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
[摘 要] 為建立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政策,通過創(chuàng)建新型公辦幼兒園推動學前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新型公辦幼兒園加強園本課程建設,不僅是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而且是推動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園所文化建設的需要。新型公辦園在園本課程建設上既有一定的優(yōu)勢與機會,又面臨著一些問題與挑戰(zhàn)。為此,新型公辦幼兒園需要充分利用內外資源,充分發(fā)揮辦學自主權,打造以園長為核心的管理團隊,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不斷豐富幼兒園的課程內涵和表現(xiàn)形式,實現(xiàn)園本課程于幼兒、教師、園所的發(fā)展價值。
[關鍵詞] 新型公辦園;園本課程;課程建設
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學前教育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重視,黨和國家也致力于建設政府主導、公益普惠、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1][2][3]為了實現(xiàn)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guī)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的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原則上要達到50%的目標,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政策創(chuàng)建新型公辦幼兒園來推動學前教育的優(yōu)質和均衡發(fā)展。所謂新型公辦幼兒園是指利用國有資產或財政性教育經費舉辦的、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的幼兒教育機構,登記為事業(yè)單位,實行“以事定費”和社會化用人管理。新型公辦幼兒園一般由政府提供園舍、裝修及基本的保教設施設備,或者由政府提供園舍租金、裝修以及基本設施設備補助等,教育部門選聘園長和組建管理團隊,收費按照本地區(qū)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經費收支由幼兒園所在地區(qū)的財政部門統(tǒng)一管理。目前我國新型公辦園主要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規(guī)劃新建的公辦幼兒園;第二種是小區(qū)配套幼兒園轉型為公辦幼兒園;第三種是有自有物業(yè)的民辦園轉型為公辦幼兒園;第四種是政府通過租賃物業(yè),將民辦園改造為公辦幼兒園。新型公辦幼兒園擔負著新的教育職能和面臨著新的發(fā)展環(huán)境,其園本課程建設不僅是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4]而且是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推動幼兒園文化建設的需要,[5]因此應根據實際創(chuàng)設有特色的園本課程體系。
一、新型公辦幼兒園加強園本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園本課程是由幼兒園根據教育目標、自身辦學條件以及發(fā)展規(guī)劃,充分挖掘與利用幼兒園各種教育資源而構建的符合幼兒園發(fā)展需要的課程。[6]它通常承載著幼兒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辦學方針、辦園特色以及教學質量。[7]新型公辦幼兒園作為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和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發(fā)展手段,建設好園本課程是其提升自身辦園質量的基本前提,是實現(xiàn)幼兒園內涵發(fā)展的基本途徑。
首先,新型公辦幼兒園只有建設好園本課程才能更好地推動幼兒園課程體系的建設。長期以來,幼兒園課程與中小學課程在課程標準、課程建構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8]相關文件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形式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和建議,但這些綱領性的文件本身并不等同于課程。因此,有不少教育機構或者研究人員編寫了多種版本的幼兒園課程,幼兒園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編寫園本課程。在我國學前教育實踐不斷走向深入和課程建設不斷走向規(guī)范的背景下,新型公辦幼兒園應該具有明確的課程意識和課程立場,要在把握幼兒發(fā)展需要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建設本土化課程,只有有了豐富的園本課程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9][10]
其次,新型公辦幼兒園加強園本課程建設是幼兒園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的需要。幼兒園課程實踐需要教師結合教育目標和真實的教育活動情境采取有針對性的課程實施方式,在課程實踐過程中,幼兒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需要都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而幼兒園自主開發(fā)的園本課程是教師在把握幼兒學習需要和學習狀態(tài)的基礎上所開發(fā)的一種個性化課程。[11]通過園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幼兒園教師能夠更進一步理解課程與幼兒發(fā)展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能夠更深入地推動課程實踐,進而不斷拓展幼兒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最后,新型公辦幼兒園加強園本課程建設可以更好地豐富幼兒園的發(fā)展內涵和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幼兒園課程不僅是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同時也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園本課程不僅自身反映一定的文化,同時它所承載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價值觀念等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當幼兒園將內在的觀念外化成一定的物化形態(tài)時,園本課程就從思想和形態(tài)兩個方面擴展了幼兒園的文化內涵,使得幼兒園教育具有更厚重的文化根基。[12]與此同時,園本課程的開發(fā)可以更好地激發(fā)教師的課程意識和培養(yǎng)他們的課程開發(fā)能力,讓教師在園本課程建設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教育觀念和知識結構,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13]
二、新型公辦園園本課程建設的SWOT分析
園本課程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配備各種資源和基礎條件。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新型公辦園,其所面臨的內外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相應的改變,在課程基礎、教育資源、師資隊伍等方面都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它們在建設園本課程時也面臨更多的困難。新型公辦幼兒園可以借助SWOT分析法來分析自身的優(yōu)勢和面臨的挑戰(zhàn),以此來增進園本課程建設的合目的性、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
首先,需要分析的是新型公辦幼兒園建設園本課程的優(yōu)勢(S)。新型公辦幼兒園在園本課程建設中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由財政經費舉辦的新型公辦幼兒園一般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辦學場地、設施設備以及資金的投入能夠保障幼兒園正常開展各項教育活動。二是新型公辦幼兒園的辦學自主性相對較高,在既定的辦學方向和教育理念下,它在機構設置、園所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權,能夠根據園本課程建設的需要提供相應的人員、資源、資金和制度支持。
其次,需要分析的是新型公辦幼兒園建設園本課程的劣勢(W)。新型公辦幼兒園是新創(chuàng)建或者按照新的管理模式運行的幼兒園,它們沒有長期的教育積淀,因而其課程基礎往往較為薄弱,缺乏相應的課程底蘊,沒有過多的課程內容和課程經驗可供參考和繼承,這會使園本課程的建設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除此之外,其作為課程建設主體的幼兒園教師之間缺乏相應的磨合,這會影響教師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的認識和理解,使其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對某一問題的共識。園本課程建設當中人員磨合的缺乏會影響到他們對課程建設的信心以及課程的建設進度,最終影響園本課程的建設水平和建設質量。
再次,需要分析的是新型公辦幼兒園建設園本課程的機會(O)。新型公辦幼兒園在建設園本課程時會因為自身公辦園的身份而獲得更多的機會,因為新型公辦園是依托相應的社會和時代背景而創(chuàng)建的,更能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家長的信任和同行的認可,由此便可建立起相對良好的對外關系,以及獲得較為豐富的外部課程資源。此外,新型公辦幼兒園一般定位起點都比較高,對園長的選拔和聘用要求也更高,素質高、能力強的園長可以發(fā)揮其良好的課程領導力,在觀念引領、團隊建設、專業(yè)支持等方面都可以為園本課程建設提供良好的支持。
最后,需要分析的是新型公辦幼兒園建設園本課程面臨的威脅(T)。由于新型公辦幼兒園是在新形勢下建立起來的,它們跟傳統(tǒng)的公辦幼兒園存在一些不同,比如教職員工多采用聘用制而沒有事業(yè)編制,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管理團隊和教師隊伍的不穩(wěn)定,教師的流失不僅會影響到日常的教育活動,同時也會影響到園本課程建設的連續(xù)性,尤其是保教主任等關鍵崗位人員的流失甚至會影響到園本課程的存續(xù)。此外,由于新型公辦幼兒園聚焦了政府、社會和家庭的關注,幼兒園內部可能會因為這種外部的關注而迫切地想做出一定的成績,從而產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傾向,而這種思想狀態(tài)可能會導致園本課程建設偏離課程的本來目的以及使幼兒園教師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
三、新型公辦幼兒園加強園本課程建設的基本途徑
新型公辦幼兒園建設園本課程具有相應的優(yōu)勢,同時也面臨相應的風險和挑戰(zhàn)。要合理、有序和有效推進園本課程建設,新型公辦幼兒園就必須在課程建設之前做好充分的課程分析和課程規(guī)劃,盡最大可能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從資金投入、制度建構、人員配置、條件保障和外部支持等方面最大程度地保障園本課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第一,新型公辦幼兒園要充分利用和不斷改善自身良好的辦園條件,以此來夯實園本課程建設的物質基礎。園本課程建設所需要的各項物質條件不僅包含和課程建設本身直接相關的各項資源,同時也包括研究過程中所需要用的諸如圖書資料、學習工具等設施設備,幼兒園要最大限度地為園本課程建設提供物質和資金方面的支持,讓園本課程建設在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都得到有效保障。
第二,新型公辦幼兒園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辦學自主權,為園本課程建設的持續(xù)推進提供制度保障。新型公辦幼兒園要致力于探索適合本園的管理模式,要建立起長效的課程研究、管理、實踐和評價機制,園長在加強課程領導的同時也要強化課程的民主決策和民主參與,要通過制度來保障園本課程建設的持續(xù)性以及通過制度來調動教師參與園本課程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整體上保障園本課程建設的持續(xù)性、有效性和規(guī)范性。[14]
第三,新型公辦幼兒園要打造以園長為核心的管理團隊,不斷提升課程建設的集體領導力。新型公辦幼兒園要將課程建設與團隊建設聯(lián)系起來,要通過良好的管理團隊以及良好的管理文化來建立良好的園本課程建設氛圍。加強對園本課程建設的集體領導的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團隊成員的專業(yè)智慧,通過不斷的專業(yè)交流來達成關于課程建設的共識以及形成合理的課程建設方案。此外,對園本課程進行集體領導還可以增強課程實踐主體的課程意識以及提升課程的執(zhí)行力,進而讓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可以得到有效的實踐。
第四,新型公辦幼兒園要不斷拓展園本課程的內容范疇,不斷豐富課程的內涵和表現(xiàn)形式。新型公辦幼兒園的園本課程建設要將外來的課程經驗與本地教育資源結合起來,通過研判本園幼兒的經驗水平和發(fā)展需要來制定長遠的課程規(guī)劃,依據教育資源的屬性特征來建構園本課程的內容體系,要將那些具有教育價值的資源分門別類地歸入不同的園本課程建設范疇。在建構園本課程內容體系的過程中,幼兒園不僅要具有本土思維,同時也要開闊視野,要站在以兒童發(fā)展為本和時代發(fā)展需要的高度去認識園本課程的內涵,要在打造課程特色的同時滿足幼兒基本的學習需要。
第五,新型公辦幼兒園要有效運用公辦園身份所帶來的便利條件和優(yōu)質資源,不斷改善園本課程建設的外部環(huán)境。公辦幼兒園往往更能獲得家長和社會的信任與支持,新型公辦幼兒園要充分利用家長和社區(qū)資源,要將家長和其他相關人員作為重要的課程參與者,將家庭和社區(qū)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來源,以此來獲得家長和社會對園本課程建設的支持。
第六,新型公辦幼兒園要通過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來提升園本課程的建設水平,并以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來促進園本課程的建設。幼兒園教師始終是園本課程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沒有教師對課程目標的理解和對課程建設的參與,園本課程建設就無法順利推進。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是指要為幼兒園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情感,增強幼兒園教師的凝聚力。[15]此外,幼兒園還要將園本課程建設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要以課程建設來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以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來提升園本課程的建設水平和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虞永平.建設益童、惠民、利國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J].人民教育,2014(11):33-35.
[2]候玉娜.以“三大改革創(chuàng)新”破解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fā)展難題[J].教育與經濟,2018(01):11-12.
[3]王婭,宋映泉.“幼有所育”中政府普惠性投入的必然性:來自六省縣級面板數據的歷史證據[J].學前教育研究,2019(06):14-24.
[4]馬春玉.與幼兒發(fā)展連接:幼兒園課程理念落實的關鍵[J].學前教育研究,2020(04):93-96.
[5]徐雁.論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文化處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06):97-101.
[6]周嬌.園本課程活動的主題審議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7):84-85.
[7]李志英.幼兒園教師地方文化素養(yǎng)的內涵、價值與培養(yǎng)[J].學前教育研究,2021(01):89-92.
[8]陳芳.小學與幼兒園教師課程行為差異之比較[J].上海教育科研,2014(05):80-82.
[9]原晉霞.我國幼兒園課程質量現(xiàn)狀探索與提升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21(01):43-56.
[10]曹慧.園本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山西教育(幼教),2021(03):34-36.
[11]張銀紅.個性化園本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09):45-46.
[12]宗穎.基于地域文化的園本課程開發(fā)[J].學前教育研究,2015(09):70-72.
[13]張軻.園本課程開發(fā)助推農村幼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個案研究[D].成都:成都大學,2020:79.
[14]羅曉紅,肖意凡.課程領導:自然教育園本課程建構與實施的關鍵[J].學前教育研究,2020(11):81-84.
[15]賴天利.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提升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9(01):89-92.
The Value and Construction of Kindergarten?鄄based Curriculum in New Public Kindergartens
Lu Gan
(The Kindergarten of the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518110 China)
Abstract: New public kindergartens are the important measure to establish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kindergarten?鄄based curriculum in new public kindergartens is conducive to the perf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kindergarten, and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kindergarten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ir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new public kindergartens shoul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apital invest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llocation, condition guarantee and external support, so as to enhance the role of kindergarten?鄄based curriculum in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eachers and kindergartens.
Key words: new public gardens, kindergarten?鄄based curriculu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