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春燕
作文考查的是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但當前的作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很多學生在寫作時會遇到困難。教學大綱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有了明確要求,需要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不斷探索、積極創新,引導學生掌握寫作的相關知識,從而寫出佳作。本文對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了探究,希望對同仁的教學有所幫助。
一、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枯燥,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
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然被運用于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中,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寫作能力差。
2.忽視積累素材,學生寫作時不知從何處下筆
一些教師在教學時,重視講解寫作技巧,甚至有教師會給學生提供寫作模板,忽視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但腦海里沒有寫作素材,不知道寫什么,自然寫不出佳作。
3.文章千篇一律,缺少情感
在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中,教師對作文的字數有一定要求。學生缺少寫作素材,寫作時就會出現為了達到字數要求而強湊的情況,導致文章內容空泛、缺少真情實感,成了流水賬。另外,一些學生為了湊字數摘抄他人文章,使文章雜亂無章,沒有邏輯性。
二、探究解決方法
1.讓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
新課標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作文要求不算高,想完成并不難,教師只需注重日常練筆,多表揚和肯定學生。例如:學生擬了比較新穎的題目,或者在作文中引用了合適的詩詞、名言,或者寫出了比較精彩的、富有哲理的好句子,教師要適當給予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讓他們有成就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從而愛上寫作。這樣教師的教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心評價,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教師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和適當鼓勵,能讓學生體會到被欣賞與肯定的感覺,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讓學生以“熱愛大自然”為主題寫作,一位學生寫道: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踏著勞動者的足跡,呼吸著鄉間新鮮的空氣,看著五彩繽紛的花朵和隨風搖曳的樹枝,聆聽著小鳥優美的歌聲,我不禁流連忘返。教師評閱學生作文時,不可隨意寫評語,要用心感受和評價,針對不同學生的作文給出不同的評價,讓他們知道教師用心閱讀了自己的作文,感受到教師的重視,這樣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3.從生活中捕捉素材,豐富素材積累
知識來源于生活,現在的小學生擁有豐富的課內、課外生活。在學校,班級經常舉行班會、辯論賽、演講等活動,學校定期舉行一些大型活動,如運動會、興趣培訓活動等;課下,家長經常帶領學生親近大自然,參觀科技展覽館、博物館等。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學校還不定期舉辦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能豐富學生的生活,促進其健康成長。教師要結合教學情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捕捉寫作素材,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地積累,積少成多,在寫作時方能文思如泉涌,寫出佳作。
4.開展課外閱讀,增加寫作素材
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課文無非是例子,也是寫作的例子,讀范文指導作文,寫作效法范文,評作文對照范文,這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可見閱讀對寫作的重要作用。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在指導寫作時,要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在講解課文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還要讓他們學習課文運用的寫作方法,摘抄其中的優美語句,然后仿寫,進行實戰練習,在閱讀、仿寫的過程中提升寫作能力。所以,要讓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借助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就像蜜蜂采蜜一樣,必須采過很多花,才能釀出好蜜,如果只盯著一朵,得到的就會非常有限。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積累,最終提升寫作能力。
5.積極引導,投入情感
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后,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引導他們正確、靈活地運用這些素材,豐富作文內容。寫日記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式,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記錄生活瑣事,將所思所悟所感通過日記記錄下來,既能鍛煉寫作能力,又能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情。注意,教師在布置寫作任務時,要明確寫作目標,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寫作,防止出現跑題的情況。例如,讓學生觀察公園里的花朵,聆聽小溪流水的聲音,去體驗和感受,寫所見所聞,表達真實的感受。
總而言之,想讓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讓他們愛上寫作;其次要讓他們有材料可寫,懂得怎樣去寫;最后,要讓他們投入真情實感,如此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寫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