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飛
形式主義即內容和形式相脫離,片面追求形式,不重視內容的工作態度和方法。學校中的形式主義主要表現在工作督查、教學管理、德育活動中,這些問題亟須反思和改進。
一、學校中形式主義的現狀
(一)學校工作督查中的形式主義
首先,教育督查數量上的形式主義。教育行政部門一般下設有數十個股室及事業單位,各自分工不同。筆者所在的地區,每學期教育局會安排教研室、教育股等分別對學校工作進行檢查督查,每學期檢查達十余次,檢查的內容有教學、安全、德育活動等。
其次,教育督查內容的形式主義。首先教育行政單位在檢查中提出的往往只是一些表象“問題”,如 “上課時沒用電子白板”“上課時教師不翻看教案”等。其次,被檢查的資料須有方案、過程性資料、總結等,若沒有影像資料則被認為活動開展得不扎實。為了整理資料,有時候學校組織一次活動不得不換好幾個會標拍照留痕。
(二)教學管理中的形式主義
首先,表現在各種進校園活動。如戲曲進校園、金融進校園、法律進校園等,還需要進課堂、進課表,而學生在校時間是有限的,小學周課時量一般為30節,為了完成這些進校園活動,只能擠壓或占用其他課程,如班會時不但要進行班務工作、法治教育,還要進行安全教育,擠占了教育學生的時間。
其次,文件扎堆、活動扎堆。很多部門未深入調研學校情況就進行活動安排,導致出現活動扎堆的現象。如每年12月份有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全國交通安全日(12月2日)、世界殘疾日(12月3日)、國家憲法日(12月4日),就會出現文件扎堆的現象,嚴重干擾學校工作。
(三)社團活動的形式主義
社團數量的形式主義。社團活動是以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為前提的,是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開設的,但有些地區社團數量要求按照學校班級數量確定,學生參與人數還要達到一定標準,這些舉措就背離開設社團的初衷了。
社團內容的形式主義。社團一般是以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為依托開設的,在很多縣級及農村基層學校,這類教師非常匱乏,但勉強開設相關社團,社團活動幾乎無內容,只為迎檢做準備。
二、學校中形式主義原因分析
(一)檢查督導缺乏統一協調
許多基層縣委、政府對學校工作檢查未進行統一規劃,缺乏統一的協調組織,跨部門的統一檢查存在困境,各部門只能檢查各自領域,造成檢查的主體多,檢查頻繁。教育行政部門內部也缺乏統一協調,檢查內容和時間未統籌規劃,容易產生檢查無序、繁多的情況,教育部門的主要領導、各股室負責人的決策和工作思路不同也是造成檢查多的原因。
(二)教育部門檢查人員專業技能欠缺
在基層地區,教育局工作人員絕大部分是多年沒上過講臺,或是剛參加工作借調到教育局的人,缺乏教育教學工作經驗,檢查時只能發現表象問題,無法專業指導教育教學工作,檢查督查作用微乎其微。
(三)教育教學管理急功近利
在一些地區,教育部門為了政績,大力宣傳制造重視教育教學活動的氛圍,盲目開展社團活動,想以此表示重視五育并舉。但是教育面對的是學生,德、體、美、勞的提升是長期的工程,尤其是道德品質的提升,有些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另外,五育并舉與應試教育的矛盾,也給學校工作造成困境,基層教育部門一面說要五育并舉,落實素質教育,但往往只以學生成績來評價學校,這些因素助長了形式主義。學校、教師一方面只能將重心放在提高學生成績上,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培養無法量化的道德、勞動等能力;另一方面,為了應付檢查只能帶著學生做形式,可以說是摧毀誠實教育的成果。
三、解決形式主義的策略及探索
(一)省、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政府部門對學校工作的檢查督導需要進行協調和統籌
首先,政府各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溝通,在檢查之前首先要考慮以下問題:是不是非要檢查?什么時候檢查?是進行專項檢查還是聯合檢查?另外,還需要對學校近期工作稍作調研,近期學校工作的重點是什么?會不會打擾教學秩序?等等。其次,下發文件、通知時也需要溝通。會不會出現扎堆發文的情況?有沒有重復發文?報送的資料非要截圖、拍照不可嗎?最后,教育行政部門是學校的主管部門,在進行檢查、發文件時,各股室不僅需要協調、溝通,更需要了解學校的近期情況,在縣級單位中,縣城與鄉鎮、鄉鎮與農村所在學校之間有很大的差距,要考慮城鎮學校開展的活動,農村學校能不能開展,有沒有必要開展,開展到什么程度。
(二)轉變工作檢查觀念,增強服務意識
一些教育部門、政府部門檢查工作時預設學校工作是有問題的,是為發現問題而檢查,沒有考慮幫助和指導學校解決存在的困難。因此,這就需要檢查人員及時轉變工作檢查觀念,抱著為學校服務、為教育服務、為師生服務的態度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后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指導。
(三)提高教育行政部門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
首先,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者是地方教育工作的決策者,所以要專業化,至少得理解教育、了解學校工作、熟知教育教學。只有這樣,在做決策時才不會天馬行空、脫離實際,才能做長遠規劃。其次,決策的執行者更需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和過強的教育教學技能,只有這樣他們在具體執行政策、指導工作時才能真正深入一線,對教育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四)扎實落實教育的目的和根本任務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或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換言之,教育是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五育并舉要以“德”為先,“德”的培養是隱形的、漫長的,這就需要全體檢查人員、學校、教師要摒棄功利觀、政績觀和速成觀的教育思路,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門評價學校時要從成績轉換成素質,這就需要教育部門徹底轉變考評和評價標準,要充分考慮學校、學生等實際情況,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學校中的形式主義遠非文中所羅列的這些。當然提出問題是容易的,但解決問題卻是極難的。我們要不斷改進工作思想和方法,避免落入形式主義怪圈,讓學校工作真正發揮育人效能。
(作者單位:陜西省彬州市西街小學 ? ?本專輯責任編輯:林彥 ? ?劉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