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明



摘 要:新工科教育作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的必由之路,在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四新”建設中占據示范引領作用。如何立足高職院校實際,在新工科背景下構建汽修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達到“1+1>2”的成效,成為高職院校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文章以“精益生產”課程為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通過將專業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專業教師思政教育的作用,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
關鍵詞:新工科 課程思政 精益生產 工匠精神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Auto Repair Specialty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urses
Sun Wenming
Abstract:As the only way for China to build a strong socialist modern education country,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plays an exemplary and leading role in the "four new"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new medicine, new agriculture, and new liberal arts. How to build a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auto repair profession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1+1>2" has become a key issue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rgently need to solve. The article takes the "lean production"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dig deeper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hrough the teaching design that integrat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ives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losely integrates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Key words:new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deology, lean production, craftsman spirit
新工科作為今后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戰略選擇,同時對高等教育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汽修專業作為新工科背景下高職院校重點建設的專業,該專業培養的學生應當具備精益求精的裝配或維修技能、極高的科學素養和極強的創新創業能力。只有將汽修專業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有機融合,才能有效地發揮育人功能[1]。
1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區別
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2]:“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為今后高校課程思政改革指明了新的行動方向。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均把立德樹人作為育人目標。立德主要通過思政課程與通識教育課程的引導來體現,樹人則主要通過專業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來體現。專業教師應注重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和價值元素,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培養學生具有高尚情操、優秀性格品質、具有奉獻精神、創新精神的“小德”,更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家國情懷、民族自豪感的“大德”。
2 “精益生產”課程思政教學實施
2.1 課程介紹
我國既是技能人才大國,也是汽車制造大國與消費大國。目前,我國汽車企業在世界汽車工業體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較大技術差距。為了縮小這種差距,我國于2015年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作為“制造強國”的總體戰略,并明確提出:“開展質量標桿和領先企業示范活動,普及卓越績效、6σ、精益生產、質量診斷、質量持續改進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和方法[3]”。為此,很多企業與科研院校紛紛學習并導入精益生產。
“精益生產”源于日本豐田公司TPS生產方式,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詹姆斯·麥沃克等學者的總結提煉,于1990年命名為“精益生產”,其核心是“徹底消滅浪費”、“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需要的產品”。
“精益生產”作為汽修專業的專業大類平臺課程,通過系統學習消除浪費、準時化、看板管理、均衡化、快速換模、自動化、異常管理、5WHY分析法、7S管理、目視管理、品質提升、標準作業、團隊合作、TPM、TQM、5W1H、6σ、IE、PDCA循環等知識,培養學生多技能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與敬業精神,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7S管理水平,最終達到“精益求精”的工匠技能(圖2)。
2.2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好的課程思政建設是基于好的課程建設。因此,“精益生產”課程思政必須結合本課程特點,尊重課程建設規律,這樣才能使課程思政自然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從而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4]。結合“精益生產”的課程性質和特點,從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評價三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
(1)教學內容方面
在教學中,根據本課程特點,在不減少專業知識講授,不增加教學學時的情況下,通過融入與課程相關的大量案例與社會熱點問題,自然的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中。課程思政融入點和元素設計情況如圖3。
(2)教學手段與方法
改變傳統教學同步方式,按照“二線三段五環”的思路將思政元素巧妙的融入至課程總體教學設計中[5]:二線指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二條主線;三段是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在學習通、QQ群等互聯網平臺上傳與專業相關的案例與社會熱點問題,課前與課后兩個階段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在線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課中采取線下教學方式,以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協同學習的方式進行,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相互競爭意識;五環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導教與學生探疑的五個環節,即學生自學指導、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師點撥、線上測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有效提高“精益生產”課程教學質量(圖4)。
3 總結
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專業課程中,打破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隔絕的“孤島效應”。文章以“精益生產”課程為例,探索了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的途徑。通過融合,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好的理解了個人的社會責任與崗位責任,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轉變學習觀念,變被動吸收為主動學習。
本文系2021年紹興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工科背景下汽車專業學生‘課程思政教育研究——以“精益生產”課程為例”(SGJ2139)代表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新工科”背景下自動化專業“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思政教學初探[J].楊丹,徐彬,閆欣.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0(05).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12-09(01).
[3]“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新工科構建[J]. 張安富,劉超.中國大學教學.2017(09):21-23.
[4]王惠書.遠程教育中《高等數學基礎》課程思政實踐探索[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2):29-32.
[5]賈登娉.“互聯網+”視野下人文通識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大學教育,2019(8):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