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芙蓉


【摘要】目的:探析安寧療護在終末期乳腺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影響。方法:將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收治的終末期乳腺癌患者2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1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安寧療護。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生命尊嚴、護理前后患者的情緒和身體疼痛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身體疼痛情況顯著輕于對照組患者,其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其生命尊嚴評分明顯比觀察組患者更低,且觀察組患者情緒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均P<0.05)。結論:將安寧療護運用于終末期乳腺癌患者護理中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臨終前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生命尊嚴,極具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安寧療護;終末期乳腺癌;護理效果;臨終關懷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調查的最新數據統計表明,乳腺癌的發病率已高達25%,是發病率第一的女性癌癥。乳腺癌的發病機制目前臨床上并沒有統一說法,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引發乳腺癌的因素和家族遺傳、接受胸部放射性治療、惡劣的生活習慣和不良飲食習慣有關。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已得到大幅提升,有研究數據表明,浸潤癌發生遠處轉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僅不到28%。對于終末期的乳腺癌患者其需要的不再是藥物治療,而是需要對其進行臨終關懷,減少人生的痛苦。本研究對22例終末期乳腺癌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了分析,現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收治的終末期乳腺癌患者2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1例。對照組,年齡56歲~82歲,平均年齡(73.45±8.55)歲;觀察組,年齡57歲~84歲,平均年齡(74.03±9.9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②所有患者均為終末期乳腺癌患者;③預計生存期限少于6個月。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進行生命體征監控、常規用藥指導、常規飲食指導、疏解患者及家屬情緒等。
1.2.2 對照組患者實施安寧療護,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安寧療護團隊,為患者及患者家屬提供專業安寧療護:抽調各自領域專業能力出色的心理咨詢師、理療專家、藥師、營養師、主治醫生和護士組成安寧療護團隊,對團隊成員進行死亡知識教育,加強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以保障安寧療護工作的有序開展。(2)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大部分終末期乳腺癌患者的身體狀態都極差,處于惡病質的狀態,難以吸收食物營養。需視患者身體情況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為患者補充蛋白質和纖維素等。如患者的吞咽功能已有障礙,可實行鼻飼或腸道營養支持,以維持患者的基本體能。(3)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在乳腺癌的晚期,患者會受到癌痛的折磨,護理人員遵醫囑對患者用藥物進行鎮痛,可以通過熱敷、理療、推拿、按摩等方式緩解患者的痛苦。(4)對患者進行安寧療護宣教:安寧療護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大部分患者和家屬對其并不了解,護理人員需要以面對面宣教、舉辦護理知識講座、視頻講解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安寧療護對于患者的意義,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接受度。(5)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死亡教育:護理人員通過茶話會、宣傳手冊、視頻動畫、懇談會等形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死亡教育。在溝通過程中要注意談話的方式,讓溝通在柔和平靜的氛圍下進行,共同探討死亡的話題。讓病人能正確理解生老病死,向病人及其家屬講解生前立遺囑的必要性。引導病人及其家屬以正確的觀念面對疾病和死亡。向患者說明現在病情的發展情況,鼓勵病人自己做決策是否接受治療,將決策主動權交給患者,增加患者的生命尊嚴。(6)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愿望清單等形式了解患者的臨終的心愿,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減少患者遺憾。和家屬聯系患者的好友和親屬,增加親屬的陪伴時間,讓患者體會到來自親友的關懷。
1.3 判定標準
1.3.1 生活質量判定標準:采用生活質量核心問卷(QLQ-30)評價病人生活質量,分值和生活質量呈正比。
1.3.2 身體疼痛程度判定標準:采用數字量表評分法(NRS)評價患者治療期間疼痛程度,評分標準: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無法忍受的疼痛。
1.3.3 生命尊嚴判定標準:采用病人尊嚴量表(PDI)評價患者的生命尊嚴,分值和生命尊嚴呈反比。
1.3.4 情緒情況判定標準:采用SDS和SAS對患者的情緒狀況進行評價,分值和情緒情況呈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2例終末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2例終末期乳腺癌患者的身體疼痛程度比較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疼痛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22例終末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命尊嚴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生命尊嚴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22例終末期乳腺癌患者的情緒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情緒情況顯著比對照組更好(P<0.05),見表4。
3 討論
乳腺癌是臨床極為高發的女性腫瘤,具有發病率高、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的特點,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雖患者的存活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仍有一定的致死率。在乳腺癌晚期患者會出現癌痛明顯的情況,表現為陣發性刺痛、隱痛等,且由于患者長期受到癌癥折磨,精神大多都較為脆弱,焦慮、緊張的情緒會使痛感神經更為敏感,延長疼痛體驗。終末期乳腺癌患者的預計生存期限基本已少于6個月,且隨時都會面臨死亡。在此階段,患者的身體各器官已衰退,癌細胞擴散,已無太大治療意義,化療和放療措施只會加大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和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根據過往的臨床治療經驗可以得出,在終末期接受入侵式治療和化療放療的效果并不確切。長期以來,死亡都是人們較為避諱的話題,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和我國死亡教育的缺失,大部分人都無法坦然直面死亡。死亡教育的缺失導致人們在自己或家屬患重病時情緒會無法控制,產生極為嚴重的負面情緒,導致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都受到巨大影響。
安寧療護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當任何醫療措施已無法為患者提供實質的幫助時,通過安寧療護可以讓即將走向生命盡頭的患者在生命末期感受到人文關懷,坦然接受死亡,盡量沒有遺憾地完成自己的一生。安寧療護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較高,院方應建立安寧療護團隊,為患者及患者家屬提供專業的安寧療護。通過抽調在各自領域專業能力出色的心理咨詢師、營養師、主治醫生和護士等來組成安寧療護團隊。并對團隊成員進行死亡知識教育,對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進行建設,首先要讓護理人員能坦然面對死亡才能保障安寧療護工作的有序開展。由于安寧療護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大部分患者和家屬對其并不了解,護理人員需要以面對面宣教、舉辦護理知識講座、視頻講解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安寧療護對于患者的意義,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接受度。大部分終末期乳腺癌患者都處于生死攸關的狀態,身體機能全面衰退,難以吸收食物營養。護理人員應視患者身體情況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可實行鼻飼或腸道營養支持,以維持患者的基本體能。在乳腺癌的晚期,患者會受到癌痛的折磨,護理人員需遵醫囑對患者用藥物進行鎮痛,可以通過熱敷、理療、推拿、按摩等方式緩解患者的痛苦。由于我國死亡教育的缺失是導致患者和家屬心情焦慮的重要因素,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死亡教育是安寧療護的核心環節。護理人員應通過茶話會、宣傳手冊、視頻動畫、懇談會等形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死亡教育,在柔和平靜的氛圍下進行死亡的話題的討論,可以讓病人能正確理解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并向病人及其家屬講解生前立遺囑的必要性。此外,需向患者說明現在病情的發展情況,鼓勵病人自己做決策是否接受治療,將決策主動權交給患者,增加患者的生命尊嚴。此外,可以以愿望清單等形式了解患者的臨終的心愿,盡量滿足患者需求,減少患者的遺憾。本研究對22例終末期乳腺癌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了分析,得到了通過安寧療護的患者其在臨終期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僅實施常規護理的患者,其情緒狀況明顯比僅實施常規護理的患者更好,疼痛程度較實施常規護理的患者更輕,且其生命尊嚴更高(P<0.05),表明了安寧療護可以讓患者可以坦然接受死亡,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質量和生命尊嚴。
綜上所述,將安寧療護應用于終末期乳腺癌患者的護理中效果確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尊嚴,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值得進一步深化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