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媛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小學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大轉折,幼小銜接工作要緊扣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為幼兒做好包括生活習慣、自理能力、人際交往、學習態度和方法等全方位的基礎鋪墊,使幼兒更好地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轉變。同時,教師要遵循幼兒在該階段的身心特點,多方協調和配合,循序漸進地推進幼小銜接工作,使幼兒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適應轉變,讓他們的身心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
幼兒園階段和小學階段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但又有連續性的特點,要遵循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行相互銜接。兩個階段的教育工作從內容方法到組織形式都要進行過渡,這是由幼兒身體和心理發展特點決定的。當前,幼兒園大班與小學一年級之間還是存在較大差異,怎樣減少這個差異,使幼兒身心能順利完成過渡,需要幼兒園與小學教師相互配合、仔細研究。
二、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
近幾年來,農村的幼教工作者和小學低年級教師都對幼小銜接進行了很多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農村還有很多客觀因素在制約幼小銜接的發展。
(一)農村幼兒園師資匱乏
農村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園)不夠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很多教師都沒有上過幼師學校或經過必要的培訓,僅讀過初中和高中就被聘用到幼兒園。這些教師既沒有系統地進行過理論的學習,也沒有實際幼兒教育的經驗,業務能力水平和實踐水平表現一般。還有的幼兒園工作缺少長遠規劃和理性思考,不重視素質教育,與小學教育嚴重脫節,給幼小銜接工作造成負面的影響。
(二)家長觀念落后
農村的幼兒家長多數教育理念陳舊、落后,加之得不到幼兒園教師的正確引導,影響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多數家長認為如果在升入小學前認識很多字、會做很多題,進入小學后就能考出好的成績。有的家長甚至在家里自備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本,教孩子開始學習一年級的課程。這樣沒有專業的幼兒園教師進行指導的家庭教育,對幼小銜接教育十分不利。
(三)幼兒園的迎合心理
有的幼兒園出于經濟利益考慮,為了爭奪生源,搞起了惡性競爭。利用家長望子成龍、急于求成的心理,沒有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盲目開設不適合幼兒學習的課程,過早地就過渡到小學學習階段,這可能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的學習成長。
三、做好農村幼小銜接工作的幾點探索
(一)課程滲透,為幼兒進入小學做好學習準備
幼兒園要有正確的辦學宗旨,要認真組織教師研究和學習幼小銜接的目標和意義,制訂出合理、科學的幼小銜接具體計劃,并要轉變教師的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如在幼兒園大班的下學期要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幼兒讀物,努力提升幼兒的理解和閱讀能力,通過不斷地訓練和學習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開設一些與小學一年級課程接近,又十分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如讓幼兒學習一些簡單、有趣和便于理解的古詩;或采用直觀、形象的方式讓幼兒做一些古詩詞相關的游戲,使之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學習了古詩詞;又如根據民族中心幼兒園和民族中心小學特點開展本區域民族特色活動剪紙和竹竿舞教學,與小學的校本課程相銜接。同時,加強幼兒自我生活能力的培養,把活動的時間逐漸延長到40多分鐘,也讓幼兒有課間休息的時間,并指導他們在休息期間規范自己的行為。
(二)培養習慣,為幼兒進入小學做好習慣準備
幼兒園大班學生即將進入小學學習,需要遵守許多規則,教師要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習慣,樹立規則意識,如改變坐法、糾正坐姿、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排隊要前后左右對齊等。另外,教師還要安排有趣的早間活動來幫助幼兒養成早起、不遲到和持之以恒的習慣,教會他們自己整理書包、管理好自己的文具和衣物鞋帽等等。同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作息時間,要適度縮短幼兒午睡和游戲的時間,也可以增加一些智力的活動,在時間上盡量與小學的作息時間靠攏。還可以適當地調整課程表,有規律地上下課,讓幼兒自己去廁所,各種生活習慣和作息習慣的培養,都要融入到教學之中。
(三)參觀小學,為幼兒進入小學做好心理準備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5-6歲幼兒要對小學生活有好奇心和向往。”幼兒園教師要通過讓幼兒近距離地感受小學、體驗小學學習生活的方式,滿足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心,引導他們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小學生活。我園在大班幼兒即將畢業時,為了讓他們熟悉小學的基本生活情況,教師都會帶領幼兒到民族中心小學參觀,了解和熟悉小學校園的環境,參觀教室、各種功能室以及其他教學設施等,安排幼兒參加小學的升旗儀式、大課間活動等,讓幼兒實地進入小學生的學習環境,感受未來小學生活。還會讓幼兒參與一年級課堂活動,讓幼兒知道小學的課堂和幼兒園的區別。在參觀校園時,教師要耐心給幼兒講解,盡量減少幼兒對小學校園的陌生感,消除他們的膽怯心理,使之盡快地熟悉環境,為將來入學做好準備。
(四)舉辦講座,讓家長做好心理準備
在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銜接的過程中,家長要發揮應有作用。但許多家長對如何進行幼小銜接感到很茫然,這就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如我們民族中心幼兒園在每年五六月份都會邀請民族中心小學低年級資深教師到幼兒園為大班家長開設幼小銜接專題講座。講座中,小學教師會針對家長在做好孩子入學準備中遇到的困惑等問題,提出解決策略,并用一些實例實物介紹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讓家長對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做好心理準備。幼兒園教師也會利用家長會和到幼兒家里家訪的機會全力宣傳幼兒教育的相關知識,讓家長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活動,理解和支持幼兒園的工作,為幼小銜接做好前期的準備。
另外,在幼兒到小學入學時,家長要加強與一年級教師的溝通聯系,及時將幼兒在家里和幼兒園的表現情況和身心特點如實告知教師,促進家校共建,積極配合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在入學前夕,小學要組織召開家長會。一方面,讓教師和家長面對面交流;另一方面,讓家長了解學校在教育教學中的計劃安排,進一步推進幼小銜接工作開展。
綜上所述,實施課程滲透、培養習慣、參觀小學、舉辦講座等策略,都是為了讓幼兒順利地過渡到小學階段,讓他們的身心能得到健康發展,并能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安市民族中心幼兒園 ? ?責任編輯: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