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芳
◆摘? 要:我國有關部門在職業教育的改革方案中提出需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高職院校的各類課程教學進行有機結合,使教學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向而行。除此以外,高職院校還應在各專業的技能培訓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思想,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素養的同時注重學生道德層面的建設。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偉大使命,為了完成國家賦予的使命,高職院校必須抓緊落實思想政治教育與各個教學環節的融合。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教育學;教學方法
我國黨中央明確規定需將立德樹人這一理念貫徹落實到各類教學活動中,所有教學活動都需緊緊圍繞這一理念來開展。在“課程思政”與高職院校的專業課進行融合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需圍繞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進行,才能真正將專業課程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發揮出來,在培育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1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性及作用
課程思政是指在各類學科課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不同的學科之中,從而實現教學改革,強化顯性思政,優化隱性思政,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對思政課程教學的理念是將各類學科知識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找尋各類學科中獨有的思政價值,充分貫徹思政教育;而且使得思政教育的拓展更加廣泛、全面,并實現其多元化,讓學生的政治與知識共同成長,充分體現思政教育的內涵。
課程思政不僅是各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之一,也是新時代下的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課程思政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好地促進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學生的知識拓展和社會政治的全方面發展,引領學生貫徹更加向上、明確的政治思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充分貫徹落實。課程思政的教學也對如今高校教師隊伍的改革建設指明了方向,促進教師向著全方位教學課程發展,不僅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科知識方面的理解和吸收,更加注重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引領和思辨能力的培養。
2課程思政融入高校教育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2.1專業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間存在一定的沖突
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中包含兩大部分的內容,即專業課程與通識類課程,其中專業課程占據了主要地位,通識類課程只是起到補充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從類別上來講主要屬于通識類課程。對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設置進行綜合全面地分析后發現,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單獨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完全融入到專業課的教育中,高職院校主要是通過設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方面的教育。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安排數量會明顯少于專業課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屬于通識類課程,通識類課程在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中不具有主導地位,因此大多數高職院校在排課時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數量要遠遠少于專業課程。有些高職院校甚至一周只安排一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在排課如此之少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第二,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聯系將不夠緊密。現行的教育目標要求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若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無法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進行有機結合,那么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中便無法適當聯系思政教育方面的內容來開展教學。
2.2教師無法全面、精確地將思政教育貫徹到各學科課程中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政治思想貫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高校之中的教師,水平能力有限,對各類學科課程的政治思想價值無法明確指出,不能夠充分將知識和思想有機結合。此外,教師在傳授學科知識的過程中,課堂內容枯燥單一,無法生動活潑的將學科思想貫徹到課堂當中,只是將課程思政強加到課程之中,無法自然的結合,從而使得學科思政顯的僵硬、呆板。
2.3課程改革模式傳統
我國一部分高職院校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極探索在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直接體現在專業課的教學活動中。然而對于這些優秀的寶貴經驗一些高職院校直接照搬應用,根本沒有考慮是否與學校的發展情況相符合。由于不同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學生培養及教學活動方面均存在極大的差異,因此不同學校在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改革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不能完全照搬他校的改革模式,否則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因此,我國高職院校在借鑒其他學校的改革經驗時必須充分結合自身的情況來推進,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的有機結合。
3“課程思政”融入高校教育學的教學方法
以“PLC”課程為例,結合課程本身的特點,從教師自身、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等方面著手創新,探索將思政教育無形貫穿于專業課教學的方法。
3.1言傳身教,課程思政應從教師自身開始
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提出“四有好教師”的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的直接實施者,其“身教”重于“言傳”,教師的信念、操守、學識與愛心體現在教師對待教學工作和學生的態度,教師表現出的人格魅力也會無形中極大地影響學生,讓學生不斷成長。因此,教師自身的思政意識和思政水平直接決定了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對此,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還應加強個人師德修養,教學過程中可以自身積極的學習和成長事例為學生解惑,做學生精神世界的那盞明燈,指引他們方向。
3.2從課程內容出發,多方協同挖掘思政元素,創設典型教學案例
“PLC”課程是一門程序設計類工程應用課程。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工匠精神培育是這門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過程中要想毫不突兀地融入思政教育,將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進行無形滲透,則需要專業課教師與思政教師、企業導師共同探討,結合課程內容特點挖掘引入思政元素。如在介紹梯形圖程序設計方法時,其較強的邏輯思維性則需要學生具有嚴謹細致的編程態度,對此,在設計該知識點課件時,可在PPT上加一些嚴謹細致的名言警句用于警醒學生,或通過一些簡短富有正能量的嚴謹事例引導學生。在“PLC”課程中對于某一個控制任務所設計的程序并不是唯一的,對此,要鼓勵學生敢于創新,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鼓勵學生設計出不同的程序,并討論各自程序的優缺點,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在開始接觸“PLC”課程,介紹該門課程概況時,可引入目前在從事PLC工作的師兄在線交流視頻,讓學生對該課程實際崗位需求進行直觀了解,學習過程中注重自身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培養。
3.3加大高校對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視程度,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
由于我國思政教學發展處于初期階段,這要求各高校應該更加重視思政教學的發展,積極配合教師完成課程思政教學任務。各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其思政教學,做好思政教學的帶頭引領作用。在思政教學過程中,各高校應建立和完善相關思政教學的制度和政策,例如,對教師制定必須要求課程融入思政的制度;對學生制定必須積極主動地配合和參與新課程教改任務,并對其進行課后的評估和問卷調查;對高校制定相關課程思政教學建設的新平臺政策等,從而對教改的實施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各高校領導也應做出相應的帶頭表率,帶動全高校師生共同完成思政教學任務。此外,各高校也應不斷完善思政教學的平臺建設,將各類學科思政對其進行專門化的培訓,強化高校的思想政治的傳播,為思政教學建設提供新平臺。
4結語
高校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既符合了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也符合了我國加強高校學生思政建設的目標。課程思政主要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和教師的思維創新,需要學生能夠通過課程思政的學習來辯證地看待事物問題;需要教師有創新思維的能力,打造新的思路和方法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既能夠迅速地發展和建立思政教學,又能夠有效地完成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大任務。
參考文獻
[1]顏梅春.人文地理學課程融入思政教育探索[J].大學教育,2020(07):98-101.
[2]朱麗.“課程思政”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耦合與路徑探索[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5):1-4.
[3]章德玉.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教改路徑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21):74-75.
[4]盧小波.教師在專業課程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探討[J].輕工科技,2019,35(09):179-180.
[5]肖翔,楊蘭清.大學數學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J].科技資訊,2018,16(28):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