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蓮
摘? 要:目的? 探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及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方法? 選取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第二醫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年齡≥80歲股骨頸骨折行單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43例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年齡≥80歲股骨頸骨折行單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46例作為觀察組,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結合醫護共同體分管模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首次經口進食時間、站立時間、功能康復鍛煉時間及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術后首次經口進食時間、站立時間、功能康復鍛煉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心理質量、生理質量、社會質量、角色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運用于高齡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護理,能減少手術應激,加速經口進食,超前多模式鎮痛實現超早下床站立及功能康復鍛煉,有助于患者術后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快速康復外科;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3-0158-03
股骨頸骨折在高齡患者中多發,由于高齡患者基礎疾病多,長期臥床,生活自理能力差或缺失,需要提供生活照顧,加之病變部位較為特殊且治療難度大,患者恢復慢,相關并發癥較多[1]。全髖關節置換術(THA)是一種重建關節功能,減輕病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且有時甚至是唯一的有效措施[2]。通過適當的護理措施可使患者縮短禁食禁飲時間,加速經口進食,盡快恢復站立,改善患者自身機能,減少由于長期臥床引起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經濟負擔,降低病死率。快速康復外科(FTS)指的是運用循證醫學證據中多種圍手術期相關處理措施,減輕或阻斷手術創傷及機體圍手術期應激反應,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的新理念[3]。本研究發現運用快速康復外科新理念,結合醫護共同體分管模式護理方法,可有效改善高齡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康復及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第二醫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年齡≥80歲股骨頸骨折行單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43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5例,女28例,年齡80~90歲,平均年齡(86.6±3.1)歲,伴有基礎疾病:老年癡呆3例,心血管疾病19例,糖尿病8例,慢性肺部疾病8例。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年齡≥80歲股骨頸骨折行單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46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齡在82~92歲之間,平均年齡(87.0±3.0)歲,伴有基礎疾病:老年癡呆4例,心血管疾病22例,糖尿病8例,慢性肺部疾病1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基礎疾病合并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術前行DR、CT檢查,明確診斷為股骨頸骨折;②無嚴重器官功能障礙;③術前行心臟彩超、動態心電圖、血氣分析等檢查,符合手術耐受性評估要求;④患者意識清醒,依從性良好,接受治療方案并配合治療。
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障礙與心臟、腎臟功能異常者;②皮膚與軟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壞死者、臨床資料不全者、伴有認知、精神障礙者;③隨訪失聯與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給予常規術前指導,告知手術相關知識與問題。規范使用常規止痛藥,若患者病情異常,根據醫囑是否為患者口服止痛片緩解痛感。術前1天夜間20:00開始禁食,00:00禁水。手術室根據手術總體安排手術次序,但不刻意安排患者第1臺手術。術中手術室溫度維持20℃。術后臥床休息,6h后進食,家屬及護士幫助患者被動運動、床上翻身。術后3天尿管拔除后患者自愿下床站立活動。
觀察組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結合醫護共同體分管模式護理,從入院開始由醫護共同體分管模式制定個性化宣教及心理護理。重點介紹手術方式、治療費用,發放功能康復鍛煉手冊并細講解步驟,講解快速康復外科(FTS)護理優勢,觀看成功案例的圖片,消除焦慮、害怕心理。發放呼吸功能鍛煉表,鼓勵患者吹氣球鍛煉心、肺功能。在患者接受治療后為防止病患出現異常癥狀,可詢問醫生是否應為患者下發或指定提前預防性給藥醫囑,若通過并由醫生下發醫囑后為其準備常規預防藥品例如:塞來昔布、止痛片等。指導進食高蛋白食物(雞蛋、肉類等),術前1天晚上正常飲食,凌晨禁固體食物,麻醉前2h飲清飲料或給予含糖液體200mL,8:00送手術室接受手術。術中注意保暖,手術室溫度維持25℃, 根據出血量輸入液體。術后麻醉清醒后可飲少量清水,1~2h無嗆咳、嘔吐進食。術后采用多模式聯合超前鎮痛管理,由患者的主治醫生判斷患者經治療后的體征癥狀,若患者病情需要醫生會為其下發醫囑緩解癥狀,而護理人員即可開展自控鎮痛法、按照醫囑為為其靜脈滴注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或于肌肉注射復方雙氯芬酸鈉注射液。麻醉清醒開始指導患者踝泵運動,股四頭肌肌力、術后2h以髖外展、屈髖肌力鍛煉為主,逐漸過渡斜躺半臥。術后24h遵醫囑拔除尿管后,在醫生及護士指導下扶床站立、助行器輔助行走,循序漸進增加離床活動的次數和時間。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包括首次經口進食時間、首次站立時間,術后首次功能康復鍛煉時間,患者術后1個月復查時,采用美國研究所指定的生存質量量表(SF-36)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包含心理質量、生理質量、角色質量、社會質量4個方面,得分越高則表明生活質量越好[4]。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評價指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首次經口進食時間、首次站立時間、術后功能康復鍛煉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術后心理質量、生理質量、角色質量、社會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對于股骨頸骨折高齡患者來說,手術治療是最為有效的手段,是改善生活質量的唯一選擇。但由于患者年齡大,手術創傷大,對疼痛的畏懼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及功能鍛煉意愿降低,康復速度慢,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甚至死亡。如何減輕術后應激,降低患者不適感,提高患者配合康復鍛煉意愿,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圍手術期護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能否快速康復。
FTS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具體體現,它的目標主要靠臨床外科、麻醉及護理3個環節來實現。其中護理工作貫穿FTS整個治療過程,它是保證治療計劃有效實施的主要環節[5]。在本研究中,通過推行FTS理念引導的圍手術期護理。首先通過縮短禁食、禁水時間,術前2h口服糖水,避免術中過于饑餓,從而可以減輕術后應激,實現早期地攝入食物(P<0.05)。從而維持生理功能穩定、促進正常的生理代謝,為患者術后早期進行活動、功能鍛煉奠定基礎。其次通過責任護士、主管醫生及手術護士對患者進行充分術前宣教及訪視,耐心講解手術安全性,告知并指導術后促進恢復方案,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及家屬的顧慮[6]。患者以良好心態進行手術及配合康復訓練。術后聯合多模式超前鎮痛方法,減輕患者不適感及疼痛,保證患者在可忍受程度疼痛下實現早期下床站立和集中精力開始進行康復鍛煉(P<0.05)。March等[7]在綜述中評價術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根據每名患者制定個體化功能鍛煉,對術后康復訓練耐受力不同,制定康復訓練進程及幅度,指導患者主動參與其中,提高自信心,患者康復訓練依從性增加。另外通過一系列FTS護理措施協助,患者盡早重返家庭和社會,減輕家庭照顧負擔,恢復患者自己認同感,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P<0.05)。
綜上所述,在FTS護理模式應用高齡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通過從入院開始,醫護共同體分管模式制定個性化宣教及心理護理,縮短禁食禁飲時間、早期進食、超前聯合鎮痛、早期下床站立、早期個性化功能鍛煉等一系列有效康復措施,從而促進術后快速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牟彩芬,裴重重,吳英,等.16例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的護理體會[C].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2:642.
[2]劉文輝,黃文文,石偉發,等.影響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快速康復相關因素分析[J].廣東醫學,2018,39(06):870-873,877.
[3]高強方.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疼痛物質及炎性介質變化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08):117-126.
[4]丁曉梅,丁彩云.疼痛小組護理在骨科膝關節手術患者圍手術期鎮痛中的可行性分析[J].甘肅醫藥,2014,33(01):75-78.
[5]莫柳仙,林永東,曾雪群,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行快速康復護理路徑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8-10.
[6]吳慧芬,葉梅.圍手術期患者的心理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02,03(01):101.
[7]Corke P J. How best to fix a broken hip[J].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1999,171(06):330-331.