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珺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溝通方法;應用效果;分析
目前不少疾病首選方法為手術治療,通過手術可去除病灶,對患者受損器官加以修復,有助于機體恢復正常并減少因此帶來的痛苦。不過手術治療可能會對機體帶來一定程度損傷,也存在相應風險,因此在手術治療中做好患者護理相當重要。護患溝通在很大程度上相對手術治療效果帶來影響,合理利用溝通技巧有助于讓患者對手術進程加以了解,積極配合治療,同時還可以對患者父親情緒帶來明顯改善,有助于手術的正常開展以及術后患者身體恢復。本文研究對象選擇2019年11月到2020年12月到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6例患者,通過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各4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則進行溝通技巧護理,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選擇2019年11月到2020年12月到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6例患者,通過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各48例。其中觀察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8例、20例,年齡從18~75歲不等,年齡平均值為(44.5±1.9)歲;根據患者接受的手術類型進行分類包括多個種類,除婦產科、耳鼻喉科、普外科、骨科以及眼科手術之外,還包括泌尿外科、心胸外科以及神經外科等類型,患者數量分別為5例、4例、17例、10例、1例、6例、3例以及2例;根據麻醉方式的差異又可以分為三類,其中包括全身、局部以及硬膜外等麻醉方式,數量分別為16例、10例以及22例。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6例、22例,年齡從20~77歲不等,年齡平均值為(44.8±12.4)歲;根據患者接受的手術類型進行分類包括多個種類,除婦產科、耳鼻喉科、普外科、骨科以及眼科手術之外,還包括泌尿外科、心胸外科以及神經外科等類型,患者數量分別為7例、3例、15例、12例、2例、4例、3例以及1例;根據麻醉方式的差異又可以分為三類,其中包括全身、局部以及硬膜外等麻醉方式,數量分別為18例、12例以及18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個人資料完整,均有手術適應癥。排除標準:意識不清,有精神疾病史,無法正常配合進行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因此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則進行溝通技巧護理,具體如下。
1.2.1術前溝通
在手術進行前護理人員要探望患者,與患者之間進行密切溝通,注意語氣保持溫柔以及親切,不能出現任何不耐煩。首先對患者臨床治療情況進行核對,積極與患者交流,讓患者了解此次手術治療目的、具體過程、注意事項以及手術室環境,讓患者對手術有大致了解,有任何不了解的地方,需及時向患者進行詳細說明,確保患者對手術有更深刻認知。
及時了解患者內心真實想法以及感受,給予患者支持與鼓勵,幫助患者排除負性情緒,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以及護患關系。
1.2.2術中溝通
在手術開診時,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在語言上與其溝通,言語注意舒適輕柔,當然也要借助手勢以及肢體等語言及時轉移患者注意力,避免患者疼痛難忍。
1.2.3術后溝通
手術完成后,及時向患者以及家屬介紹具體手術情況以及后期康復療程,有任何不了解的地方隨時向患者進行講述。此外,還要為患者制定一套個性化的運動以及飲食方案,讓患者注意進行正確調養,確保更快恢復。
1.3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1.3.1觀察項目
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患糾紛發生率進行對比。
1.3.2評定標準
在評價護理滿意度時使用醫院資質的統一問卷,其中有20道小題,總分100分,其中主要包括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服務態度以及應對突發狀況能力等,滿意程度:非常滿意(91~100分)、滿意(71~90分)、不滿意(小于70分)。
1.4統計學處理
對所得數據通過SPSS20.0軟件展開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占比分別為66.67%、31.25%以及2.08%,總滿意度為97.92%;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占比分別為45.83%、29.17%以及25.00%,總滿意度為75.00%;P<0.05,兩組數據對比存在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具體可見表1。2.2兩組患者護患糾紛發生率對比對照組護患糾紛發生率為8.33%,觀察組則為0.00%,觀察組明顯更低,P<0.05,兩組數據對比存在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具體可見表2。
3 討論
對醫院護理人員來說,具有良好溝通能力屬于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要想創建良好和諧的醫患關系、得到患者足夠信任,與患者之間進行有效溝通非常重要。就本質層面而言,醫護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屬于治療性溝通,除了給患者提供相應幫助,同時也可以結合患者自身特征進行個性化心理護理。眾所周知,手術治療大部分屬于創傷性,因此不少患者有一定的恐懼感,對此護理人員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安慰,有助于更好的安撫患者,防止患者出現過激反應。臨床上也有的患者抗拒手術治療,或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依從性比較差,最終導致手術治療不順利,術后恢復情況也不好。因此醫護人員與患者通過肢體以及語言等及時展開交流,有助于幫助患者排解存在的負性情緒,更好促進醫護關系,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變得更加依從,手術效果也更符合預期。
本研究主要通過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等三個時間段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讓患者對手術流程以及注意事項有充分認知,排解自身存在的負性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臨床上應用價值比較高。之所以要進行手術室護理溝通,原因主要在于下面這幾點:⑴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幫助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創建和諧的關系;護理人員在態度上有好心情,向患者以及家屬詳細講解手術流程及注意事項,讓患者做好手術之前的充分準備;在具體交流時,護理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患者心理情況綜合評估,盡可能滿足患者內心訴求,給予更多的關愛;在交流時要認真傾聽患者傾訴,不要隨意打斷患者講話,盡可能少使用醫學生專業的語言詞匯,避免對正常溝通帶來阻礙;通過合理方式與患者創建信任關系,培養和諧輕松的護患關系;⑵提升護理人員個人素質與道德素養,近幾年護理核心正在逐漸轉變到患者個人身上,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以及給予足夠關愛為護理的本質,因此要抓住良好時機與患者溝通,讓患者了解正能量信息,發現任何負面情緒及時給予安慰和鼓勵,幫助患者更好的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本文研究對象選擇2019年11月到2020年12月到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6例患者,通過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各4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則進行溝通技巧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護患糾紛情況進行對比。最終發現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5.00%,觀察組則為97.92%,觀察組明顯更高,P<0.05,兩組數據對比存在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對照組護患糾紛發生率為8.33%,觀察組則為0.00%,觀察組明顯更低,P<0.05,兩組數據對比存在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手術室日常護理使用溝通方法效果比較明顯,不但能提升患者服務滿意度,同時可明顯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率,因此臨床上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