和表達,從而讓意義拾級而上,不斷疊加。
【案例6】
六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es he do? Part A Lets learn板塊的內容是Career Day,主人公討論父母的職業情況。學生在Lets talk的基礎上學習更多的職業詞匯。本課時的主題定位為“Each job is different and important.”。在學習四種職業名稱之后,教師設計了如下活動環節。
環節一:呈現Oliver的叔叔、阿姨等的職業圖片,學生根據提示回答他們各自的職業。如Olivers uncle is a______. He works in a post office. He delivers letters every day.
環節二:學生討論并交流自己家人的職業情況。例如My father is a/an____. He is______.(busy/hard-working…) He ________.(helps people…) I love my father.
環節三:學生暢想自己未來的職業,并簡單闡述理由。I want to be _____(like my…).Because...
環節四:再次呈現學生家長工作中的各種圖片,引導學生總結:Our parents have different jobs. Some jobs are cool! Some jobs are busy! Some jobs are challenging! But all of them are important!
以上案例中的每個環節都聚焦于一個關注點,逐步疊加和遞進。第一環節指向工作名稱的辨別;第二環節學生談論自己父母的工作情況,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第三環節是暢想未來,關注工作感受和換位思考;第四環節師生一起總結每種職業的重要性,升華主題Each job is different and important。
(二)問題引導,思辨探究
教師先以追問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主題語篇,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再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猜測、質疑、討論,挖掘文本內涵,實現思維碰撞,逐步建構主題意義。
【案例7】
仍以六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es he do?的學習為例。在Read and write語篇學習之后,教師以情境性問題“Can Hu Bin be a coach?”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并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支持觀點,接著讓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該環節的師生對話如下。
S1:Hu Bin can be a coach. Because he likes sports.
S2:He can be a coach. He is good at football, ping-pong and basketball.
教師小結。
T: Yes. Hu Bin can be a coach because of his hobbies and abilities. And anything else?
S3: Because he is hard-working. He often goes running after school.
T: Thats it! Because of his attitude.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hobbies, abilities or attitude?
師生達成共識:要想成就職業夢想,興趣、能力和態度都是非常關鍵的。但最重要的還是態度。遷移到自身,學生明白自己要做的是study hard and stay healthy。如此不僅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深度互動,同時也讓學生有了對主題的深入理解。
(三)結構語用,自主深入
思維導圖具有可視性、導學性、發散性和系統性等特點,能貫穿知識散點,促進知識的結構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語言要點,使語言表達從單一走向多維。
【案例8】
以六年級下冊Unit 4 Then and Now 的學習為例。當學生學習完成了Part B的對話和詞匯之后,對文本中主人公的成長變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對“We are different now!”主題也有了較深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煉概括“Changes in appearance, abilities and likes”三個方面的要素,讓學生形成具體的感知。同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要點,并在討論中不斷完善導圖的分支要素,為語言的輸出和情感的升華提供支架,如圖1。

學生在以上思維支架的幫助下,學會從不同維度描述自身的變化,并感受成長帶來的樂趣。“Enjoy changing and growing”的主題意義也因為有了真實的語言運用而得到了升華。
總體而言,以單元連續性語境為依托的主題探究式課堂不再以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為目的。師生共同深入知識的背后,在理解、感悟、建構、遷移和創新中看到知識在價值層面的意義。實踐證明,創設單元整體語境、設計邏輯化的語境任務、聚焦結構化語用,能夠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真正從“知識本位”走向“學科育人”本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六大變化值解析[J].中國外語教育,2018(2).
[3]王薔.大咖來了之王薔篇[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7(5).
[4]郭美陽.讓“深度學習”在小學英語復習課堂真實發生[J].小學教學設計(英語),2019(12).
(浙江省平湖市南市學校? ?3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