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桂男
【摘要】托物言志是初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寫作手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準確把握教學時機,將托物言志寫作手法滲透其中,促使學生靈活地掌握這一寫作手法。文章針對托物言志的寫作思路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初中語文托物言志寫作手法教學的有效策略,有助于促進初中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托物言志;寫作手法;教學策略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作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并且作文在語文考試中占有較高的分值,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對寫作教學越來越關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寫作手法的運用,可以使初中學生的作文更具表現力,表達的效果也要更好一些。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加強托物言志寫作手法教學的有效開展,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托物言志的寫作思路
第一,圍繞著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述。
第二,對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升華,上升到某一種精神和品格。
第三,從對事物的描述轉移到人,引出對其的贊美和歌頌之情,借此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悟。
在使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進行寫作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合理地選擇相應的事物,選擇的事物既要美好,又要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這樣在對這些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述時,便可以很容易地展開聯想。
第二,在選擇好事物后,需要對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詳細的描寫,力爭將這一事物的外形特點或者內涵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1]。描寫的方向一定要與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方向相一致。
第三,通過多樣化描寫方法的運用,將自己的情感體驗穿插其中,統一對事物外觀形態和內涵的描述,達到借助事物的描述抒發自己情感或者根據事物的特點講明一個道理的目的[2]。
二、初中語文托物言志寫作手法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事物,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特點
對于任何事物來說,其具備的特點都是多樣化的。教師在開展托物言志寫作手法教學活動時,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細致地觀察事物,準確把握事物的特點,并將其一一列出,隨后將寫作的立意需求作為主要切入點,合理選擇事物的特點來表達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像青松,其具有多樣化的特點[3]。青松是一種一年四季常青的植物,代表著永恒的生命,不管在多么惡劣的環境中,都能夠頑強地存活下來,傲然挺立,象征著堅強不屈。在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進行寫作時,需要寫景狀物,將喜怒哀樂寄托于事物中,將自身的情感體會和思想感悟融入其中,這樣所描繪出來的事物便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不是簡單地對事物的外觀、結構和特點進行描述。
例如,在講授《白楊禮贊》這篇課文時,教師在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文本的基礎上,仔細體會作者是如何對白楊樹的外觀形狀進行重點描寫的,并運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段,將白楊樹人格化,賦予了白楊樹向上發展、倔強挺立、不折不撓等優秀品質。這樣,讀者就會很自然地將其與“北方的農民”“守衛家鄉的哨兵”聯想在一起,從形似到神似。
文言文也是如此,如《愛蓮說》對蓮的美好形象進行了重點描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的高潔、質樸、正直和清高,賦予了蓮人格化的特點。這篇文章同樣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段,通過對蓮特點的描寫,寄托了作者潔身自好、不追名逐利的情感。
學生只有認真觀察這些事物,才能夠更好地根據這些事物的特點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在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引出托物言志寫作手法
以《愛蓮說》一課為例,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有人愛牡丹的雍容華貴,有人愛雛菊的淡淡幽香,有人愛蓮花的清麗脫俗。教師可以借助這句話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可以變成一朵花,你希望自己可以做一朵什么花呢?”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隨后教師引入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作者周敦頤唯獨非常喜歡蓮,這是為什么呢?”使初中生展開自主閱讀,找到其中的原因。然后教師再次提出問題:“蓮花和君子之間有何關系呢?要怎么做才能夠稱得上是君子呢?”學生在展開精細化閱讀的過程中,便可以發現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段,將蓮花作為寄托思想情感的事物,通過對蓮花生長環境、外表特征以及內在氣質的描述,將蓮人格化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攀附權貴、獨立高潔、美名遠揚、純真自然、不顯媚態、內心通達、行為正直的君子。
(三)突出托物言志課文的特點,通過比較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課文,教師宜通過比較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陋室銘》通過山的“名”、水的“靈”類比突出“陋室不陋”,將諸葛廬、子云亭與陋室類比,突出“惟吾德馨”;《愛蓮說》通過蓮與菊、牡丹比較,突出其“花之君子”。
在現代散文教學過程中,更應通過比較的方式,突出托物言志的特點,加深學生的印象。《紫藤蘿瀑布》這篇托物言志的課文將紫藤作為所托之物,對紫藤蘿進行了巧妙的描寫:“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這一句將靜態的紫藤蘿進行了動態化的描寫。“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這一句則從不同感官的角度對紫藤蘿進行了描寫[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這一句則達到了物我相互融通的描寫效果。在引導學生學習完對紫藤蘿這一事物的描述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好托物言志的“志”。這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作者除了對眼前的紫蘿藤進行了描寫外,還描述了記憶中的紫藤蘿,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哪些不同?一開始作者不由得停住了腳步,但是到最后又不覺加快了腳步,作者在情感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通過比較的方式,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句充分體現了“托物言志”的“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談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促使學生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四)加強對語言的分析,洞察托物言志策略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初中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這就要求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并加以分析,從而更加靈活地運用。
同樣以《紫蘿藤瀑布》為例,這不單單是一篇優秀的寫景散文,同時蘊藏著深刻的哲理。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先提出問題:“課文中哪些語句最能體現出紫藤蘿的特點?將其圈畫出來。”在學生完成這一學習任務后,教師鼓勵學生對自己圈畫的語句進行深入的分析,進一步體會其內在的表現力,并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圈畫這些語言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透過語言可以感受到文本背后的意蘊,領會到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精妙之處,在洞察作者托物言志策略的同時,深刻感受作者想要依托紫藤蘿表達的情感。另外,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作者是如何展現紫藤蘿的生機盎然呢?”并引導學生通過對幾個關鍵詞的把握,賞析作者精彩絕倫的語言表達,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樣既可以了解宗璞散文清新雋永的特點,又可以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還可以提高審美情趣。
(五)通過情感感悟,立體化學習托物言志這一寫作手法
在《紫藤蘿瀑布》一文中,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從花的由衰而盛聯想到自己的坎坷經歷。作者被面前綻放的繁華的、富有生命氣息的花朵所吸引時,產生了對生老病死的思考,由此形成了對生之喜悅和精神寧靜的感悟。為了增強學生的情感感悟,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作者在欣賞紫藤蘿花時會出現這些感受呢?”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這種情感,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作者在創作該篇文章時,其弟弟得了絕癥,所以才引發了作者通過花產生對生老病死的感悟。”
“一切景語皆情語。”教師在引導學生立體化學習托物言志寫作手法時,應避免讓學生從客觀的角度賞析作者對紫藤蘿的描述,而是帶著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情感,通過對紫藤蘿的描寫,窺探作者想要寄托的情感,并深入了解當時的創作背景和社會背景,跟隨著作者的描寫再現其中的場景,由此感悟到作者透過花朵聯想到自己的親人,聯想到生活和生命的過程,最后實現從對事物的描寫轉移到自身情感的表達。
人們常說:“課內得法,課外用法。”好些散文在寫法上有相通之處,我們對這類作品進行群文閱讀,定能從中探尋到閱讀與寫作的竅門。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有很多托物言志類的文章。托物言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寫作手法,采用這種寫作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性和意蘊。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體現文章托物言志的特點,引導學生細致觀察事物,準確把握事物的特點,加強對語言的分析,洞察托物言志策略,并通過情感感悟,立體化學習托物言志這一寫作手法。學生切實掌握托物言志這一寫作手法后,便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更深一層地解構文章,并且還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鄭冬前.讀寫在碰撞中閃光——探究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7):23-25.
任美衡.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實踐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0.
陳思琪.語言本體論視角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0.
王恩竹.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中寫作能力培養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