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澤
摘 要:傳統音樂文化作為我國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優秀人才的培養具有深遠的意義。然而,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沿用了不少西方的理論與模式,缺少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這種現狀應當引起高校重視并對此做出改進。文章分析了傳統音樂的特征以及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意義,提出了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傳統音樂文化
我國民族文化豐富且悠久,其中包含了內涵豐富的傳統音樂文化。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聲樂教學中,過多地引用了外來的教學模式,傳授的是西方音樂理論,這樣的教學有利于我們學習和借鑒優秀的外來文化,卻不利于傳承我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因此,將傳統音樂文化引入我國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與時代意義。
一、傳統音樂的特征
第一,字正腔圓。字正腔圓是我國傳統音樂比較重要的藝術特征之一,也是我國在評價音樂時的審美標準[1]。音樂中的字正腔圓強調的是在演唱的過程中要做到情感飽滿與吐字清晰,以確保觀眾能夠聽清演唱的內容,從而更好地體會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達到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目的。
第二,音色的個性化與多元化。音色的個性化與多元化是我國傳統音樂區別于西方音樂的重要特點之一[2]。歐洲的音樂通常追求音色之間的融合,而我國的音樂更倡導音色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以滿足不同情況下對于情感表達的需求。
第三,情感豐富。我國的傳統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表現情感也是傳統音樂演奏與演唱的目的之一。受到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影響,傳統音樂中也沉淀了許多歷史事件與民間故事的印跡,因而能夠展現出的不僅僅有音樂本身,還有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與情感。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
重要意義
第一,提高高校聲樂教學的質量。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教師較多傳授西方的音樂理論,講授西方音樂的發展歷史,在對音樂進行賞析時也多采用國外的著名音樂選段。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學習外來優秀音樂文化,卻不利于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而且教師教學模式的單一化使課堂趨于乏味、單調。傳統音樂文化的引入則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能夠避免音樂流派學習的片面性。傳統音樂與其他音樂的融合教學,使課堂呈現的內容富有多樣性,有利于提高高校聲樂教學的質量,逐步建立起獨特、完善的中國音樂教育體系。
第二,促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音樂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也是民族文化的載體,音樂的內容、音調、音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地域的歷史經歷、民族精神、民族風情[3]。例如,四川的民謠、云南的山歌等都是對當地文化的展現,帶有一定的地域性,能夠對本地的地理、飲食、人民性格等多方面特點有所展現。另外,有不少傳統音樂是對我國傳統詩、詞、曲的改編,也有不少詩詞曾提到一些傳統樂器,而樂器文化也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組成要素[4]。由此可見,我國傳統音樂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教學中對于傳統音樂的講授,是一種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的重要方法。
第三,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在情感方面,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國傳統音樂內涵豐富、形式多樣,通常有著不同的創作背景,通過對其進行深入了解,學生能夠接觸到先前少有接觸的優質音樂資源,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方面有所提升。其次,在專業素養方面,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與審美情趣。我國傳統音樂除了蘊含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之外,還具有自身獨特的音樂風格。因此,讓大學生接觸傳統音樂,能夠有效提升其感受、鑒賞乃至創造音樂的能力,提升專業素養,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最后,在思想意識方面,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能夠使大學生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中學會運用辯證思維看問題。高校音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篩選與學習傳統音樂的過程,師生雙方可以通過交流、討論、比較等方式共同探討哪些傳統音樂應當被引進課堂,這樣的交流也是在為后續的音樂教學積累經驗。另外,這樣的過程有利于篩選出真正適合教學、有教學意義的傳統音樂,也能夠使大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
三、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途徑
第一,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在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影響著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課程的安排。因此,若對高校聲樂教學進行改革與完善,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那么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非常重要。首先,應當提高教師隊伍的音樂專業素養。聲樂教師應當對傳統音樂具有充分的了解,具有開拓創新的思想意識,能夠充分意識到現有音樂教育的不足之處,且對如何改進有所見解并付諸實踐。在引進傳統音樂文化的過程中,高素質的教師應當起到示范作用,例如,可以設置先行試驗課,進行試點工作,等到教學模式逐步完善后進行普遍推廣,由班及校,由校及周邊地區。學校可以通過定期對教師組織培訓、聘請音樂專家開展講座、多引進高端音樂人才等方式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其次,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建立起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時,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探討,選擇教師有能力教且學生有意向學的教材、章節進行教學,而不是遵循固有的教學體系,為了完成授課任務而教學。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能夠使課堂更具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為傳統音樂文化進入高校課堂提供了可能。
第二,培養學生對音樂情感的感知力。聲樂教學除了需要教授較為固化的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對音樂情感的感知力,而傳統音樂中往往蘊含作者豐富的情感態度。因此,若能在教學中提升學生對于音樂情感的感知能力,有利于學生對于傳統音樂的接納與學習,從而使傳統音樂文化更好地融入當代高校聲樂教學。例如,在對某一傳統音樂作品進行賞析之前,教師先對其創作背景、作者進行介紹,使學生形成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基礎;在欣賞的過程中,可分段對其欣賞,分別賞析其不同部分所表現出的情感;在欣賞完成后,學生就會對這一音樂所描繪的地域特色、民族風情或人物特點等有所了解,從而更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提高對于傳統音樂的興趣。由此可見,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對音樂情感的感知力是將傳統音樂文化引入高校課堂的可行途徑之一。
第三,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施。完善教學設施能夠為傳統音樂文化進入課堂提供有力的外部條件。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先進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等被引入課堂,并且在提升教學效率、質量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先進教學設施的運用有利于提升課堂效率,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例如,教師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節省原先用于板書的時間,因而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音樂素材,進而為傳統音樂進入課堂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其次,先進的教學設施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例如,有的學校為音樂教學提供了專門的音樂教室,其中配置有先進的播放、試聽設備等,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體驗,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傳統音樂中的情感。
第四,開展形式多樣的聲樂教學活動。聲樂的教學除了要使學生具備欣賞音樂的能力外,對部分學生也有著聲樂表演方面的要求。因此,除了傳統的鑒賞音樂的活動,聲樂教學中教師應當多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或課外活動,如分小組進行現場演唱、音樂劇表演等。現場的聲樂表演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充分的準備,既要對音樂本身足夠熟悉,還要對音樂背景有所了解,這樣有利于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理解,以達到理想的表演效果。課外的準備為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傳統音樂文化打下了基礎,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也能夠促進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聲樂教學。
參考文獻:
[1]李震.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方法[J].黃河之聲,2019(14):90-91.
[2]牛思源.淺析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北方音樂,2020(4):219-220.
[3]周戈,李巧偉.淺論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音樂時空,2016(6):166,167.
[4]張志強.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意義分析[J].北方音樂,2018(23):203-204.
作者單位:
蘭州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