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大芬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環節及必經階段,是護生理論聯系實際的主要途徑。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患者對護理工作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中職護生作為臨床護理隊伍中的特殊群體,由于中職護生文化基礎差,部分護生職業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專業知識掌握不扎實、操作不熟練、法制觀念淡薄、責任心不強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在臨床實習工作中存在相當高的職業風險。因此,如何通過院校聯手齊抓共管,提出管理對策,增強護生職業風險防范意識,減少或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確保醫療護理安全,是院校雙方共同面臨的問題。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選擇某校2020屆在院實習的391名中職護生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58名、女333名,二級綜合醫院實習護生129名、三級綜合醫院實習護生262名。
(二)方法
采用自設《護生臨床實習職業風險調查問卷》,對某校分布在全市17家二級以上定點實習醫院的391名中職護生開展問卷調查,通過調查分析得出護生在臨床實習10個月(2019年1~10月)期間發生職業暴露、護理差錯較為突出,為進一步了解其發生的原因,再自設《護生臨床實習發生職業暴露調查問卷》《護生臨床實習發生護理差錯調查問卷》對391名中職護生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同時采用面對面訪談、電話訪談等方式對全市17家二級以上定點實習醫院的170名護理帶教老師進行訪談,并進行匯總分析。
二、結果
通過第一次問卷調查,分析得出護生臨床實習10個月期間發生職業風險的主要類型為職業暴露和護理差錯(見下表)。
通過第二次問卷調查及對實習醫院170名護理帶教老師進行訪談,并進行綜合分析,主要從三個層面分析發生職業暴露、護理差錯的原因。一是學校層面。存在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職業風險意識教育重視程度不夠、護理技能培訓力度不夠、實習前教育不到位、實習帶隊老師監管力度不夠、院校雙管合作力度不夠等。二是醫院層面。部分醫院存在對護生實習崗前培訓力度不夠、部分科室對實習生管理較為松懈、帶教老師監管不嚴等。三是護生自身層面。部分護生存在職業防護意識淡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護理操作不熟練、責任心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等。
三、對策
針對某中職學校護生在臨床實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職業風險,主要從學校層面、醫院層面、護生自身層面分析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的相關因素,并結合院校雙方實際提出以下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一)學校對策
1.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學校應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在課程設置方面應增加醫療護理法律法規課程及護理職業風險防范課程比例,把職業風險教育貫穿于整個護理教育過程中,促使護理教學更加貼近臨床;同時教師應把護理職業風險相關防范知識貫穿于其他學科教學過程中,加深護生對職業風險的認識,為增強護生職業風險防范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定期進入臨床實踐鍛煉
護理教師每兩年利用寒、暑假及護考培訓結束后無課時間,結合所任教學科定期進入臨床進行2~3個月的實踐鍛煉。通過臨床實踐,強化教師自身護理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護理風險防范能力,同時積極參與教師實踐所在醫院的護生實習管理工作,收集護生在臨床實習工作中發生的職業暴露、護理差錯等真實案例,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對護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3.創新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
在理論、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將實習護生曾經發生的口服氯化鉀發錯藥(38床患者的口服氯化鉀錯發給39床的患者等)、靜脈輸液加錯藥(錯把酒精當成液體靜脈輸液等)、給乙肝患者拔針時發生針刺傷等案例融入課堂,并分析其發生的原因,讓護生引以為戒;通過自設情境導入,引導護生思考問題,并提出潛在的護理風險問題,然后進行分組討論,最后提出解決措施,從而提高護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4.實習前強化護理技能訓練
實習前由擔任護理學基礎、內、外、婦、兒科護理學的各科任老師組織護生進行護理技能操作再訓練,并對護生進行護理技能過關考核,在對護生進行操作考核中注重考核護生的職業防護情況,促使學生對職業防護引起重視,考核合格者方可進入臨床實習。
5.加強護生實習前教育培訓
實習前學校要高度重視對護生的實習前教育,如通過開展專題講座、醫療護理法律法規及職業防護相關知識競賽等加深護生對護理職業風險的認識;邀請三甲醫院護理專家進校對護生進行實習前教育,組織學習醫院實習生管理相關制度,并將醫院往屆實習護生的表現情況以及對實習工作的要求等作詳細講解,使護生在實習前能對臨床實習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通過舉真實案例對護生進行警示教育,如某省某醫院實習護生誤將“亞硝酸鈉當成葡萄糖喂給3名新生兒”事件、護理文件書寫“腎上腺素1 mg寫成1 g”引發的醫療官司等,目的是使護生從不良事件中吸取教訓,強化護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并做好實習前的一切準備。
6.加強院、校雙管合作力度
學校應加強與實習定點醫院的合作力度,進一步完善護生臨床實習管理制度;邀請臨床護理專家共同編寫實習護生職業風險防范知識小冊子,方便護生隨身攜帶隨時可學;學校分管實習工作領導及具體負責實行工作的老師應每年定期前往全市各實行點醫院開展實習調研,如通過進臨床科室向護士長、教學組長、帶教老師深入了解護生具體實習表現情況、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收集院方對學校教育教學、實習管理工作的建議,為學校進一步完善護生臨床實習管理及中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依據;同時學校應加強對實習帶隊老師的管理力度,要求實習帶隊老師每月不定期(至少一次)赴實習點醫院各科室開展實地調研,充分了解護生在各科實習工作中存在的職業風險情況,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問題,并與醫院負責實習的相關人員對接,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二)醫院對策
1.加強實習崗前培訓力度,增強護生風險防范意識
護生入科前,醫院應組織護生集中學習醫療護理法律法規相關知識、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等,使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后能用法規法紀制度規范自身行為;護生入科后,各科室護士長、教學組長應根據本科室特點對護生進行入科常規教育、專科教育,特別要向護生詳細講解本科室護理高風險點,即護生容易發生職業暴露、護理差錯的環節,強調護理職業風險重在預防,并對護生嚴要求、強監督,提高護生職業防范意識,力爭做到事前控制。
2.完善實習管理體系,加強重點階段管理
醫院應根據本院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護生臨床實習管理體系,如實行護理部、護士長、教學組長、帶教老師四級負責制,并安排職業思想穩定、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老師擔任帶教工作,并把護理風險教育作為帶教重點內容;科室應加強對實習護生“重點階段”的管理,結合護生實習前、中、后期的實際情況,加強對護生各實習階段重點環節的監督與管理,從而達到有效預防風險事件的發生。
3.強化帶教老師管理,合理運用帶教方法
嚴格執行“一對一”帶教制度,避免一個老師同時帶教多名實習護生,帶教老師應加強對護生實習的監管力度,要求護生嚴格遵守各項護理操作規程、嚴格執行“三查八對一注意”,做到放手不放眼。一旦發生風險事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風險程度,逐級上報(帶教老師→教學組長→護士長→護理部),并進行原因分析,及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類似護理風險再次發生;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在帶教過程中,為便于護生記憶和掌握銳器傷的緊急處理流程,將其歸納為“一擠→二沖→三消毒→四報告→五監測”,避免護生在實習工作中發生銳器傷因緊張而不知所措。
(三)護生自我管理對策
1.提升護生自我管理能力
由于中職護生在校期間學校實行的是封閉式管理,更多的是受校紀校規、班紀班規的約束,故部分護生存在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等問題,如時間觀念不強、自律性差、學習主動性差等。針對以上問題,實習護生應充分認識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多途徑、多方式,如帶教老師引導以及自我鍛煉等增強時間觀念,養成自律的習慣,積極主動地學習,不斷提升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
2.增強護生職業責任感
在臨床實習工作中,有的護生認為實習就是幫帶教老師做事,缺乏主人翁意識和責任心,這種實習態度會給醫院帶來相當高的風險,造成不良后果,輕則患者不信任、重則出現對患者身體造成傷害,對護生自身也會出現懶懶散散、不求上進等影響。為此,從護生入學開始,學校應采取多途徑、多方式等加強對護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舉例往屆護生在臨床實習工作中因責任心不強而引發的風險事件,引導護生正確對待臨床實習,不斷增強護生的職業責任感。
綜上所述,院校雙方都必須高度重視護生實習管理工作,并深入推進院校雙管合作力度,采取切實有效的職業風險防范措施,盡可能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從而保障醫療護理安全及護生自身安全,實現“醫院、學校、學生三方共贏,院校共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