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營東 金程潤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紅色文化傳承、黨史學習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高校學生志愿服務與紅色文化的緊密融合,實現創新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本文從“文暖”與“紅色”、紅色文化與大學生志愿服務融合創新的必要性、紅色文化與大學生志愿服務融合創新的機制探索三個方面簡要分析,為高校學生志愿服務團隊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學生;大學生志愿服務;機制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中國青年志愿者事業是我們黨領導的共青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新工作領域、服務社會需求的一大創舉。在新時代背景下,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青年大學生肩負著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通過創新開展志愿服務,青年學生深入基層,能夠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下面,筆者以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文暖紅色行動”為例,淺析在紅色文化傳承視域下高校學生志愿服務創新機制的探索和建立策略。
一、“文暖”與“紅色”
吉林師范大學文暖青年志愿服務團隊創辦于2011年,是文學院的一支大學生志愿者隊伍,現有成員103人;成立十年來,已培養志愿者千余人。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生黨支部,是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高度重視將紅色文化融入支部建設和日常工作。
吉林師范大學位于吉林省四平市,“英雄城”四平具有非常悠久的紅色歷史,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曾來到四平,走進四平戰役紀念館。文暖團隊始終致力于將學生黨支部建設、紅色文化傳承與團隊建設有機結合,2020年創新開展了“文暖紅色行動”項目。
二、紅色文化與大學生志愿服務融合創新的必要性
(一)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要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四平戰役紀念館時曾強調:要讓14億人民、9000多萬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很好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史、新中國史。創業難,守業更難,我們一定要守住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在內蒙古大學時勉勵青年學生,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學好知識,打好基礎,增長才干,將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總書記提出了殷切希望,這為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根本的遵循,要將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日常學習、第二課堂結合起來,讓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對紅色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三全育人”的有效手段
通過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志愿服務,使二者融合創新發展,能夠讓學生既在志愿服務實踐活動中增強了責任感與使命感,又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感受到紅色文化的活力。學生通過這一方式,首先是在實踐活動中增長了才干和本領,其次是強化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再次是增強了學習紅色文化的興趣和主動性,最后是堅定了為黨和國家貢獻青春力量的理想與信念。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了多個方面的成長與發展,體現了“三全育人”的逐步實現。
(三)一堂生動的大學生實踐思政課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百年風雨見證百年大黨,百年大黨創造百年成就,在建黨百年之際,要努力將黨的歷史、黨的精神傳遞給青年大學生,讓黨的光芒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傳承下去。而將紅色文化融入志愿服務,就是在在實踐中為大學生上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學生在這樣的思政課中所學習到的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強化自身素質,為以后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事業奠定堅實基礎。
三、紅色文化與大學生志愿服務融合創新的機制探索
“文暖紅色行動”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實現了“一基三化一創新”的經驗思路,具體如下。
(一)以學生黨支部建設為基礎
學生黨支部是我們黨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的基層堡壘,對于強化思想引領、堅定理想信念發揮著重要作用。一要將志愿服務與支部建設結合,學生黨員參加志愿服務,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團隊普通學生對標看齊,也鍛煉了自身的意志,不管是黨支部還是志愿服務團隊,都得到了組織建設的強化;二要將學生黨員作為志愿服務骨干培養,學生黨員是大學生骨干,能夠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帶頭參與,發揮自身作用帶動身邊其他同學共同參與,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務風氣。
(二)深化理想信念、紅色文化教育
大學生志愿者在“文暖紅色行動”中,要參加理想信念與紅色文化教育。一是學生黨員幫助學,要定期舉辦學生黨員“微黨課”展演,在“微黨課”活動中,學生黨員講解思想理論、紅色文化,既是對學生黨員的鍛煉,也是對志愿服務隊伍的培養;二是志愿者交流學,定期組織志愿者開展集體交流與學習研討,互幫互助、互相促進,達到學習效果;三是多種活動輔助學,要積極組織多種類型的活動,比如知識競答、演講比賽、主題研討等,在活動組織的過程中達到對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
(三)細化團隊內部建設
團隊內部建設的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是活動有序開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一要建立健全團隊制度,要建立健全團隊章程、團隊各項活動的組織舉辦辦法,讓團隊日常工作有據可依;二要強化團隊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內部建設,比如定期舉辦團隊例會,總結上一階段工作情況,展望下一階段工作目標和任務;三要規范活動審批,志愿服務活動的審批流程要細化審批流程,認真審核其科學性、可行性,要從部門、團隊、社團聯合會、基層分團委、基層黨組織幾個層級加強把關審核,形成會議制度,為活動的舉辦實施保駕護航。
(四)強化專業特色優勢
要努力將專業特色與工作機制有機銜接。比如文學院的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書法學三個本科專業,就要圍繞志愿服務目標,結合專業特色,舉辦如紅色文化基層宣講、紅色剪紙展覽、剪紙技藝教學、紅色題材書法作品展等多種志愿服務形式,深入學校、鄉鎮、社區、企業等地,將專業特色與志愿服務緊密結合,并且實現與紅色文化的深度融合。
(五)創新志愿服務方式手段
在新時代背景下,實現紅色文化與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融合創新,必須要做到最后的創新二字。一要創新平臺載體,可通過新媒體對志愿服務活動進行廣泛的宣傳報道,新媒體平臺不僅可以作為宣傳的載體和媒介,也可以作為志愿服務的新平臺,為社會各界人士與團隊聯系提供的重要方式,同時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內容有了發布的渠道,打通了“線上、線下”雙通道,志愿服務工作載體實現了創新;二要創新方式方法,大力實施“互聯網+志愿服務”“互聯網+紅色文化”等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可以組織大學生志愿者錄制紅色文化宣講視頻,以“微課堂”的形式達到宣講目的,還可以組織大學生志愿者發揮大學生的優勢條件,通過網絡幫扶貧困地區學生,在學業、成長等方面給予幫扶對象有效的提升與指導。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傳承視域下高校學生志愿服務創新機制,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實現“三全育人”、上好大學生思政課的重要要求;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可以借鑒“一基三化一創新”的模式,實現育人目標。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我們要深入學習黨史,傳承紅色基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貢獻青春智慧與力量。
作者簡介
何營東(1999—),男,漢族,吉林公主嶺人,吉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曾任院學生會主席。
金程潤(2000—),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吉林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生,現任院社團聯合會主席、文暖志愿服務團隊負責人。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102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