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京
(遼寧工業大學,遼寧錦州 121000)
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是培養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重要課程,通常在大三階段開始安排課程,具有操作性強、課程內容復雜等特點,學生在學習時難度較大,經常會產生對所學理解深度不夠,學習積極性相對不高的現象。另外,公共空間設計課程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應用性較難、教學形式單一等,嚴重降低了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也影響了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因此,需要及時創新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借助思政教育來進行課程設計與實踐,加強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能夠有效提升自己的問題分析能力、解決能力,從而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公共空間設計課程往往采取理論+指導教學的方式,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思維習慣的培養,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不強,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針對這一情況,將思政教育與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相融合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思政教育知識來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分析,減少對教師的依賴性,促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來進行問題研究,有利于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實現自身思維空間的拓寬。并且,相較于傳統的教育思維模式來說,思政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讓學生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要求學習,這對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開展具有積極作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十分必要,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從而為后續的教學環節展開一系列的規劃。在思政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將學生列為學習的中心,確保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增強課程教學的互動性,促使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積極、活躍的教學氛圍,這對促進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教學的開展有著重要作用。
在開展實際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深入思考,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出想象力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疑難問題,從而實現自身問題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通過思政教育的開展,公共空間設計課程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活動中激發自己的創新精神,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同時可以豐富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學資源,確保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進而達到培養專業設計人才的目的。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思政教育重點在于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教師能夠真正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然后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即課程的教學設計是重點、關鍵點,這樣能夠確保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實現學生設計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雙重提升。在過去,很多教師往往重視理論教學,采取詳細講解教材內容的方式來進行課程教學,但這種教學效果并不明顯,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致使教學主次不明的現象經常發生。并且,公共空間設計課程具有綜合性較強的特點,所涉及的科目領域較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遇到難題,時間一長就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帶來學習效率低下、缺乏學習興趣等問題,不利于推動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進一步發展。
而思政教育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將思政教育設計到公共空間設計課程中可以進一步拓寬教學空間,確保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及基礎知識得到合理的運用,讓學生能夠掌握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知識點,然后依次進行知識點、重難點的梳理,從而達到穩固基礎知識的作用。同時,借助思政教育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創新過去教學的方式,開設多個學習專題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繼而培養學生養成學習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興趣。另外,思政教育的設計與實踐讓教學質量得到飛躍,能夠增強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讓學生從細小的問題開始著手,不斷拓寬自己的四維空間,逐步做好公共設計空間知識的遷移,這樣能夠發揮出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學成果,最終實現教學價值的有效提升。
對于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師來說,應該認識到思政教育設計與實踐的重要性,將其與公共空間設計相關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重點提升學生對問題分析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有助于形成正確的學習行為,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設計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出思政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在嚴格遵守課程教學計劃的基礎上開展設計與實踐工作,加強對學生學習方式和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多樣化的教學體驗,這樣可以為公共設計課程的學習帶來積極體驗,進而培養出更多專業的設計人才,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資源的需求。
為了有效提升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將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元素應用到課程教學中,強化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生活化氣息,不斷降低該課程學習的難度,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公共空間設計課程樂趣,繼而打消學習的負面情緒,有助于實現自身設計能力的提高。由于公共空間設計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要想充分發揮出該門課程的實用性,需要結合實際生活來進行課程內容設計,避免產生課程設計過于形式化的現象,同時要借助思政教育中相關的知識內容來進行設計,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減少對教材的依賴性。
例如,教師可以選擇辦公室空間經典案例來進行專題講解,并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豐富教學案例,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鼓勵,讓學生能夠自主、積極地參與到公共空間設計課程中,使其可以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鍛煉。同時,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發表出自己的見解,有利于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便于提升學生交流的便捷性,最終獲取到理想的課程教學成果。
在公共空間設計課程中,餐飲空間設計是重要的課題之一,不僅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設計能力和設計水平也是學生學習中必須要經受考驗的重要環節,所以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加入餐飲空間設計的案例,以此來鍛煉學生的空間設計能力。在開展相關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方案應用情境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去分析空間設計的合理性,同時還要讓學生深入分析各個空間之間結合的緊密性,包括用餐空間、操作空間等,加強培養學生的細節設計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知識結構的進一步完善。另外,學校還可以加強與外界企業的聯系,遵循“實題虛做”的原則來開展教學設計,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學會分析和觀察設計方案應用情境,進而有效增強自身的設計水平,有利于實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時,需要為學生事先收集相應的課程資料,讓學生能夠得到充足的發揮空間,同時還要加強與建設單位之間的合作,促使學生可以在建設場地中得到鍛煉,不斷豐富學生的設計經驗,以此來實現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對于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學開展來說,應該注重教學方案設計的時效性,盡量設計一些當下常用的案例來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拓寬自身的認知空間,使其能夠學習到更多的設計知識,有助于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空間設計能力。通過實踐鍛煉,可以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目的,有利于為學生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積極影響。
公共空間設計課程具有綜合性強的特點,不僅基礎知識豐富,所涉及的學科內容也較為多樣化,這就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了提升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需要重視思政教育的設計與實踐,將其應用到公共空間設計課程中,確保各階段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有序性,促使相關教學內容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從而有利于培養出專業的設計人才。對于課程教師來說,應該加強對公共空間設計課程的創新,進一步優化課程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最終達到全方面培養學生設計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