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輝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程序;腦出血;生活質量
腦出血(CerebralHemorrhage)也稱之為腦溢血,其主要的發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群、高血壓以及腦血管畸形患者為主,其具有極高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主要指的是機體在受到非外傷性腦實質血管破裂繼而引發出血的情況[1]。患病者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以嘔吐、惡心、嗜睡以及昏迷等癥狀為主,現階段對于治療此類疾病的主要方式以安靜臥床、調整血壓、脫水降顱壓以及止血和加強護理維持生命功能為主,而患者在治療期間極易受到不良情緒以及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其依從性不斷下滑,繼而對治療方案和護理干預措施的開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需要為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和治療依從性[2-4]。本文針對腦出血護理中實施預見性護理程序的應用效果和價值進行分析和觀察,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選擇80例患者展開綜合評價和分析,嚴格按照其護理模式的差異性分為觀察組(預見性護理程序)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50~80歲,平均(65.14±6.55)歲;觀察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51~80歲,平均(65.24±6.01)歲,將兩組一般資料進行比對(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腦出血診療標準者;患者年齡≥18歲,患者及其家屬在知曉同意書具體內容和標準下均簽字同意。
排除標準:合并心臟、肝、腎等功能嚴重障礙者;合并精神認知功能嚴重障礙者;合并聽力功能嚴重障礙者;拒絕配合觀察研究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嚴格遵循醫囑按照服用方式、頻率、劑量等服用藥物,避免漏服、錯服的情況出現,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心率、血壓以及血氧飽和度等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的變化情況等,展開綜合干預[5]。
1.2.2 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程序,護理人員在實施之前,應當保持親切、友好的態度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談和分析,了解并掌握患者文化認知水平、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其病情程度等,通過多平臺查詢相關文獻和資料,繼而根據臨床醫師和專家建議等通過多學科分析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6]。建立預見性護理干預小組,其中主要的組成成員由護士長以及工作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在干預前對小組成員展開關于預見性護理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訓,培訓后均接受考核,考核通過后方可上崗,從而提高護理人員對于腦出血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和應急能力。護士長在此期間對護理各環節進行監督管理,出現問題及時指出并糾正,定期為護理人員開展教育培訓,并將考核成績納入績效考核中[7]。護理人員在護理實施期間,密切患者血壓、血氧飽和度以及心率等各項生命體征并做好準確的記錄,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醫師進行相應的處理。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當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對于并發癥進行合理的評估,并針對潛在和已在的各類并發癥做好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患者發病后應當聯合營養師為其制定符合患者情況的飲食方案,其飲食主要以清淡、易于胃腸道消化吸收的流質或者半流質食物為主,繼而根據其恢復情況逐步轉換為正常飲食,確保患者每日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物質,避免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證每日飲水量達到標準。患者發病后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言語功能障礙和運動功能障礙,因此需要監護人時刻陪護,繼而極易出現焦慮、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方案實施受到極大的影響,針對于此,護理人員應當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談力度,詳細描述關于疾病的相關基礎知識、治療措施優點以及護理技巧等,從而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和依從性。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不僅需要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心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指標的變化情況,同時需要合理、科學地對患者的腦損傷程度進行評估,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鼓勵支持其進行言語康復訓練等,從而促進其各功能恢復。絕大部分患者發病后的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吞咽障礙、意識障礙等情況,繼而出現肺部感染的概率極高,對此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者如何正確有效地進行排痰,對于無法自行咳痰的患者可使用吸痰器輔助吸痰,同時定時為患者清理口鼻腔內的分泌物,對于出現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應當嚴格遵循醫囑給予其抗感染和氧化治療,從而改善其感染情況。患者發病后需要長時間的休息,而持續臥床不動會導致壓瘡以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等不良并發癥發生,對此護理人員應當定時幫助患者翻身,并為其提供干燥、舒適的床褥用品,每日定時為其進行腹部的按摩,加大飲水量,從而避免便秘的情況出現。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做好膀胱和會陰部護理工作,從而使得導尿管的留置時間有效縮短,對其導尿管的劑量和顏色等進行準確記錄和評估,出現異常應當及時告知醫師進行針對性的干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自評量表,主要采用生活質量測定量表簡表(SF-36)展開綜合評分,主要從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八個維度展開綜合評分,每條目為0~3 分,采用四級評分法原則進行評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反之,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低。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 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 不具備統計學分析(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腦出血屬于臨床中極為多見的神經內科疾病類型之一,而導致腦出血的主要病因與微血管瘤破裂、高血壓合并小動脈硬化以及微動脈瘤等息息相關,同時也與高血壓、高血脂以及血管老化等因素相關,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和影響。伴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升,其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也不斷轉變,長期不規律的生活方式使得腦出血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近年來呈現出年輕化趨勢。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效果并不理想,且術后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率極高,對患者術后康復和預后均有著極大的影響。預見性護理是建立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的新型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在其中需要根據護理程序對患者病情展開全面分析和預判,從而分析出其中潛在護理風險,根據風險提示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從而有效的規避各種不良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具體而言,對每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及病情變化規律,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現存和潛在的護理危險問題,患者的身體和心理現狀、病情嚴重程度做出評估,繼而結合以上幾點提出預見性護理干預方案,對于急診危重癥的患者來說其病情發展速度快,更需要護理人員在接診后對上述幾點進行判斷分析并做出正確決策[8]。在本次研究中,為腦出血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其研究結果顯示如下: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行之有效的護理方式可顯著提高患者依從性,減少不良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為腦出血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程序較之常規護理模式,預見性護理程序的護理價值更為理想,不僅顯著提高其護理滿意度,同時也間接提高了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