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芳
【摘要】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深度融合,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小學數學的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將信息技術手段與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可以為課堂帶來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極大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整合
一、引言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數學作為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提升數學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教育提供了鮮活元素和時代色彩.它不僅創新了數學教學方法,也讓學生對數學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各環節深度融合,為教師提供了全新的工具,為學生帶來了更有趣、更鮮活的學習方式和體驗.
1.助力教師有效開展教學實踐與研究
信息技術的普及為中小學教師帶來了海量的優質教育資源.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網絡查閱資料,下載有價值的教學案例和課件,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開發視聽資料,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探索活動.同時,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名優教師的課堂實錄、優質教案、經驗文章等,從中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2.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求知欲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學習內容相對枯燥,導致部分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差、學習效率低、學習質量不高,甚至有個別學生出現畏難厭學情緒.信息技術進入小學數學課堂,因其自身的新要素和新特點,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能夠改變課堂教學方式,使數學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極大激發小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習領域
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將數學課堂通過網絡與世界連為一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學習活動.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查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資料和信息,進一步拓展豐富學習內容,幫助自己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演示現象、傳授知識,忽視揭示過程、培養能力
在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教師要高度關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的設計也要慎之又慎.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是利用“內容”設計課程,實現知識結構的完整呈現,創造更接近現實的數學情境,進而創設有利于學生認知的環境氛圍,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知方法.如果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僅僅是通過點擊鼠標演示現象的話,學生就不會自己主動探究知識,也就忽視了教師和學生的感情交流.許多時候就產生了“教師回頭看電腦時,學生互相觀望”的現象,學生成了所謂的游客,對自己所學的東西也不會有深刻的理解.
2.重視形象思維教學,忽視抽象思維培養
多媒體技術可以化靜為動,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幫助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提升學生學習更多更深知識的可能性,促進學生右腦的發育.但是,過度使用多媒體手段卻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利.如果教學內容全部被視覺化,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就可能會下降.數學是需要抽象思維能力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弱化,對數學的再學習,特別是高等數學的學習沒有好處.所以,我們必須正確地利用形象思維,但決不能忽視抽象思維,必須互相彌補,互相促進.
3.過度使用多媒體課件,忽視教學過程
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后,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度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師的工作變成利用課件復制教材原始文本和原始圖像.比如說,教師通過課件給學生展示填空問題,學生在回答完后課件會顯示答案,但是顯示出來的內容也僅僅是課本的內容,久而久之,教科書的作用也會逐漸消失.同時,由于多媒體過于漂亮,色彩明亮,過度使用多媒體,往往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干擾學生的觀察,不利于學生去尋找問題的本質.總之,教育信息技術的利用是多通道和多層次的,必須做到適度合理,不能把它作為唯一的依賴.
四、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有效策略
1.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整合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主體性原則.在新課程改革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學習活動.因此,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
二是合理性原則.信息技術是學生獲取知識的輔助工具.使用這個工具的時候,教師必須遵循合理性的原則,不能過度依賴信息技術手段和相關內容.信息技術和教學計劃的整合,不是零碎的和隨意的活動,而是教師在系統思考的基礎上有計劃開展的.教師不僅要有特定的信息技術素養,還要有高超的教育設計能力.
2.提升教師素養是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的前提
一是要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信息技術和學科課程的整合始終是一線教師重要的實踐課題.能否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相融合,教師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整合的完成度和有效性.教師的信息素養包括很多方面,如熟練的軟硬件操作能力,較強的信息資源搜集能力和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互相交流的能力等.二是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研讀新課程標準,掌握課程框架結構、目標要求和實施建議等內容;教師還要深入鉆研教材,掌握教科書的結構體系和內容特點,明確教科書的編排體系以及知識間的邏輯關系,歸納教科書的知識點,這樣才能為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打好基礎.
3.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情境,擴展學生知識面
在每天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只采用講授法一種教學方式,那就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學習興趣的持久性差,因此,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增加直觀形象的學習素材,借助多媒體音視頻效果,創建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當教師需要動員學生參加教學過程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聲音、形象等效果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沖擊,在刺激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將其與課堂上的知識情境相結合,感知教材文本內容,提高理解能力.信息技術與互聯網還為廣大師生帶來了海量的知識資源.教師要培養提升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學生具備了相應的信息技術素養,就能夠從互聯網收集知識和資料,擴大知識面,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開展團隊合作學習.
4.利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方式,讓課堂寓教于樂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往往不能主動參與學習,學習數學幾乎等同于記憶數學,對所學內容不能深入理解.新課改要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但傳統的教學方式卻無法達成這個目標.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課堂教學進行多樣化的設計和實施,通過多媒體的特點來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可以有效學習知識,還能夠提高探索知識的能力,同時,也刺激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獲得知識的快樂.
5.將現代元素融入課堂,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數學概念大部分是非常抽象的,對于小學生來說很模糊,很難理解,因為他們還處在智力發育階段,理解能力還不太成熟,很難用專業術語掌握數學概念.教師將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進行立體圖形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將長方體、圓錐、圓柱和其他圖形插入到課件中,使學生產生立體圖形的特定形象.這樣,學生掌握這些圖形的概念就會變得比較容易.學生借助立體圖形的動畫演示,可以直接、清晰地看到圖形擴展變化等內容,為接下來的體積公式的推導、表面積的計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比如,在學習距離問題時,很難只看題目來理解相應的數量結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計特定的地圖,并根據主題插入課程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可以一目了然.
五、結語
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豐富,使其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應用優勢無限擴展,極大地促進了教育現代化進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直觀化、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促進了學生思維的多元發展.因此,信息技術對數學教育的內涵發展十分重要,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
【參考文獻】
[1]王福平.試論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的整合[J].學周刊,2020(33):127-128.
[2]何蘭英.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0(90):61-62.
[3]綦玉霞.淺析信息技術輔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20(32):19-20.
[4]梅慧云.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