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怡 秦益鋒
【摘要】本文以一節小學英語分級繪本課為例,闡述了通過體驗趣味活動、挖掘圖片信息、深入解讀語篇、布置拓展任務、開展微型辯論,發展學生多元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思維能力 小學英語 繪本教學 策略
繪本由于語言簡單、畫面生動、故事情節有趣,是幫助兒童增進積極的英語閱讀體驗、培養閱讀品格的起點,也是他們獲得課本以外英語語言輸入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師借助繪本材料,通過創新設計和合理的教學實施,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使學生在收獲語言的同時,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發展思維、享受閱讀。
然而,在實際的繪本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分注重新詞教學,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拼讀生詞、機械記憶單詞;有的教師通過編小詩、chant等多種形式操練句型,將原本有趣的繪本閱讀課變成了句型操練課,不僅忽略了繪本故事內容,而且割裂了故事的完整性,使得繪本教學的趣味性蕩然無存。這種繪本教學,既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更無從談起。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繪本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是值得我們一線教師思考和探究的問題。筆者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分級繪本《跟上兔子》四年級第2季A Hats Trip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在繪本教學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體驗趣味活動,激發學生的思維參與
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教師要設計趣味性的語言活動,營造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思維能力。
1.舞蹈體驗,巧學新詞
例如,在教學繪本第一個場景中的生詞jig時,筆者設計了Lets enjoy和Lets dance這兩個趣味性的活動,引導學生體驗并習得新詞。師生共同欣賞jig舞蹈視頻后,教師示范舞蹈,然后學生練習、個別展示、全班齊跳jig舞,學生在這一系列歡快活動體驗中,對jig舞蹈印象深刻,同時也感受到了繪本主題“A hats trip”的樂趣。最后,教師接著問:How do you think of jig? Do you like it? Does the pig like jig? Does the hat dance with the pig together? 此時,學生有了親身感受和體驗,師生交流真實、自然,學生思維參與更積極,語言表達更開放。
2.角色體驗,身臨其境
繪本故事中帽子的旅行共經歷了六個場景,在每個場景轉換間都有相同的一句過渡語:“Whoooosh! Then comes another gust of wind.” 教師如果一味讓學生反復朗讀,不僅枯燥乏味,而且難以理解掌握。筆者在教學時讓學生用雙手和嘴巴模擬風吹的動作并發出“Whoooosh”的聲音,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更好地體驗“風”這一角色。此時,學生仿佛變成了一陣風走進了繪本,沿途看帽子之所見,感帽子之所感,和帽子一起享受了一場特別美妙的旅程。學生在這樣趣味性的角色體驗活動中,激活了思維的參與度,更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
二、挖掘圖片信息,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繪本的插圖往往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還能傳遞情感,讓學生融入故事中。因此,在繪本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在問題的引領下,挖掘圖片包含的信息、內涵和情感,訓練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設想,充分發揮想象力,探求多種答案或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1.檢索封面信息
教學伊始,筆者首先引導學生觀察繪本封面,然后用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ere is...? How is...?等一系列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當學生看到繪本標題“A hats trip”時,筆者引導學生根據標題,結合所給關鍵詞來自主提問。學生基于對帽子旅行的好奇心,充分發揮想象力,從不同角度提出了:Whose hat is it? Where does the hat go? Why does the hat have a trip? How does the hat have the trip?等一系列和trip相關的問題。最后,筆者并沒有直接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走進繪本,解讀繪本,尋找答案。在思考問題、自主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自然得到培養和提升。
2.捕捉插圖細節
在帽子旅行的第二個場景“garden”插圖中,出現了一只正在聞著花朵的老虎,并配文“It sees a tiger sniffing a flower.”此時,筆者并沒有讓學生注意力僅僅停留在繪本的文字上,而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中老虎的模樣,并與學生圍繞問題:How is the tiger? Are you afraid of him? Can you guess what the tiger will say? Does the tiger like the flowers? 展開交流。學生通過交流、思考、想象等思維活動的參與,感受到美麗的鮮花讓平日里兇猛的老虎也變得溫柔可愛起來。接著筆者又引導學生關注繪本的主角帽子:Does the hat like the flowers? Does the hat like the garden? 最后又問:What about you? Do you like...?學生仿佛和帽子一起走進了花園,一起走到了老虎身邊。在這些開放的問題引領下,學生充分捕捉插圖細節,發揮想象力,大膽輸出,不僅能更好地體會圖片細節包含的情感,也充分發展了發散性思維。
三、深入解讀文本,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深度、廣度和難度,以及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在閱讀繪本時,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繪本的圖片或文字表層,而是需要深入文本,理清思路,領悟內涵。在繪本教學時,教師要設置任務,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啟發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思考,促使他們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1.關注文本細節
在帽子旅行的最后一個場景“stump”中,出現了句子:“It sees a cat NOT wearing a hat.”筆者先引導學生觀察句子:Can you find anything special about this sentence?學生找出“NOT”是全文中唯一大寫的單詞。筆者接著問:Why is the word capitalized? Can we change it to lower case? 學生在思考和討論中,得出答案:句中單詞大寫有強調、引起人注意的作用,作者想讓我們注意到這只貓沒有戴帽子。學生又進一步思考,從而明白了作者的意圖:NOT大寫的目的,是突出強調這只沒有戴帽子的貓,就是帽子被風吹走的主人翁Cheese。在對文本細節的關注下,學生通過深入思考,探尋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繪本內涵,發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2.挖掘文本特點
在感知整個故事后,筆者呈現完整的文本,引導學生朗讀并尋找它的語言特點。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繪本中每個場景都出現了句型結構:“Whoooosh!Then comes another gust of wind.Then down the hat falls...It sees...”進而總結出文本有“句式重復”這個特點。“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is way?”筆者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它的作用以及意義,學生結合整個繪本故事的內容和涵義,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句式重復”可以讓故事更有韻律,更生動,更有趣味性。“If you want to write a story, will you write this way?”在讀完繪本后,讓學生關注繪本的文本特點,并結合實際寫作進行思考,歸納、總結寫作的方法策略,既發展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發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四、布置拓展任務,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綜合性、探索性、求新性的思維活動。在繪本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設真實的情境或結合實際的生活經歷,引導學生從關注教材走向真實運用,給學生提供語言輸出的機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1.創編繪本故事
在解讀完繪本故事后,筆者延續文本的故事情節,創設了任務情境,讓學生續寫故事。如,After the party, the hat shares his trip with Cheese.They want to start a new trip. Where will they go? 學生在和帽子一起“經歷”了一場旅行后,他們對下一個“目的地”肯定有許多自己的想法,這個環節恰好給了他們表達的機會。學生通過大膽的想象,給故事增添了一個個創造性的結尾,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鍛煉。
2.聯系實際生活
在創編故事后,筆者從故事情景過渡到實際生活,設計“Lets share.”環節,以“trip”為話題,通過圖片和文字和學生分享自己難忘的旅行“My trip”。教師分享的有趣的旅行經歷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他們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這個活動延續了文本的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給了學生更多表達輸出的空間。學生將情感融入創造性的語言輸出活動中,語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提升。從不同的旅行中,學生感悟到繪本的意義:“Trip is fun,trip is learning.”學生從繪本聯系到實際生活,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人文素養得到提升。
五、開展微型辯論,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是對已有的思維進行的評判或者批判。在繪本閱讀時,教師要充分挖掘材料,設計深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正確判斷和評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明辨的批判性思維。
在Cheese最終找到帽子并去參加派對這一場景中,筆者問學生:Is the party for the cats or the hats? 學生就此展開了一場微型辯論。有的學生回答:The party is for the cats,because they are the focus of the party and they are the host of the party.有的同學回答:The party is for the hats, because without a hat, you cant take part in the party. The party is for the hats because our topic is the hats trip.通過辯論,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充分培養了批判性思維。
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教師要避開繪本教學的誤區,積極地探索繪本教學策略,合理、有效地開展繪本教學,以此來不斷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真正地享受閱讀。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湖濱實驗學校,江蘇省宜興市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