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摘 要:共生融資是當前工業園區內企業進行融資的新型模式,可以更好地解決中小企業資金不足以及信息不對稱等融資難問題。首先,本文分析了工業園區企業共生融資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當前工業園區企業進行融資的難點;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立工業園區企業共生融資模式的優化策略,進而改善工業園區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工業園區;企業共生;融資模式;中小企業;信貸
中圖分類號:F2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6(b)--03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了更好提升工業化的集約程度,工業園區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中小企業融資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中小企業在工業園區進行融資,常常會出現資金不足、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而共生融資作為當前中小企業在工業園區中的新型融資模式,能夠更好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1 工業園區企業共生融資的必要性
共生融資指的是工業園區內中小企業在共生的環境下所形成的一種關系,讓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共生融資的模式來相互依存、相互提升,進而實現共同發展。因此,可以將工業園區作為企業的共生基礎,讓各個企業之間進行技術、經驗、融資模式等資源上的分享和互補。此外,由于工業園區具有較強的集聚性,所以可以將一些大型企業作為共生融資模式的核心,為其他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提供供應鏈,建立一個資源和信息共享的共生融資環境。
目前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雖然市場經濟體制得以深化和完善,但中小型企業在工業園區內依舊存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因此,在工業園區中建立共生融資模式,是解決當前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途徑。除此之外,工業園區若想實現穩定、可持續性的發展,就必須提高自身在市場中的地位,通過利用各項市場資源,不斷推動自身發展。而共生融資模式不僅能使各個中小企業在工業園區內實現融資,還可以使多種融資模式得以共存和發展,為工業園區的長久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加強工業園區內部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工業園區的高效發展,因此建立共生融資模式在當前的工業園區發展中十分關鍵[1]。
2 工業園區企業進行融資的難點
2.1 融資結構不科學
結構性問題是造成中小企業在工業園區內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企業的規模是造成企業經濟差異的本質原因。不同的企業規模,其生產技術、經濟條件、組織結構等方面都會存在差異。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小企業的資金結構包括權益性資金和債務性資金。權益性資金是中小企業通過利潤的積累或是通過市場來籌集的資金,因此規模較小;而債務性資金指的是中小企業通過信貸的方式所獲取的資金,也是進行融資的主要資金來源。但目前大部分工業園區中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都較為局限,信貸機會較少,基本上是通過自身的利潤積累所獲得的融資資金。即使是發展較為成熟的工業園區,自有資金籌集的規模也只能達到50%,而一些規模較小的工業園區內資金更少,雖然這個比例與其他國家相比較為樂觀,但由于工業園區內大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因此利潤水平較低,無法滿足自身的融資需求。
2.2 存在一定的信貸制約
信貸資金是工業園區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的重要渠道,直接關系到中小企業是否能夠實現融資目標。一方面,銀行進行信貸工作時,更加偏向于為大型企業提供服務,由于中小企業的整體規模較小,因此許多銀行并不愿意為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貸款,導致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成功率非常低,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越來越少,從而缺乏足夠的資金進行融資。另一方面,在當前金融風險較強的背景下,銀行更加偏向于與信用較好的企業建立信貸關系,相比較于大型企業來說,中小企業由于缺乏規范的財務報告制度和信息披露渠道,使得自身在市場中缺少信用口碑的建立,并且讓銀行無法對中小企業進行信用判定,進而增加了中小企業信用貸款被拒絕的概率。基于此,在當前信貸申請困難的前提下,中小企業的融資途徑越來越少,中小企業不得不通過自身的利潤積累來實現融資的目的,不僅降低了融資的效率,還會增加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最終使得工業園區內無法實現企業融資。
2.3 容易產生非正式金融風險
造成工業園區內中小企業產生非正式金融風險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向銀行申請信用貸款的難度較大,因此中小企業不得不通過向私人金融機構進行信用貸款的方式來進一步拓寬自身的融資渠道。這樣一來,雖然能夠為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提供更多的資金,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業的非正式金融風險。一方面,由于私人金融機構缺乏法律法規的約束和規范,因此造成中小企業的信貸成本較高,并且很容易在后續的融資過程中產生高額利息的風險,從而增加中小企業的非正式金融風險。另一方面,由于私人金融機構存在著一定的非正式金融風險,因此很容易使中小企業在工業園區內部進行融資之后,將自身的非正式金融風險帶入整個工業園區中。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中小企業通過內部集資的方式來進行融資,這種途徑不但融資速度較慢,還會在融資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非正式金融風險。
2.4 缺乏長期權益性資本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即使銀行與工業園區內的中小企業建立了信貸關系,但大部分采取的是短期信貸業務,進而導致工業園區內部中小企業缺乏長期權益性資本和信貸資金,不利于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的穩定性,很容易造成中小企業產生資金鏈斷裂等問題,使得工業園區內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越來越大。除此之外,隨著我國當前生產技術的不斷提升,工業園區內的高精尖企業越來越多,這類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時,大部分經營業務都存在著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因此十分需要長期權益性資本和信貸資金的支持,如果只靠短期信貸業務來進行運營,將會阻礙企業以及工業園區的發展。但由于這些企業的經營業務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導致銀行對于這類企業的風險評估值較高,所以增加了這些企業的信貸申請難度,并且嚴重影響了工業園區企業的融資[2]。
3 建立工業園區企業共生融資模式的優化策略
3.1 提升企業實體經濟能力
若想更好地加強工業園區企業的實體經濟能力,就需要與金融進行充分結合,順應當前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潮流。在當前信息技術不斷進步的基礎上,通過應用科學技術,可以使得金融不斷改革和發展;而缺乏金融的支持,也難以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因此,將科技與金融進行充分結合,是當前工業園區企業進行共生融資的主要模式。
在當前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許多企業都通過線上平臺來為用戶提供服務,有效增加了用戶的滿意度。例如,蘇州工業園區內部企業在進行共生融資時,通過應用科學技術,來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渠道,使得蘇州工業園區的融資模式不斷創新和完善,實現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的科學技術,通過對信息和資源的快速研發,來推動蘇州工業園區高效地發展。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將科技與金融進行融合,實現共生融資的最大價值,還能夠進一步提高蘇州工業園區企業實體經濟的能力,讓蘇州工業園區的共生融資模式不斷完善。通過將科技與金融進行結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使工業園區企業能夠拓寬自身的融資范圍和融資渠道,以便解決融資發展的資金需求。此外,在資金基礎不斷雄厚的基礎上,可以讓工業園區企業不斷創新經營項目,進而促進工業園區的可持續性發展。
3.2 構建工業園區金融生態鏈
構建工業園區金融生態鏈是工業園區企業實現共生融資的重要途徑,因此,工業園區企業在進行共生融資時,要明確融資的核心任務,確保金融生態鏈的完整性。首先,要加強工業園區企業與金融科技企業之間的合作,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工業園區企業的融資需求,增加工業園區的積聚性。此外,還能夠使金融科技企業在與工業園區企業建立合作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發展的創新性,強化自身發展特色。其次,通過使用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服務方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工業園區企業在當前市場環境中的發展需求,確保工業園區發展的創新性和可持續性,進而使工業園區內部可以形成一個既能包含工業園區企業,又能覆蓋周邊企業的金融生態鏈。例如,工業園區企業可以建立“一核兩翼”的共生融資模式。其中,“一核”指的是工業園區內部的各個融資企業;“兩翼“指的是工業園區周邊的基金小鎮或是現代化產業園。這樣一來,在“一核兩翼”的共生融資模式基礎上,就可以實現工業園區內部資源共享,并且達到工業園區企業在共生融資的過程中實現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的目的,并且將更多的企業進行聚集,為工業園區的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動力,有利于推動工業園區穩定、可持續性的發展[3]。
3.3 通過招商引資增強資金基礎
一直以來,招商引資都是我國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的重要途徑,通過招商引資,能夠更好地解決工業園區內中小企業信貸困難的問題,進而為工業園區中小型企業實現共生融資提供更多的資金基礎。傳統的工業園區融資模式具有很強的局限性,使得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常常出現資源流動困難的情況,而共生融資的模式,使得各個獨立的工業園區可以進行區域行政管理,來實現共同融資、共同發展的目標,讓各個工業園區都能夠發揮出自身的資源優勢。除此之外,通過共生融資模式,可以讓工業園區之間采用共同發展、共同管理、資源共享的模式,將技術、資金、項目轉移到發展緩慢的工業園區當中,進而推動我國工業的整體發展。
例如,眾創孵化是一種閉環式的融資模式,雖然在工業園區中應用較少,但可以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來實現工業園區企業的共生融資模式,防止眾創孵化出來的企業流失到工業園區外部。一方面,由于眾創孵化可以進行閉環式的融資對接,將工業園區企業的融資模式以及運營商的融資模式進行結合,從而提升工業園區企業共生融資的效果。與此同時,在該模式下能夠為工業園區企業共生融資獲得更多的投資資金,以便于增加工業園區企業共生融資的穩定性,有利于工業園區進行新項目的開發,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業園區企業的融資風險。
3.4 創建公私合作的共生融資模式
建立公私合作的共生融資模式,更加適用于一些建設周期長、收益速度慢的工業園區企業的融資工作。目前在我國大部分的工業園區中,企業多為建設基礎設施的企業,因此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并且資金收益周期較長。由于建設周期長、收益速度慢的特性,導致這類工業園區企業的融資基金大部分來源于政府扶持,缺乏其他的融資渠道,而通過建立公私合作的共生融資模式,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從而使工業園區企業在實現融資的同時,可以穩定、長遠的發展。
公私合作的共生融資模式可以有效拓寬工業園區企業進行融資的渠道,使得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本,不僅為工業園區企業的建設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支持,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政府的投資壓力和風險。同時,公私合作共生融資模式的運行周期較長,在工業園區企業不同的開發階段,都會存在較大的盈利差異。這樣一來,就為工業園區企業的共生融資提供了穩定、充分的現金流,更加有利于工業園區企業的建設和發展,進而在推動工業園區可持續性發展的同時,使得我國的工業建設水平、技術水平得以不斷提升[4]。
4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中小企業在工業園區中進行融資的難度較大,因此采用共生融資模式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更好地進行融資。基于此,中小企業在工業園區中建立共生融資模式時,首先要提升企業的實體經濟能力,并構建工業園區金融生態鏈,通過招商引資來彌補信貸上的不足,為融資環節提供更多的資金基礎,同時創建公私合作的共生融資模式,進一步提高共生融資質量。
參考文獻
江國良.工業園區企業共生融資模式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9(12).
劉心雨.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共生模式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24):8-9.
王世求.工業園區融資瓶頸破解途徑與治理措施分析[J].首席財務官,2018,14(21):90-92.
蔡素華,高燕妮.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金融關系研究——基于金融共生理論視角[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48):101.
Abstract: Symbiosis financing is a new type of financing for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parks, which can better solv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uch as insufficient funds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First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symbiosis financing for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parks. Secondly, it puts forward the difficulties of financing for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parks. Finally, on this basi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establishing the symbiotic financing mode of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ial park is proposed, so as to provide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Es in the industrial park.
Keywords: industrial park; enterprise symbiosis; financing model; SMEs; cr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