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寧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也就推動了中職教育培養專業技術人員進程。中職學校在培養技術人員時也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以課本教材為基礎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就業做好基礎。下邊本文就基于就業視野下中職電氣化教學模式進行探究,并提出以下建議。
◆關鍵詞:就業視野;中職電氣化;教學策略
我國目前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大,中職學校極大的滿足了社會的人才需求,為我國培養各種各樣的專業性人才。在中職學校電氣專業是一門非常熱門的專業,這一專業不僅需要學生具備強大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培養這一專業人才時需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教師在教學上也要進行革新,充分的激發學生對電氣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一、就業視野下中職電氣化教學模式的意義
基于就業視野下,中職電氣化教學能夠有效地將課本教材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將傳統的空談理念教學進行革新,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時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能力為主,使學生就業后能夠具備強大的專業技術,而不是只知道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需要自己動手操作時卻無從下手。在學生就業后公司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而對于學生的文憑只是進入公司的一道門檻,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就業,教師開展電氣化教學模式可以有目的性的增強學生的技術水平,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就業視野下中職電氣化教學模式的策略
1.以就業目標為基準,開展課堂教學
在傳統的電氣課堂上,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以提高學生卷面成績為教學目標,這種觀念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只能夠空談理論而沒有實踐經驗,致使學生在以后就業難以操作。為了能夠將這種情況進行轉變,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就業目標為基準,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變壓器原理》這一章節內容時,學生在理解變壓器基礎知識的同時你要學會看懂變壓器原理模型,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一個單向變壓器的原理模型讓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思考其中的原理。變壓器是利用電磁學的電磁感應原理,從一個電路向另一個電路傳遞電能的一種電器設備,它可將一種電壓的交流電能變換為同頻率的另一種電壓的交流電能。單相變壓器的原理模型,由鐵心與套在鐵心上的兩個繞組組成,鐵心由導磁性能好、磁滯損耗小的材料制成。與電源相連的線圈為一次繞組,與負載相連的線圈為二次繞組。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明白其中的原理,在就業后就能夠擁有一定的經驗。
2.就業視野下開展專業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就業工作環境,讓學生提前適應專業工作,在學生就業后能夠更快地進入到工作狀態,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并非只有理論知識,最終所學都要運用到工作上,提高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找到學生在實踐上的不足及時地進行調整。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到電氣工廠進行參觀,讓學生親身體會工作氛圍,學生也可以與工人老師們一起制作一些零件,這時學生就能夠發現學習再多的理論知識也不如自己動手做一次。回到學校后教師開展專業活動演講,讓學生講述自己一天的經歷,然后說說自己在以后工作是如何處理遇到的專業性問題。
3.以就業率構建電氣教學評價體系
一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因此教師在平時需要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實踐能力來判斷學生的專業掌握情況,嚴禁僅以學生的卷面成績來判定學生在就業后的工作能力,這種方式只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上開展師生互評、問卷調查等活動,來制定一個完善的綜合性評價體系,學生指出教師在平時教學中的不足,教師對學生的專業能力作出判斷,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找出對方的性格不足,因為就業也需要與他人維持良好的關系,這一方面也是學生專業素養能力判斷因素之一。通過完善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在提高自身專業實踐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業視野下中職電氣化教學模式是需要適應社會發展趨勢的,教師的教學理念必須與時共進,嚴格按照就業目標為基準,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教師平時可以適當的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去專業工廠進行參觀學習,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我國提供綜合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扎西吉.就業視野下中職生職業道德培養模式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145.
[2]王慶軍. 職業生涯規劃視野下中職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研究[A]. 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三卷)[C].: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7.
[3]徐琳俊.淺析中職電氣自動化專業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3):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