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虎
【摘要】教學講究因材施教,這是因為每位學生的成長環境、先天智力水平、學習習慣等都是不同的。有些學生的家庭學習氛圍濃厚,其思維也比較敏捷,并且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接受新事物比較快,學習時能夠做到迅速對新知識理解、消化、吸收;而有些學生的主客觀條件并沒有那么好,所以在學習時會感到吃力,跟不上進度。這種現象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比較常見。本文立足這種現象,研究了解決這種兩極分化問題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模式。
【關鍵詞】分層教學模式;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初中數學學習具有承接小學數學學習并為高中數學學習打基礎的紐帶作用。在這一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教師應正確發揮指導作用,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下面,筆者將從分層教學模式的相關概念和特點入手,對其優點及實施策略等進行闡述,希望能夠幫助一線數學教師調整好自己的教學“步伐”。
一、分層教學模式的含義
在參考了諸多文獻資料后,筆者發現,分層教學的同義詞有很多,如多層次教學、階梯制教學、分類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教學等。從諸多名稱中可以看出,分層教學的定義至今不太明確,可謂眾說紛紜。在此,筆者采用其中一種說法:分層教學是一種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不同學習層次所開展的針對性教學,要求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與其學習節奏相契合的不同教學方法。由此可見,分層教學并不要求全體學生齊頭并進,而是希望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進而實現分層提高。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分層教學的操作方法如下:在班級整體授課制的前提下,教師根據學生先天、后天的不同條件,如不同的智力水平、知識基礎、學習方式等進行分層次授課。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的授課進度、授課方式、授課內容拓展也是不同的,但都遵循著“教學過程最優化”原則[1]。
二、分層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有效性
分層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全體學生進步[2]。對于高層次的學生來說,他們進步的表現是思維敏捷度、靈活性和成績更上一層樓;而對于低層次的學生來說,他們進步的表現是夯實理論基礎,透徹掌握教材知識。
(二)層次性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將學生劃分到不同層次并不等于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而只是將需求相同的學生聚集到一個群組內。這樣不僅能讓每位學生都學有所得,還有利于對師資團隊力量、教學工具、教材習題等不同教學資源進行高效利用。
(三)人性化
傳統的“一刀切”授課模式下,難免有掉隊的學生,而此時如果教師觀察不到位,沒有及時將這些學生領回正軌,這些學生就只能越落越遠,最終徹底迷失前進的方向。而分層教學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堅持讓每位學生都學有所獲[3]。
三、分層教學模式的優點
(一)各取所需,整體發展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模式,能夠真正做到“讓每位學生都不掉隊”。在教學過程中,受諸多條件的限制,要想實現所有學生的同步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分層教學恰恰針對的就是這種學生學習進度不一致的狀況。該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緩解了統一教學和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矛盾,讓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實現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同時,該教學模式為數學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留出了充足的時間,以便其反復研究自己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減少學習的緊張感和吃力感,此外,該教學模式還充分照顧到學困生的自尊心,讓他們不再因自己學習進度緩慢、跟不上教師教學進度而產生自卑、厭學心理,這對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發展、極易叛逆沖動、內心敏感的初中生來說有重要的意義[4]。總之,分層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尷尬情況。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分層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分層教學模式下,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進入一種相對舒服自在的學習狀態,真正享受學習過程,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每個環節,保持對整節課的高度專注,這樣也就實現了真正將課堂的主體權交給學生[5]。
(三)有利于實現互動式教學
分層教學模式仍然包含著傳統的競爭機制,分層教學將不同學生的差距更為直接地展示在每位學生的面前,從而刺激低層次的學生不斷向前追趕,不甘落后。在教學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并非相互隔絕,他們之間也可以互相幫助。這樣不僅能夠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還可以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增強班級凝聚力[6]。
四、將分層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
分層教學模式在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在使用分層教學模式時,教師要嚴格防控因分層教學的力度掌握不好而帶來的學生學習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問題。謹記分層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找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短板并加以彌補;第二,在使用分層教學模式時,教師還要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徹底摒棄一些不合時宜的老舊觀念,避免將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帶到分層教學中。
(一)學生分層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前,教師應謹慎確定分層標準,如可以根據學習成績劃分,在數學滿分為100分的情況下,將多次考試平均分在85分以上的學生分為高層次學習組,將70~85分的學生分為中層次學習組,將70分以下的學生分為低層次學習組;還可以根據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來劃分,將保持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層次,將學習態度不太端正的學生劃分為另一個層次。在確定層次名稱時,教師也要進行合理考量,切忌產生標簽效果,如果將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所處層次命名為“差生組”,就極有可能讓學生產生挫敗感,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層次不被教師看好,從而打擊其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目標和課后作業分層
在利用合適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初步分層后,教師首先應深入研究教學大綱,以大綱內的教學標準為基本依據,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中的“一次函數”時,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快速掌握一次函數的基本定義,能畫出一次函數圖像,說出一次函數圖像的特點,并能建立一次函數圖像模型以解決實際問題,然后給他們補充二次函數的一些基本知識,讓他們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對九年級要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預習。對于基礎稍弱的學生,教師要求他們對一次函數的相關知識熟練掌握即可。
在布置作業時,教師也應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布置不同數量和難度的作業。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除了要求他們完成課內作業,教師還應鼓勵他們多做一些難度較大的探究性題目,并思考解決同一個題目的多種方法、多種思路;還可以鼓勵他們根據所學知識自己設計題目。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要求他們保證課內練習題的正確率。教師還可以將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從而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三)教學過程分層
教學過程分層主要依據教學進度、課外知識拓展程度、教師參與程度不同來劃分。對于高水平學生,教學進度比較快,教學節奏相對緊張,課外知識拓展豐富。另外,教師還應該鼓勵這部分學生自學書本知識和課外知識,以此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低水平學生,教師在教學時應適當放緩教學節奏,以課內知識為主,少量補充一些較為簡單的課外知識。教師在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授課時,要盡可能地將晦澀難懂的定理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這些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評價分層
在分層教學中,對于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考查方式以考試為主。教師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提出的教學要求和使用的教學方法都不同,所以在利用試卷對學生進行考查時也應將這種不同通過試卷難度體現出來。對于層次較高的學生,教師應適當減少基礎題目的比例,多設置一些能力拔高類題目和創新類題目,并適當增加他們所用試卷的題目數量。對于層次較低的學生,教師應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要求他們將基礎題目做得又快又好,拿到滿分。試卷成績不僅是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狀態的重要反饋,還是教師對分層教學模式進行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在考試結束后,教師要和一些進步或退步幅度較大的學生進行交流。針對進步幅度較大的學生,教師要加以鼓勵和表揚,并提醒他們戒驕戒躁、繼續保持。對于退步的學生,教師首先要關注他們是否受到了本次考試的打擊,然后鼓勵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在數學學習上的不足,幫助他們調整好心態,爭取在下一次考試中“一雪前恥”。
教師在使用分層教學進行授課安排時,要堅持不斷反思、不斷調整,既要重視對分層教學有關概念的深入學習,對自身知識庫不斷進行更新,又要堅持理論結合實際的重要原則,讓自己所設計的教學方案與現實需要完美契合。由此,分層教學能夠為每位學生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充分發掘出每位學生的潛力。
【參考文獻】
麥惠蘭.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281.
秦沖.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17):133-134.
殷勤.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初探[J].數學教學通訊,2020(14):63-64.
田偉東.因材施教:暢談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J].華夏教師,2020(14):76-77.
李虎偉.全面發展理念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0(15):31-32.
張魯.分層教學背景下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