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萍
【摘要】小學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是學生步入學校教育的初始階段,更是學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新課程改革實施后,德育教育在小學階段實施的重要性得到增強。綜合實踐活動是小學教學的重要課程,其與學校德育活動的融合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巨大的影響。本文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現狀進行了簡單的闡述,指出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關的實施策略,希望能夠對新時期的小學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實踐活動課程;整合策略
教育應該是幸福的、快樂的、有溫度的,更應該是智慧的、靈動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家長、學校面臨的壓力逐漸增大。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的方式如果不順應時代的變革發生變化,其就難以發揮最大功效。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新時代,教師要及時了解小學生德育管理的現狀,并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相融合的策略進行有效的探究,將德育與養成教育融合,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個人品格的形成,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讓學生幸福地學習和成長。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現狀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開放性很強的特殊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首先,目前很多學校和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德育價值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沒有意識到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定位模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停留在表面[1]。
其次,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德育教育,很多學校沒有形成自己獨有的德育教育體系,大多是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學,教學體系陳舊且方法單一。很多教師并沒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儲備,只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對學生進行單一的授課,并沒有真正關注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加上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把握不準,與學校德育活動的聯系不緊密,在培養學生道德素養方面缺乏實質性進展,造成大量教學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教學生做人做事的課程,在學校的育人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學校如何有效處理好相關課程的關系,形成育人的合力,反映了學校對課程本質的認識,以及學校對課程實施的經驗和能力。對小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極為重要的。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融合發展,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精神熏陶,能夠讓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從而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塑造良好的精神品格,實現生命的價值,進而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2]。
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融合發展的策略
(一)明確學科定位,提高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融合的重要性的認識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校“學勞結合”育人方式的具體詮釋。新時期,學校和教師要明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定位,根據定位制訂相應的教育策略和教育內容,注重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學校和教師要轉變原本的教育觀念,廣泛普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德育教育的知識,對現階段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析,豐富德育教育人才培養的內容和板塊,進行多形式、多內涵的教學改革。除對學生進行基本的學科教學外,教師還要提高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融合的重要性的認識,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的融合[3]。
(二)編寫與學校德育活動相融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教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必須基于教育、基于本土、基于學校理念。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融合發展中,學校和教師要積極落實國家課程校本化的理念,進行課型研究與課程開發,開發適合本校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教材,開發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深度融合的、理論與實踐并存的課程內容,增強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特色,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要拓展德育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合理選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內容,注重學校德育活動內容的豐富,滿足學生對學習的多樣性需要和差異性需求,增強教師教學的針對性。例如,學校和教師可以立足“校園文化與德育教育”特色,打造“立德樹人打造校園智慧德育——品德與社會課程內容的開發與應用”等相關課程,并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以保證課程的落實和開展[4]。
(三)注重實踐活動的組織,將德育與活動互相滲透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融合發展中,教師和學校要注重實踐活動的組織,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在學生的一日生活教育中,豐富教學內容中的品德教育元素,讓德育新風吹進學生心田,同時探索貼近學生生活點滴的德育元素,為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打好基礎。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組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雷鋒好榜樣”“分享真快樂”等活動,拓寬學生的品德教育視角,讓學生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懂得互相幫助,成為獨立自主的孩子;也可以通過社區援助等形式,將德育教育貫穿于社會實踐活動中,拓展社會實踐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社會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服務與奉獻精神,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5]。
(四)創新教育途徑,探索學校德育活動與學科德育教育鏈接新模式
新時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融合發展中,學校要積極探索德育活動與學科德育教育鏈接的有效模式,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成長。與時俱進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關鍵。在實際的德育教育過程中,學校相關負責人和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應樹立起新型的、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積極開拓德育途徑。學校和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收集更多的適合學生德育教育的素材,在對學生開展線下課程教學和活動教育的同時,通過智慧樹、釘釘、騰訊會議等網絡教學平臺實施線上教學,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滲透和教學[6]。
(五)加強學校德育領導工作,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德育教育貫穿于學校的德育宣傳中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融合發展中,學校要注意加強德育教育領導組織工作,完善管理體系,明確新時期德育教育的努力方向,完善德育教育管理制度,實施德育教育的有關措施;在領導小組下面要設立相關的德育教育工作小組,由專門的管理人員統一協調負責,落實德育教育的相關工作,確保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準確、有效執行,形成全面的、嚴格的德育教育管理網絡,確保學校德育管理的正常運轉。在德育教育的宣傳活動中,學校要注意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德育教育貫穿于學校的德育宣傳中,對學生進行一致性和連貫性的教育。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校門口的電子滾動屏、校外圍墻等醒目位置,以及學校的一些重點部位,設置德育教育宣傳欄,在樓道內張貼德育標語等,營造濃郁的德育教育氛圍,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
教學時時重德育,生活處處皆教育。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融合發展中,學校和教師要與時俱進,加強德育創新,明確學科定位,提高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校德育活動融合的重要性的認識;編寫相應的校本教材,注重實踐活動的組織,將德育與活動互相滲透;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加強學校德育教育領導工作,為立德樹人工程添磚加瓦,從而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發展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讓學生幸福地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郭傳菊.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德育實效性[J].求知導刊,2020(44):89-90.
楊建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撬動學校育人方式改革的支點[J].好家長,2020(85):57-59.
劉昕,年君,張紅云.構建德育一體化課程體系 打造五育并舉育人新模式:以疫情期間的“少年愛國學院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為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9):24-25.
陳剛.借課程之力 促內涵發展 助共同成長:學校特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構建的有效嘗試[J].小學教學參考,2020(21):84-86.
徐秋鳳.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的開發與實施:以蘇州市吳江區橫扇學校為例[J].新智慧,2020(19):10-11.
姚建安.立德立行 知行合一:淺談養“正”德育文化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合[J].新教師,2020(0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