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付權
小學教育為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根基所在,也是培育學生品質與素養的關鍵階段,其德育工作的開展對學生的發展非常關鍵。然而,因為德育工作的觀念、執行以及評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令小學德育并沒有實現理想的實效性,反而有所降低。
一、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現狀
1.重視智育忽略德育
當前,在實際小學教學工作中,盡管德育工作日益被普及,然而,還有大量學校并未給予充足的關注,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均存在一定層次的“智育優先”觀念,學校教學更加關注的,也是智育。以德育課程為例,很多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的時候,往往是敷衍了事,選取學識灌輸的方式,個別甚至還將思政課“空出來”,用于其他用途。
2.德育活動重形式輕實效
在德育工作中,德育活動是其重要的內容,是對德育課程的一種補充與擴展,也是其德育工作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當前小學德育活動可謂是多種多樣,例如小學生集體對紀念館、革命圣地、博物館等進行參觀,于勞動節以及國慶節等一些特殊的節日進行德育宣傳方面的活動等等。這些德育活動開展的多彩多樣、熱熱鬧鬧,然而實際上,活動的形式化很是嚴重,主要是走個過場,并未真正獲取實際成效。
3.評價機制不夠完備
學校往往是通過德育課程施行效果開展德育工作的評估,而這種評估往往是利用測驗考試的方式進行,這種評估方式很明顯并不科學,也不夠完備。這種考試與測驗的方法,通常會令小學生產生德育同其他課程并無不同的認知,令其從潛意識將其視作一種知識與理論學習,更多是一種理論道德,并不會將其聯想并融入至生活當中去,無法形成生活道德。
二、提升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應對策略
1.強化多方人士對德育的認知水平
實際上,德育工作并非教師一方人員的責任,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均對小學生德育實效性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應當強化學校、教師以及家長等三方人士對德育的認知水平,并對其加以重視,結合三方的力量,在學校與家庭等對小學生影響較大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圍。在學校層面,應當強化有關領導對德育工作的認知,走出智育為先的誤區,將德育納入至重點工作范圍內,打造良好的學校德育環境。在教師層面,應當提升其德育認知,把德育工作融入至實際教學當中,做好指引工作,寓教于樂,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德育素養。在家長層面,自身應當關注并支持德育工作,學校與教師也可通過組織家長會等各類活動協助家長創建正確教育觀念,從而在家庭當中打造良好氛圍。
2.詳細規劃德育活動
德育活動若想獲取理想效果,需要進行詳細的規劃。在設定目標方面,應當進行合理設計,不可過于高,也不可過于低,更不可過于空泛,應從活動的細節入手將目標細致化。例如,若設計活動目標為強化學生對于環保的認知,那么該項目標對于小學生而言有些過大,應當詳細列出不亂扔垃圾、珍惜水資源以及不浪費食物等具體的內容。其次,德育活動的設計應當考慮學生年齡情況,小學生年齡跨度相對較大,不同的年齡具備不同的特點,應當選取能夠激起其興趣的德育活動。最后,規劃德育活動的時候,應當盡可能周詳,制定相應的機制、目標、計劃等,講方法、講手段、講步驟,同時,將責任布置到具體人員當中。
3.完善德育工作評估機制
完善德育工作評估機制可從兩方面開展:一方面,建立兼具科學性與有效性的評估標準,將德育工作實效性同學校素質評估、教師考核、教師評比等進行關聯,同學校、教師等德育工作有關人員聯系起來,提升后者對德育工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針對小學生德育打造周全詳細的相應評估細則,綜合考量道德知識、行為觀察、彼此評估等方面,也可通過令學生針對詳細案例開展分析的方法進行評估,把傳統的測試評估朝著過程評估以及量化評估方向去轉變,令小學生德育工作實效性能夠實現全方位、系統性、客觀性的綜合提升。
責任編輯 ?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