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敏
【關鍵詞】二甲雙胍;多囊卵巢綜合征;促排卵效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其發病與內分泌及機體代謝異常存在密切的關系,主要臨床表現為不孕、月經異常、多毛等,是引起患者不孕不育、月經周期異常的重大因素,臨床治療以藥物為主,改善高雄激素血癥的情況,調節胰島素拮抗、有效改善病癥,促進排卵[1]。本文以多囊卵巢綜合征病例樣本84例為研究主體,對二甲雙胍治療臨床有效率及價值進行探究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從病例時段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多囊卵巢綜合征病例樣本中抽選84例,均編號后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研究組2組均納入病例42例。對照組年齡22-39歲,均齡(29.36±4.27)歲,研究組年齡21-37歲,均齡(28.93±4.31)歲,2組基線資料統計學對比P>0.05,可比。
納入標準:(1)入組患者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有生育要求;(2)近期內未曾服用過促激素、排卵藥物。排除標準:(1)存在輸卵管阻塞等不孕因素者;(2)其他嚴重的婦科疾病;(3)其他對排卵功能造成影響的疾病者;(4)其他對性激素分泌構成影響的疾病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取英達-35治療,炔雌醇環丙孕酮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40114,ScheringGmbH&Co.ProduktionsKG,2mg)每日1片,晚間服用,持續時間21d,間隔7d,持續治療3個周期。
1.2.2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聯合應用二甲雙弧,鹽酸二甲雙弧緩釋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H20051289,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500mg)口服,每日1片,持續治療3個月[2]。
1.3觀察指標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睪酮(T)。
觀察2組的用藥不良反應、排卵正常率。
1.4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激素水平評價治療前激素水平對比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經治療后對比對照組,研究組各指標FSH、LH、T水平更低,P<0.05,見表1。
2.2不良反應發生率、排卵正常率評價相較對照組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排卵正常率更高,P<0.05,見表2。
3 討論
多囊卵巢綜合征在臨床較為常見,針對其發病機制臨床尚未明確,但與遺傳、腎上腺萌動存在密切的關系,該疾病患者臨床主要采取手術及藥物方式給予治療,隨著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手術可以有效降低性激素水平,起到疾病治療的效果,但該技術具有一定的創傷性,會損傷患者機體,增加并發癥的風險[3]。
英達-35是人工合成類17-孕酮衍生藥物,對垂體促性激素的分泌具有一定的調控作用,可以有效調節FSH、LH 水平,從而降低機體雄激素的分泌水平,二甲雙弧是臨床常用降糖藥物,其通過對胰島敏感的調控,實現糾正內分泌紊亂的目的,進而促進機體排卵,同時可以減少糖苷源,增強組織對葡萄糖利用率。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較對照組FSH、
LH、T水平更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排卵正常率更高,P<0.05。英達-35與二甲雙弧聯合用藥的方式,增強了臨床治療效果,有效改善卵巢功能,促進性激素恢復正常,提高促卵效果,受孕率也相應提升。
綜上所述,針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應用二甲雙胍聯合英達-35治療的方案,有效降低了性激素水平,促進排卵功能恢復,提高受孕率,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高,可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