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理念和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經逐步從追求教學目標轉為發展學生的學科思維,注重學生語言、思維的綜合發展。因而,如何創新閱讀教學策略,借助于問題探究、情境教學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促進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已成為英語教師面臨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是英語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幾乎占了整個初中英語教學內容的三分之一,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思維品質的主要陣地。然而,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對單詞、短語的記憶和背誦,忽略對文本內涵的探究,閱讀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創新閱讀教學體系,已成為初中英語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下多數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仍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傾向于“背”,學生對單詞、短語的運用停留在表面,難以靈活運用英語知識,以致于學生無法全面發展,其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核心能力難以形成。具體而言,初中英語閱讀課程在教學模式、教學理念上存在較大挑戰:首先,教學理念落后,初中英語教育發展進程較為緩慢,而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其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然而仍有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還停留在傳統階段,教師占據絕對主導,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自主學習意識將會遭到極大限制,且極易散失其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核心素養對培養也就無從談起。其次,教學方式不科學,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喜歡采用“填充式”教學方法,學生的知識獲取程度全憑自身的理解,且缺乏問題設計,學生缺乏思考的空間,長此以往,學生則不愿去思考、不會去思考,其思維能力的形成遭到限制。最后,閱讀作為初中英語的重點組成,部分教師缺乏對閱讀目標的構建,在閱讀中缺乏對閱讀教學的合理設計,以致于閱讀教學任務無法順利完成。
二、構建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模式的策略
1.情境式閱讀教學,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英語是一門綜合性、交際性課程,本身就需要以課堂活動為基石實現對學生聽、讀、說的綜合訓練,課堂活動更加多元化,豐富化,既包含基本的讀寫活動,也包含討論活動、情境活動、閱讀活動等,這些活動為增強學生的語言訓練、思維訓練指明了方向,并有助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突破文本理解的障礙,最終極大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開展情境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文本中的對話進行還原,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進而有效參與到深度學習中去,無形中掌握文本的內涵。
2.問題驅動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腳手架的輔助,能夠達到一個新的學習發展區。那么對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師要認真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提前做好課堂問題的預設,所提出的問題要有梯度,將新教授的知識與原來所學的知識相聯系,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在閱讀教學中,閱讀并非簡單閱讀一遍文章就可以,而是至少要讀三遍以上才能領略文章的思路和主題,在第一遍閱讀中,只需要讓學生閱讀題目和主要單詞,對文章內容進行大致預測,做到心中有數。第二遍,需要教師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明確文章大致想要表達的含義,在問題提出時,教師不僅要注重探究閱讀文本的表面含義,還需要兼容思想感情和情感表達,其核心不能脫離作者的本意,且問題設計還需要結合語篇,把握語篇的整體性,串聯其中的文本信息,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在此過程中“潤物細無聲”的形成其思維品質。第三遍,就需要學生認真閱讀文章,不能放過一絲細節,并學會揣測文中的陌生單詞和語法結構,對文章有一個清晰的把握。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級英語“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設計問題時不能停留于文章的字面意識,需要深度挖掘文本的內涵。例如教師先讓學生大致閱讀文本,然后提出問題:“Why did Wei Fen find it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讓學生帶著淺顯的問題進入文章,為讓學生找出文本的主線,教師再逐句逐段提出問題,例如在閱讀完第一部分后,提問:“What did she do in English class?”就是這樣順著故事情節提問,有效降低學生對文本理解的難度,實現對學生“從易到難”的思維引領,引導學生進入深度閱讀狀態,高效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3.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語法思維
思維導圖(Mind Map),是一種幫助人們進行記憶和思考的可視化圖形工具,是對大腦思維的形象化展現,思維導圖的使用者可以利用圖片、文字、圖形等多種元素,將信息加以整合,無形中培養其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這一手段,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當下部分學生在閱讀中缺乏思維能力,對于文本閱讀仍停留在語法、語句的淺顯階段,沒有深度挖掘文本的內涵,導致其整體閱讀學習效果不佳,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學會理清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樹立閱讀思維體系,傳遞有效的閱讀流程,循序漸進的學生進行引導,有效助力學生掌握文本內涵。
三、總結
閱讀是初中英語的核心組成,是讓學生認識英語、掌握英語的主要陣地,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也將發生變革,因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及時轉變閱讀教學理念,積極采用情境模擬、問題驅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跟隨教師的問題一步步進行文本探究,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有效促進對閱讀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參考文獻
[1]姜凡.論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方法[J].考試周刊,2020(71):95-96.
[2]寧倩倩.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學生英語,2020(28):89.
[3]趙爾麗.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運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